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天喂13餐,一个月保肝4次,这个养殖户到底在想什么?

 水产前沿 2020-10-16
  • 文/ 水产前沿杂志  李钒


东海岛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

八月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照在东海岛上,这里已经连续几个月未曾下过大雨,由于政府征地和病害,这个时节岛上已有7成池塘停产,阳光落在空荡荡的塘底,白晃晃的耀眼。这个以养虾、种蕉为主业的岛屿,现在只能从废弃的房屋、整齐的塘基和破败的设备才能想象出它当年的辉煌。


曾经的东海岛鱼塘修齐,环境优美

东海岛是中国冬棚虾养殖最为密集的岛屿,然而,在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聚集之下,东海岛的对虾养殖业目前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工业的发展不仅征用了大量养殖用地,对养殖户赖以生存的水体的影响更是未知数,加之近几年养虾业病害频发,这个中国第五大岛屿会不会成为养虾业的噩梦,这里虾农们又在经历着什么样的挣扎与变革?

此次东海岛之行,我们走访了由《水产前沿》和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下称“海壹种苗”)联合评选出来的“南美白对虾全国十大养殖精英”翁永先,他2001年入行,到如今已15年光景,连年成功使他成为岛上颇有名气的养虾人,去年困难重重的冬棚虾他更是取得了7亩塘总产35000多斤,盈利94万的辉煌战绩,然而在淡话间总免不了唏嘘,这两年中造虾的困境也使他陷入更深的思考。


隐约可以看到翁永先背后大面积荒弃的虾塘,如今只有他虾塘的水车在寂寞地转着

我怀念的,那时候的虾真的很好养

见到翁永先时,他正顶着烈日打捞水面的死藻,东海岛的风在他的脸下了留下黝黑的印记,属于养虾人的印记。翁永先养虾的地方是东简镇后海北村,单后海村就有2000多亩虾塘,清一色高位池,没有土塘,然而目光所及之处,已经有七成的虾塘露出了干枯的沙底。

“以前中造虾是最容易养的,赚钱也是最快的,我最快的纪录是64天养到29头。以前养虾也没有“偷死”这些问题,比较多的是桃拉病毒病,我们这边叫软壳红体,患病的虾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好转,不怎么需要用药。”

“我养了15年虾,每年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以前虾价没那么高,我记得29头的虾才卖9.7元,不过养殖成本低,6-7块/斤的成本还能赚2块钱左右,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万利润。现在养殖成本要10-15元/斤,虾价也有20多元一斤,但成功率却大不如从前。”

翁永先今年的中造虾养殖也遇到点挫折,由于爆发白便,他的中造虾60天平均才60多头,处在盈亏的边缘。“保本吧,赚不了多少钱。今年气温太高了,又连续三个多月没有雨水,现在只能祈求后期温度下降,加上料,能养到20头左右规格的话可能还能盈利。”

现在翁永先只能寄希望于东棚虾养殖,东海岛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冬棚虾养殖成为该地区的一大特色,高昂的虾价也使养殖户趋之若鹜。“这里的冬棚虾养殖是从2009年开始兴起的,基本保持在九成以上的成功率,一造冬棚虾赚百八十万算是正常的。但这两年如果冬棚虾不赚钱的话,很多养殖户早造和中造虾也敢养了。我感觉今年的虾是历年来最难养的,把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很迷茫的感觉”,翁永先若有所思地说。


目光所及多是弃养或丢荒的空塘

成功要从选好苗开始

近年来放苗密度是高了,产量也高了,然而养殖户对虾苗的选择也越来越迷茫。据翁永先介绍,他刚开始养虾那会儿,虾苗属于稀缺品,一万苗售价700-800元,尽管那时的池塘条件比较差,没有中央排污,氧机也比较少,但投苗下去相当于等着收钱了,不像现在钱没有打到卡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翁永先说,现在养虾最大的问题就是白便,患白便的病虾停止生长,隐性偷死,造成料比比较高,所以他一般会选择大公司的虾苗,质量稳定且生长速度快。“一般来说,如果生长速度快的虾苗,正常养殖到30天左右就有100-120头,12块钱一斤,基本不用亏本,再养下去正常的话50天就能达到40头左右的规格就能盈利。所以挑苗还是尽量先挑大场的,虽然贵一点,但成数高,养殖周期短,如果实在等不到苗再考虑其它苗场。但是近两年白便发生得越来越高,我见过最早的投开口料就起白便,防不胜防。”

“我觉得,只要你选择一个稳定的苗企,虾苗质量的问题不是很大。虾长速快不快,成数高不高,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水质,如果水质不好,给你再好的苗也是白搭,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水质好,长速慢一点苗也能正常出虾,所以水质也是非常关键的。”


患白便偷死的虾

行业在变,思路也在变

翁永先直言,这些年虾难养,用以前的方法已经很难解决问题,但他始终坚持3个原则:强消毒、少量多餐、提前保肝。“现在海区污染严重,进水消毒很重要,而且要强力消毒,我一般用含有效氯65%以上漂白精处理进水,一亩地用30斤,沉淀5天后用硫代硫酸钠解毒,然后下菌肥水就可以投苗了,这样能降低苗期发病的风险。”

在重头戏冬棚虾的养殖上,翁永先全程使用高档料,因为冬棚的水温低,高档饲料能缩短养殖周期,虾的肥满度、活力都会比普通饲料喂养的更胜一筹。但他也坦言大厂家间饲料的差异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少量多餐,“我一直采用少量多餐的投料方法,开口料时喂2餐,转0号料喂3餐,1号料喂4餐,等虾长到120头左右时就开始喂12-13餐了。去年我一个虾塘(3.5亩)投苗100万,每餐喂30斤料,基本上就是吃完就喂,吃完就喂,每天投料近400斤,相当于一天就赚1万多块钱,我周围很少有人采用这种喂法的。”

翁永先还特别注意放苗前期的保肝工作,但是他并不按常理出牌,别人都是到上罾前后才开始护肝,而翁永先自放苗后就开始着手保肝护肝的工作了,“我一般放苗后第3天就开始保肝,用一些如三黄、五黄的中药泼水,其后每隔一个星期重复一次,一个月用药保肝的次数就达到4次。同时要定期内服护肝功能的药品,促进肝胰脏发育,肝护好了,后面养殖会顺利很多。”


未来中造虾养殖是否也会如水面的泡沫,吹弹即破

是时候停下来好好想想了

尽管连年养虾赚钱,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养虾达人,翁永先也没有盲目广大规模,依然兢兢业业地守着他的两个虾塘,也没有请工人。虾塘与家的距离不过数公里路程,但是他仍然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虾塘,很少回家。


翁永先兢兢业业地管理着两个虾塘

“我们不请工人,自己管理,宁愿养少点,但心里会很有底。”

谈话的最后,翁永先坦言他养虾成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全是凭自己的感觉在走,大概正是这种“精而细,小而美”的,极为理性的管理理念使他立于不败之地。“以后中造虾可能就会慢慢停掉了,这里很多池塘都养十几年,塘底老化,病菌滋生,停下来晒一下也好。特别是像我们小规模的养殖户,停产的损失并不大,但大型养殖场由于要考虑留住工人,不能停产,可以选择适当降低放苗密度,减少风险,这个时侯养的不是虾,养的是人。”

“明年计划中造虾停掉不养了,去旅游”,翁永先笑着说。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问题请联系 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