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昆明园西路一栋顶楼的民宿,在那里可以俯瞰整座城市。那是一间绿植环绕的房间,窗外可见山间的云雾。住在那里,一个人仿佛被世界遗忘,而他乐于这种遗忘。世界的纷扰与他无关,他隐藏其中,可以读一下午的闲书。 从民宿的窗口俯瞰城市 从园西路出发走10分钟就到了文林街。那是昆明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在那里,青年人夏日逡巡、酒池肉林,整个夜晚在夜色中挥霍和放纵。文林街附近有一些书店,闲暇时可以一逛。我印象最深的是巷子里的大象书店,因为我曾在706偶遇的朋友,如今在那里打工。她本来在英国念书,疫情期间回国,间隔年,给书店写文案。大象书店有新老两家,新店即将开业,老店在文化巷4—6号文华苑六栋地下一层。 所谓大象书店,取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店位置隐秘,大隐隐于市。那一晚,我和朋友在老店柜台喝酒,关上灯,很小资,有种告别的感觉,其实,我们是在玩“你画我猜”。中途,我听到一位酒馆老板说起他以前在夜总会的故事。 大象书店,摄影 /Afra,图片转自豆瓣 关于这家书店的介绍:建筑师杨雄:因为太太喜欢,我在昆明开了大象书店 | 三明治我在昆明住下的时光,热闹比文林街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概就只有园西路和双桥夜市风情街。双桥夜市风情街可能是昆明最堵的地方,夜晚人头攒动,小摊摆满了一条街,城中村塑料风景,恰恰是昆明最有市民气的地方。双桥在日新路和春城路的交汇处,是昆明最大的城中村,漫步其中,随处可见网咖、火锅店、烧烤店、修脚店和廉价宾馆,打工子弟一天生活被承包,这里白天平平无奇,晚上热气腾腾,不远处就是昆明女孩最多的蹦迪场所,那里有一种折叠生活——女孩们金光闪闪去蹦迪,回来时在夜市的风情街里游荡,酒过三杯,意气相称,等到热闹散去,冷暖自知。 昆明夜生活 园西路则是云大附近的美食一条街,就是我们在上大学时,总会找到的那种餐厅云集的道路。我在昆明吃到的烤鸡、汽锅鸡、过桥米线、鸡翅包饭、生煎狍子等,大半都是在这附近买单。在园西路,我最爱吃傣味烤鸡,又称“傣味泥巴烤鸡”。荷叶坐底,香茅草鸡,量大,香嫩可口,吃过一次后,我忍不住又吃了三次,至今念念不忘。 园西路 傣味烤鸡 云南美食众多,而过桥米线可能是云南最有名的食物,在昆明,一个人可以吃米线吃到吐,那里大街小巷都是米线店,这其中,我比较喜欢吃园西路的一家菊花过桥米线,一顿管饱,吃多会腻。吃他们家的米线,印象最深刻的是量,粗粗一算,有米线、鸡肉、牛肉、里脊肉、生姜、花椒、草果、菊花、豌豆泥、豌豆尖、韭菜、小葱、香菜、豆芽菜等。 在云南,米线也有不同来源。比如:昆明的米线传自蒙自,小锅米线传自云南玉溪,脆哨肠旺米线传自贵阳。汪曾祺是知名的“吃货”,他在一篇谈昆明美食的文章里就说道: “昆明讲究‘小锅米线’。小铜锅,置炭火上,一锅煮两三碗,甚至只煮一碗。米线的配料最常见的是‘闷鸡’。闷鸡其实不是鸡,而是加酱油花椒大料煮出的小块净瘦肉(可能过油炒过)。本地人爱吃闷鸡米线。我们刚到昆明时,昆明的电影院里放的都是美国电影,有一个略懂英语的人坐在包厢(那时的电影院都有包厢)的一角以意为之的加以译解,叫做‘演讲’。有一次在大众电影院,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约翰请玛丽去‘开餐’,‘演讲’的人说:‘玛丽呀,你要哪样?’楼下观众中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大声答了一句:‘两碗闷鸡米线!’这本来是开开玩笑,不料‘演讲’人立即把电影停往,把全场的灯都开了,厉声问:‘是哪个说的?哪个说的!’差一点打了一次群架。‘演讲’人认为这是对云南人的侮辱。其实闷鸡米线是很好吃的。” 汽锅鸡 过桥米线 汪曾祺在昆明住过七年,他“吃过的米线、饵块可谓多矣,大概每个星期的都得吃个两三回”,是当之无愧的昆明美食通。为了介绍美食,他写过一本《美食人生》,里面有一章梳理了不同口味的米线,比如当时西南联大西门外文林街有家米线店,花样很多,有焖鸡米线、爨肉米线、鳝鱼米线、叶子米线、鸡蛋西红柿米线、羊血米线、干烧米线、凉米线等…… 当年,沈从文请巴金吃米线,这家卖米线的铺子,就在文林街,沈从文当时住的宿舍对面。汪曾祺回忆,沈从文和巴金吃的大概就是“爨肉米线”,“即在米线锅中放入肉末。这个‘爨’字实在难写。但是昆明的米线店的价目表上都是这样写的。大概云南有《爨宝子》、《爨龙颜》两块名碑,云南人对它很熟悉,觉得这样写很亲切”。 在昆明,能和米线的流行一较高下的,许是汽锅鸡和菌类火锅。 昆明人要吃汽锅鸡,就说:“我们去培养一下正气。”民间流传,最正宗的汽锅鸡在云南建水,建水有一种土陶蒸锅,蒸出来的鸡很好吃。乾隆年间,皇帝途径建水(当时称作临安府),知府为了取悦皇帝,发出布告征求佳肴,选中者赏银50两。当地餐馆福德居的厨师杨沥为得重赏,医治身患重病的母亲,就综合了火锅和蒸馒头的方法,做出一道燕窝汽锅鸡,不料汽锅被盗,杨沥被问欺君之罪,幸而皇帝问明真相,汽锅鸡免杨沥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为“杨沥汽锅鸡”,从此汽锅鸡名声大振,成滇中名菜。 现在普遍的汽锅鸡做法,是把钭仔鸡洗净,砍成小块,和姜、盐、葱、草果一道放入汽锅内,汽锅置于汤锅之上,纱布缝堵,以免漏汽,再放到火上煮,等到汤锅的水开后,蒸汽就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将鸡逐渐蒸熟。 汽锅鸡气味清甜,口感纯香,我最喜欢的是用它煲出的汤,以前喝过一些鸡汤,容易油腻,但汽锅鸡是一等一的“靓汤”,不油不淡,口感刚刚好。在以前,一说起鸡,我想到的是海南椰子鸡、广州盐焗鸡、湛江白切鸡,去昆明吃了汽锅鸡后,我仍会回忆起它那份口感,如果说下次去昆明,还会吃什么,我想,汽锅鸡和傣味烤鸡会是我必点的菜。 至于菌类和蘑菇,我在昆明倒是没有吃到。一是听朋友调侃“吃菌中毒”怕了,二是最初对菌类存在偏见,心想这有什么好吃,看到菌类火锅门前排满长队,也不太能理解。 看到一条新闻,说是疫情期间,在云南吃菌中毒而死的比感染新冠病毒而死的还要多。即便如此,云南人对野生菌依旧热爱不减。 这次去昆明,也跟朋友的邀请有关,他在跟昆明华侨城合作,做昆明本地的青年空间,地点在呈贡区三台山公园附近,可以俯瞰滇池 听说云南有一种致幻蘑菇,吃了会天旋地转,如入彩色棱镜。如果只是间歇性小量小量均匀食用,工作时会比平时兴奋,如果是突然一下大剂量,就可能像是把自己抛出去,身体不由自主,在幻梦中飞升。我没吃过,只是听朋友谈起,她为了安全起见,食用时找清醒的朋友陪同,她说吃了后到处都像是螺旋状的光,像是走进一座四面彩色玻璃的教堂,自己和神圣相通,这感觉既危险又迷人,它让人体内隐藏的野兽释放了出来。 昆明有中国最大的花市 我在昆明待了两周,两周里,我认识了艺术设计师、酒吧卖唱小姐、房屋中介、书店员工、大学老师,和形形色色没有在通讯录留下的人。但印象最深的,是两个骗子。 那是在文林街的最后一天,我走在路上,两个女人管我要钱。 一百块,说是去机场,没打车费。 我说,你们也是道上的吧?我以前也干这行。 她们说,真不是,我们真的只是借钱。 我问,你们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说手机没电,或者没装支付宝了?她们装不下去,快步走了。 我那天晚上没事,对她们产生好奇,于是在远处尾随,见她们先后问了三个人要钱,要都是一百块计算,骗了得有三百了。我跟她们在路口重逢,说,既然这样,我也就直说了,你们骗钱也不容易,把我那一百块还回来,我就当没看见。 她们紧张之下,给了我一百块钱。 |
|
来自: 宗城964wpd0ok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