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赚290亿美元,为什么我还不开心?丨巴菲特致股东信解读

 简七读财 2020-10-16

前两天,巴菲特发布了2017年度致股东信。英文版PDF多达18页,翻译成中文后超过1万字,由于内容相对专业,即便中文版看起来也不轻松。

我仔细阅读了完整版,摘录了一些对大家有用的重点。

希望通过我的解读,能让你跨过专业名词的障碍,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巴菲特到底写了几封信?

一年一度,伯克希尔公司都会公布财报,其中就有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一封信。

网上都说这是“第53封股东信”,实际上从1956年巴菲特成立合伙公司以后,一直就有给股东写信的习惯,算到现在应该有61封。为什么是53封呢?

原来1965年巴菲特收购了一家纺织厂名叫“伯克希尔”,后来他解散了合伙公司,把自己的重心放到伯克希尔上。

随着纺织产业没落,巴菲特尝试转移业务方向,一开始收购了几家保险公司,之后保险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所以对伯克希尔的股东来说,今年是第53封信,但你要知道,巴菲特本人已经写了61封信了。

在信里巴菲特除了介绍公司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还会大量分享自己的投资理念。

一开始这些信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但随着巴菲特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在研究他的信。

由于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任何一本书,所以他的信成为我们了解他投资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而2017年度的信中,我学到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投资要有长期的眼光和定力,任何短视的行为,都会影响我们取得良好的回报。

多赚了290亿,为啥还不高兴?

首先,巴菲特向大家公布了伯克希尔过去53年的经营情况:不管是公司的账面价值还是股价,在过去53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比起标普500指数9.9%的年收益率,跑赢了约1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2017年度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点击可看大图

在2017年,伯克希尔又赚了450亿美元,比上一年240亿美元增加80%以上。

但接下来,巴菲特很诚实地说:这些钱一大半不是自己赚的,而是美国国会送的,扣掉这部分,去年的经营情况并没那么好。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特朗普政府去年12月推行了一项税改(参考:美国的我vs中国的我,谁交的税多?

这项税改也给伯克希尔带来了290亿美元的“意外之财”。

虽然多赚了290亿,但巴菲特并不觉得有多高兴,他其实非常害怕股东们被表面的数字误导,尤其是很多没有会计知识的人,很容易被财务数据蒙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擅长投资股票,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股票市值加起来有1700亿美元。

按照美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这些股票的浮盈和浮亏都要计入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利润中。

要知道,股票每个季度上下波动10%都是很正常的,而对伯克希尔来说,这意味着每个季度的净利润都可能会有超过100亿美元的波动。

试想一个不懂会计常识的人,看到报表上每季度净利润变化这么大,还以为公司出了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伯克希尔的长期表现非常稳定优秀。

由此可见,净利润这个数字一方面会受到会计规则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和企业经营无关的投资收益(比如炒股等),很容易失真。

所以巴菲特一直在强调,我们不要只看净利润,而是要关注企业通过正常经营获得的盈利,因为从长期看,这才体现出企业的真正价值。

如果我们只注重短期表现,忽视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容易做出误判。

没想到,股神曾经也“亏成狗”

但像伯克希尔这么优秀的公司,假如你买它股票的话,也不保证年年都能赚钱。

这张图,显示了历史上伯克希尔股价最严重的4次下跌:

数据来源:2017年度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点击可看大图

最极端的情况,假如你不幸在股价某个高点买入伯克希尔,有可能在2年时间内跌掉近60%。

这个时候如果你忍不住抛了,那么你将永远承受这60%的亏损;如果你有耐心继续持有,不但可以等到股价涨回来,而且还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

这张表格的意义在于,即使像伯克希尔这样稳健的公司,股价短期的波动也非常剧烈。

除了上面这4次大跌,伯克希尔公司在未来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第5次、第6次,但没人能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发生,连巴菲特本人也不知道。

事实上股价短期波动是不可预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价值的增长会逐渐反映到股价上,所以巴菲特在信中引用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一句话:

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就会变成“称重机”。

“十年赌局”证明了这一件事

2008年,巴菲特曾用标普500指数和当时的一个对冲基金打赌:十年内如果你的组合能跑赢标普500,我就输给你50万美元。

对方挑选了5只基金的组合来迎战,每只基金拉出来都有一批华尔街精英在管理,他们可以根据专业知识自由调整手中的股票。

不管怎么看,这些专家打败标普500简直是小菜一碟。

十年之后,结果终于出来了:

标普500指数的年复合收益率是8.5%;而这5只基金表现最好的基金C年收益率是6.5%,表现最差的基金D年收益率只有0.3%(而且在2017年已经被清算)

数据来源:2017年度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点击可看大图

巴菲特用这个“十年赌局”再次证明了一点:大多数投资专家根本无法战胜市场(他本人除外~)

倒不是这些基金经理不聪明,实际上这些人也是经过大量分析研究,才做出了买卖决定。

但真遇上了股价大幅波动,太多的分析往往帮不了什么大忙,就看你有没有定力去忍受暂时的亏损。

而这些专家显然无法接受亏钱的事实,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组合,可惜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们普通人买主动管理的基金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它不仅无法跑赢指数,甚至很有可能会赔钱。

当然,对那些投资专家意义就很大了:如果赚了他们可以拿分成,万一赔了,亏的也不是自己的钱,另外每年还能收到一大笔手续费。

实际上,巴菲特一直在提倡普通人应该去投资指数基金(比如标普500指数),不仅比主动基金费用更低,而且长期来看,可以获得比投资专家更高的收益。

我们能学到什么?

总结一下,这份股东信的主线还是非常清晰的:

巴菲特以自己的伯克希尔作为正面例子,告诉大家不要过于关心一家公司短期的业绩变化和股价波动,因为长期来看,这些“惊涛骇浪”都不过是湖面上的一丝“涟漪”。

同时他也用“十年赌局”中基金经理的表现作为反面教材,告诉大家过于关注股价波动的危害,那就是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陷入到频繁交易的误区。

事实证明,如果你做了成千上万次的买卖决策,无疑会增加犯错的几率。

而巴菲特的做法是,认真思考自己的每一笔投资,尽量减少交易的次数,这样准确率自然就高很多。这也是巴菲特著名的“打孔机”投资策略(参考:买到一年涨120%的白马股,却亏了2000块……

所以,如果你想亲自投资股票,不妨可以尝试一下巴菲特的做法。

但如果你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小白投资者,怎么办?

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战胜大多数专业投资者,那就是投资指数基金。比如中国的沪深300,也是一个类似于标普500的指数,适合普通人参与。

实际上,一个投资者要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不在于你有多聪明,一个经济学或金融学博士也不见得能在投资领域超过普通人。

成功的投资者其实需要一种能力:在市场疯狂的时候依然保持冷静,始终关注那些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因素。

最关键的一点,即便被人嘲笑愚蠢,也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假如你有兴趣读一下巴菲特历年的股东信,推荐机械工业出版社《巴菲特致股东信》。

这本书将巴菲特1979年-2000年致股东信按照内容分类,条理清楚,读起来非常便于理解。

对你来说,有没有一件事,你会想坚持60年呢?欢迎留言聊聊~

觉得今天内容很赞的记得给我点个赞哦~

- 关注简七读财(jane7duc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