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 永远的乡愁

 克什克腾 2020-10-16
原创平台

合作单位:克什克腾作家协会、克什克腾旗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书画家协会、克什克腾旗摄影家协会。

永远的乡愁

文 ∕ 李冠男

年前,我收到了赤峰文学好友陶旭东先生寄来的一本书《家乡的名字叫书声》。这本书刚出版墨迹未干便从内蒙东部的赤峰打包,沿着呼满省际大通道穿草原过瀚海,经过四天邮政“旅行”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西部。

这本书是家乡的人们共同策划、撰写、出版、发行的,从里到外,字里行间,都浸透着家乡人的炙热和沸腾的乡愁。

书声乡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一个农耕之乡,也是一个文化之乡,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47年3月29日,三区(原书声乡)区长潘书声在中头地战斗中壮烈牺牲。人们为了纪念潘书声,撤区分乡时将那片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定名书声乡。2013年,书声乡并入土城子镇。自此,书声乡再无其名,成为人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过去。

昔日在那里出生、长大、求学、生活过的书声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牢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期盼那里的山川总是清秀、人们更加幸福、未来永远五光十色。因此,再遥远的路途,再撩人的欲望,再艰难的奋斗,都抹不去家乡人对她的思念。正如家乡旅京人士刘五洲导演在《思念抵达之处》诗文中所描绘的那样:“无需酝酿感情,也不需要故作深沉,随手一捡, 就是一箩筐一箩筐,形似山药蛋子冒有土香的浑圆记忆。”

“书声多才人”。这是我从赤峰的父母官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时,心里常常荡起阵阵的暖流,抑或眼里流出晶莹的泪花。我坦承,书声的智能基因颇为优秀,从那里走出的人才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遍布国内外、大江南北;我坦承,书声的乡土文化颇为上乘,曾经一度占领地区文化的制高点。可以说,那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传承和发展并行有序,繁荣和弘扬与时俱进,虽然她现在不复存在,但是她的精神、她的风格、她的底气却永远傲立于百众之上。

任何人都有乡愁,无论男女老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凡夫俗子,一切都概莫能外。这种东西源于灵性之初,成长于心灵之田,绵延于长久岁月,升华于广袤时空。浸入血液、沁入骨髓的乡愁,一旦随生命一起疼痛,一起欢愉,一起享受,一起成熟,一起衰竭,那么就马上会成为人体上不可或缺的器官。她们的存在毫无悬念,毫无意外,不深藏,不隐晦,坦荡地裸露着,无需察言观色,无需小心提防,绝对天然纯粹。

过去的书声乡,没有钢筋水泥筑造的楼房和通达顺畅的沥青路,但瓦片、土墙和沙石路更能牵动家乡人对家乡的记忆。敦厚而不张扬的村子是通往我人生思想的启蒙之地,占据着我生命历程中最为纯净、最为重要的位置。当年,像我一样村里的孩子,从那里走向外面的世界,都有这段丰厚的想像。村里的池塘、胡同、月光、草垛、树木、房屋,和儿时的友谊混合在一起,给日后留下了肆意疯长的怀念。田间有做不完的农活,大川河谷内到处都是牛羊。在家的乡邻们,依然还保持着勤快的节奏,三个一堆,五个一伙,放不下手里的伙计,聊着孩子的未来、村庄的未来和希望。老人们是村庄成长的见证,在晴日暖阳之时,约在一起,寻找着年轻时的足迹,品评着几代人的荣辱得失,口述着岁月的喜怒悲欢。他们的笑容,安静而从容。似乎,只要存在,他们就能找到应有的价值;只要交流,他们就能从中找到欢快。

乡村的街道,长长的、幽幽的、深深的、细细的,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横七竖八地交错着。在这里,依稀能看到我们当年在这里赤足奔跑的样子。我常常因街道而想起泥土,转而再由泥土想起田野里的花草,甚至场院里的麦垛。虽然记忆时有跳跃,但是憨厚朴实的乡亲们的形象,时刻都饱含着无限的暖意。风声、雨声、歌声、笑声、读书声、吆喝声、家禽的鸣叫声、家狗的狂吠声,声声入耳,直到现在回响起来,仍然是一幅有声版的水墨丹青。

有村庄自然就有风景。那些炊烟袅袅的村落、曲折起伏的河流、了然于胸的事故人情,就像自己身上的血脉和心脏,完全能感知她们的跳跃、流动和力量。既使生活过于潦草,我也没有中断过对家乡的记忆。老村庄的石磨坊、饲养院的草料堂、山林里的苹果树、鸡冠山的的断肠草、生产队的拖拉机等等都是心中的不朽珍藏。泛泛而言,我对家乡的熟悉程度大过熟悉自已。在异域他乡,只要有书声、克什克腾和赤峰人痕迹的地方,从衣着、语言和文章上,我一眼一声一频就能明辨到位。

无论物质世界多么丰腴,无论精神世界多么充足,乡愁总不会远去。只要能远离喧嚣与繁华,静默于时光的一隅,独自地回味,便会感知。乡愁的浪花总在奔腾不息,默默绵延。只有背负起这缤纷的摇落,记得住这起伏的烟尘,每一个淡然的日子才具有念想和色彩。

繁华的时代,乡愁纵横,廖寂的岁月,乡情绸缪。这乡愁啊,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谁都无法控制和逾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总之,一句话,乡愁就是一种永远的坚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