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穷时,家乡有一片绚丽的云

 克什克腾 2020-10-16

贫穷时,家乡有一片绚丽的云
文/李冠男

人人都有家乡。我们的血肉之躯,从娘胎出生就和那片土地结下了缘份。我常常在不经意间,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点滴之间,总是有家乡的那些人、家乡的那些事、家乡的那些风景在头脑里闪烁。既使片断回忆,也难以自禁。是的,家乡就是岁月沉淀下来情啊。

从贫穷走出来的我,很恋惜贫穷。

正是昔日的贫穷,才坚定住信仰,一本一本地读书,一步一步的追梦。小时侯,不知贫穷是什么,因为未包产到户时,家家却吃反销粮,户户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平等的生活让我感受不到贫穷。我的衣服有补丁,别的孩子衣服也有;我吃的是玉米锅贴子,别的孩子也吃不上白面馒头;娘给我一个鸡蛋让我在供销社换一个写字本和五根铅笔,别的孩子也能换这么多东西,至多那些兜里比我多一毛五分钱的浪荡子,仅能多买一瓶汽水而已。汽水有什么喝头?哪如家中清凉微润的井水好啊。就这样小学就过去了,我很依恋那段贫穷的日子。

从贫穷走岀来的我,不再意贫穷。

我的祖父是闯关东过来的穷汉,当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刨了几十亩生荒地,又盖了几间草坯房,养了几头牲畜,才娶了祖母。划分成份时,我家险些划成地主。一个常年累月和我父亲一起干活、与我父亲等同兄弟的外姓大叔,知道我家的品行,最终说了句公道话,我家才升格成了中农。等我出生时,我家的土地和牲畜一同归公,爹娘是生产队的社员,和村子里所有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终日在土地里默默地劳动,默默地生活。村子里没有一个吃皇粮的,甚至连一个参军的战土也没有,贫穷是普遍的,村里没有一个人在意。

从贫穷走出来的我,十分感念贫穷。

父亲十三岁时,做为老大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没进过一天学堂的父亲,在村里私塾孔先人的感染和教育下,读熟了百家姓,毛笔字也写得十分工整耐看,那时所谓的文化已经在父亲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父亲和母亲成家后,祖父再也不管家务了,整天坐在家里抽旱烟。十几口之家,父亲和母亲从早忙到晚,累得要命。二个姑姑、三个叔叔也帮不了多少。单薄而又清贫的家业支撑着父亲的信念,总想不管付出多少,既使砸锅卖铁,也要为这个家供养出几个文化人。就这样,三叔不负重望,考上了包头卫校,我们李家终于走出了本村第一个文化人。紧接着我的姊妹依次跟进,李姓一家成了方圆百里的书香门弟。如果不是贫穷,哪能成就书香门弟,当然我要向贫穷致谢。

贫穷时,家乡有一片绚丽的云。我们姊妹八人曾在贫苦中挣扎过,到现在生活还一如往日。我哥哥是一名公安干警,当过基层派出所所长、车管所所长、教导员,做过刑侦和经侦工作,头几年才买上了楼房,现在还为生病买药的钱而纠结。我的姐姐整日劳动,用勤劳和汗水来维持家用,但是他们一点也没有抱怨,脸上整天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每个远离家乡的孩子,都有忘我的家乡情结。每当我想起家乡那片激荡过青春的土地,总是泪水涟涟。举目之内,家乡的风貌渐行渐远,谁都知道记忆中唯一温暖的感受。每当华灯初上的夜晚,牛羊归圈之时,家乡那灿灿的灯火,绵绵的温情永不凋谢。狗儿狂吠不停,羊儿咩叫连片,故乡栖息在生命风铃中。

家乡把我变成了写故事的人。几经风雨,做过老师,当过编辑,甚至包过工程,转而成为作家的我,一切成就都缘于走过贫穷的日子。贫穷改变了我的追求,贫穷支撑了我的生命,贫穷让我变成了文化人。

每当我看到办公室的人为了升官见到领导丑态毕露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包工头为承包一项工程而耗尽钱财的时候,每当我看到追求进步的人为了晋升职称而把自己的老婆奉献给别人的时候,我心中就涌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哀。

怎的啦,我们这个社会?农村还是没有这种悲哀的。春生夏长的时候,我们劳动,秋收时节我们颗粒归仓,冬季悠闲时我们喝酒娱乐,难道还有什么生活比这种生活更惬意?家乡才有这种生活,家乡才有这种财富,家乡才有这种安慰,家乡才有这种清苦,家乡才有这片绚丽的云……

贫穷是家乡的美德。贫穷老乡们的孩子都非常有出息。他们自已奋斗,自已生活,用耀眼的光辉让父母过上了小康生活。父老乡亲们始终夫唱妇随、妻贤子孝,他们都生活在蜜罐里。你看部分有钱人,不好好过日子,最终妻离子散、吸毒嫖娼、老无所养,该有多么悲惨。

康庄就在家乡,家乡有一片绚丽的云啊!

作者原创,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作者简介

李冠男,赤峰克什克腾旗人,现工作于乌兰察布,专业作家。代表作《脉动长河》、《云河》、《宴殇》,多篇作品结纳成《雪原·青萍·红叶》文集。

克什克腾

微信ID:kskt1504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