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林·费斯:我是达西先生,更是天才捕手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原文发布于文汇APP

当科林·费斯的名字出现在耳边,人们往往会联想起“英国绅士”。

出身于保守家庭的他,面相端庄,体态匀称,酷酷的派头,得体的举止和优雅文艺的格调,让科林叔不乏迷妹的追随。

从影三十余年,“英国绅士”对于另类角色进行了一次次挑战。如今,当人们再一次提及科林·费斯,再不会如休·格兰特般嘲笑他“掉在人堆里没人认得出来”了。

科林叔的中学老师不会想到,他会成为欧美影坛的绅士代名词。

▲“我的人生有个最大的悖论:起初我当演员,就是为了不用穿西装打领带,过一本正经的绅士生活。结果呢,你看看现在。”

那时候,他在学校里更像一个问题少年,因为口音问题,他与周遭同学格格不入,他玩摇滚、留长发、穿耳洞,特意看与学校推荐书单相悖的书,甚至一气之下直接逃学。如果当时有人指着一本《傲慢与偏见》对他的老师说:“科林日后就是气质优雅的贵族先生达西的荧幕化身。”老师一定会笑他痴人说梦。

▲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1995)

科林叔也不是一开始就扮演绅士角色的。

在他的演艺生涯初期,他曾经扮演过局促不安,敏感猜疑的十七岁少年。

▲荷兰姑娘们 Dutch Girls (1985)

也参演过《同窗之爱》这类描写有同性恋倾向青年的片子,在影片中他扮演一名共产主义者。

▲ 同窗之爱 Another Country (1984)

所以,科林叔的资深影迷并不会惊讶于他主演汤姆·福特的处女作——同性题材电影《单身男子》,因为这位江湖老油条早已踏足过同类型电影了。

▲单身男子 A Single Man (2009)

在《傲慢与偏见》之前,他也曾经演过与达西先生截然不同的人物——卑微,报复心强,有极端行为倾向的落魄青年史密斯。那是1990年的剧情片《成名之翼》,一部被科林叔评价“quite extraordinary”的电影。

▲成名之翼 Wings of Fame (1990)

他曾透露,由于对这一角色的渴望,“我恳请他们让我加入这部电影。”

从影初期,科林·费尔斯甚至被讥讽为“不足够点亮一盏50瓦灯泡”的不入流新人,与他日后深入人心的绅士代名词根本挨不着边。事实上,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切的发生。他曾说:“我的人生有个最大的悖论:起初我当演员,就是为了不用穿西装打领带,过一本正经的绅士生活。结果呢,你看看现在。”

可毕竟造化弄人,科林叔也不例外。随着科林·费尔斯名声大噪,他在挑选角色上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这条绅士之路从95年电视版《傲慢与偏见》拉开帷幕。达西先生深入人心,在科林叔的演绎下,他是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温情脉脉的完美情人,他不苟言笑,偶尔也有冷幽默,典雅的气息自内而外流露出。

▲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1995)

《傲慢与偏见》之后,科林叔又相继出演了《英国病人》、《莎翁情史》和《BJ单身日记》等,他在这些电影中的角色都有共同的特点——文艺范,举手投足不轻浮。加上他本就端庄的外表,科林叔想不被贴上荧幕绅士的标签都难。

以至于即便是玩动作、炫技巧的《王牌特工》,制作方也要打出绅士的噱头,并要求科林叔做动作时尽量保持自己的绅士派头。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2014)

《BJ单身日记》中的马克·达西,其实就是《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的现代化身。

▲ BJ单身日记2:理性边缘 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2004)

据说,这是作家海伦·菲尔丁借此向达西先生致敬,并且在作者心里,这一角色的扮演者非科叔莫属。

马克·达西的形象,也颇有《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味道,寡言少语、冷静克制,加上标志性的皱眉。

不过,这个现代化身比原型更加闷骚,更喜欢冷幽默。当然,他的骨子里还是透着精英气,所以在火鸡宴会上,当BJ在达西面前举止毛躁,达西待她走开后对母亲抱怨:“妈妈,你别替我乱相亲,尤其是那些说话不经大脑,既抽烟又喝酒,穿着毫无品味的女人。”

▲ BJ单身日记 Bridget Jones's Diary (2001)

《傲慢与偏见》之后,科林叔就在出演绅士角色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

一直以来,他都不愿意被单一戏路所束缚。某种程度上,科林叔喜欢的是刺激、大胆的角色,他总是乐于突破自我的表演局限,甚至对不按套路出牌的表演青睐有加。也难怪在准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他会对斯嘉丽·约翰逊颇为赞赏。

据说,这位美国大妞在片场直接扔掉剧本,和他玩起即兴发挥。科林叔享受那样的对手戏,在他眼中,斯嘉丽的表演生动真实。

科林叔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角色还是《国王的演讲》中的英王乔治六世,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他,并且激起我频繁观看他影片的欲望。《国王的演讲》讲述了患严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克服障碍,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的故事。

▲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又一次在剧里重逢

情节容易理解,但要诠释这样一位内心挣扎的主人公却并不容易。当科林叔去理解这一故事时,他认为,这是一个普通人去对抗人生中最令人绝望的恐惧时刻。乔治六世战胜心理障碍的过程,也是作为联合王国的君主,重拾尊严,挑起大梁的过程。

▲国王的演讲 The King's Speech (2010)

为演好乔治六世,科林叔反复观看并模仿了原版演讲,而且将乔治六世的录音带带上,好随时随地地拿出来练习。

为了使自己尽可能地接近“国王的演讲”的真实状态,他特意标记了哪些句子乔治六世念得较流畅,哪些句子又念得较生硬。即便是流畅的部分,他也注意到每个字都是一个个被分开念的细节。乔治六世有个习惯——念三个向上的音节就会念一个向下的音节,然后再次卡住,这一特点也被科林·费尔斯所捕捉。

现实生活中,科林叔凭借这一角色拿下了当年的金球奖和奥斯卡影帝,达到了演艺生涯的一个顶峰。

▲梅丽莎·里奥 《斗士》,克里斯蒂安·贝尔《斗士》,科林·费尔斯《国王的演讲》,娜塔丽·波曼《黑天鹅》

也是在这一年的六月份,他成为了联合王国接受女王册封或授勋的七人中的其中一位。乔治六世的女儿、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手持宝剑,轻轻敲击他的肩膀,科林·费尔斯在这一天正式成为光荣的爵士(CBE)。

如今,我们可以称其为真正的英国爵士了。他是爵士,也是绅士,更是一名兢兢业业,戏路多变的演员。

《国王与演讲》里,他是木讷自卑又不甘软弱的乔治六世;《在我入睡前》中他是深情冷峻,富有心事的丈夫;《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他是颇有城府,小心翼翼的比尔·海顿;《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他是暧昧不明的细腻画家。

▲国王的演讲 The King's Speech (2010)

▲在我入睡前 Before I Go to Sleep (2014)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2011)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

科林叔没有刻意排斥“绅士气”,当一个角色需要绅士风范打动观众时,他依然可以摆出典雅礼貌的派头,眼神中尽显柔情。但他不会让“绅士气”喧宾夺主。

他执着于诠释出角色的内涵和独特性,使角色不至于千篇一律,令人倦怠。比如去年六月份在美国上映,如今大陆公映的《天才捕手》,科林叔出演的文学编辑麦克斯· 帕金斯——一个低调的工作狂人,一位喜爱文学又甘于幕后的先生,这一角色就很对他表演的胃口。

▲天才捕手 Genius (2016)

显然,文学编辑麦克斯· 帕金斯这个人物形象不事张扬。比起闻名于公众,闪耀于人前,他更乐于担任幕后推手。

另外,这位先生还有点儿缺乏安全感,他不是乐于冒险的人。为了突出这一性格特点,科林叔在表演时尽量穿着西装。轻易不摘下帽子。因为他的耳朵有点聋,戴帽子可以掩盖助听器。

说起来,科林叔和这位编辑颇有相似之处,工作狂的倾向、对安静的享受以及爱好读书,都是他俩共同的特点。在准备《天才捕手》的表演时,他干脆补完了海明威的小说,并重读了菲茨杰拉德所有的作品。

而在他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他与文学改编题材的影视作品也一直保持联系。比如《傲慢与偏见》、《BJ单身日记》、《英国病人》、《莎翁情史》等,早期他还曾参演了改编自小仲马原著的电视电影《茶花女》,以及改编自童话小说的《秘密花园》。

电影之外,科林叔也显得文艺而专注。他曾经走出喧嚣的都市,尝试“喂马,劈柴”的生活;他曾经独立创作小说,以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追求后来的妻子,他特地学习陌生的意大利语;为了给人以良好的状态感,一整天的飞行后他仍注意衣服的褶皱。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特质,让科林叔在影视圈闪烁出远比50瓦灯泡耀眼的光芒,也成就了这位老戏骨丰富多彩的演艺生涯。纵观这位英国演员的闪耀之路,不妨借用海明威《真实的高贵》中的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