从保定去呼伦贝尔草原,说远不太远,说近也不太近。现在来说,只要有时间,所有的距离都不是问题。但是,能够身临其境,毕竟还是需要一番筹划的。不过呢,现在信息发达,跟着摄影师的镜头,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甚至是屁股连椅子都不用离开,就可以看遍大江南北。 快乐一生的这组摄影专题,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机会。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有观点说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整个大草原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其中有一个呼伦湖,还有一个贝尔湖,加在一起就是呼伦贝尔,这个名字,据说就是这样来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传说。 呼伦贝尔大草原,为什么这样红呢?可能是过去那首歌把他唱红了,也可能是现在四面八方的游客把他捧红了。如果要让牛黄解读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上天给予那里的资源太宝贵了,那里的人懂理珍惜这宝贝资源,一辈辈人都是那样珍惜,那样努力,那样坚守,那样执着。当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这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说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呼伦贝尔的传说,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风妖和沙魔横行,地上寸草不生,滴水如金,牧畜濒于绝迹,牧民尸骨遍地。草原上一个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孩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孩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他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他们降风妖、除沙魔、施甘露、布生灵,把草原打扮得格外美丽。草原人民为感谢和纪念他们,就把自己的家乡取名呼伦贝尔。去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定要多了解一些那里的民俗和禁忌。 比如,祭敖包这件事,这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经过这样的地方,不懂可以问,但是一定不要乱说,也不要乱动。 如果是驾车在草原行驶,路上经常会遇到牛羊等畜群,应提早鸣笛,以使畜群早些避开。否则车辆猛然惊畜,牲畜急跑会掉膘。肉就是钱呀,你把人家的肉钱吓跑了,那还行?如在草原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不尊重的结果,换来的也是不尊重,不要自讨苦吃。遇上热情的牧民,会邀请你进入蒙古包作客,进包一定要从火炉左侧走,要坐在蒙古包的西侧或北侧,因为东侧是主人的起居处。走进蒙古族人家,无论是蒙古包还是砖瓦房,都不可坐在门槛上或踩在门槛上。到牧民家作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员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员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会明白宾客的用意。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让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摔跤是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竞技活动之一,700多年前就已成为那达慕大会男子比赛项目。弓箭是古代蒙古狞猎的工具和重要的征战与御敌武器。早在700年前,蒙古民族就以能骑善射而闻名于世。后来射箭逐渐演变为体育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草原上找上两个年轻人,练习一下,前提是不要怕嘴啃地,不要怕脸蹭泥。 草原上的舞蹈还是很迷人的,有一种粗犷,也有一种原始的美。“斡日切”鄂温克语意为“天鹅”。翰日切舞是鄂温克族民间娱乐性的舞蹈。翰日切舞人数不限,男女均可参加。一般是二人对舞,其他人围观助兴,到了高潮时男女可一起下场,多人齐舞,女子居多。遗憾的是摄影师这一组图片中没有斡日切,以后再补上吧。“吕日格仁” 即鄂伦春语“舞蹈”。鄂伦春人的舞蹈动作速度都是由慢至快,并以激烈动作结束表演。舞蹈者一般不用伴奏,边歌边舞。我猜测,摄影师一定是看到了草原上迷人的舞蹈,一定是只顾欣赏,没顾上拍摄,哈哈,这只是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