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峰记忆 | 三道街

 克什克腾 2020-10-16

赤峰记忆

作者:捉光凑影

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赤峰的老照片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老街路、老建筑大多已不复存在,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突发平想,把这些老照片集中一下做一个新旧对比,给老赤峰人一个追忆。照片有的是自己拍的,有的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告知,我会妥善处理。

——作者


三道街之抗战胜利纪念牌坊

1933年3月2日下午3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赤峰,赤峰人民开始了长达12年零5个多月的亡国奴生涯。

日本占领赤峰后,在三道街与现在的新华路交叉十字路口西立了一块石碑。石碑基座高1.7米左右,上方为正方形平台,边长3.5米左右,均由石条砌成。基座之上竖立大石碑,高2.5米左右、宽1.1米左右,厚度0.4米左右,台上有12根石柱以铁链相连。

石碑正中刻着“入城纪念碑”五个大字,上面为“昭和八年(1933年)三月二日”双排小字,左下角为“第六师团长坂本政右卫门立”。照片拍摄的方向是向西拍摄的,碑的后面就是现在的西屯方向了。
图是从相同的角度拍摄的,路的南北灯杆之间的位置大概就是大石碑的位置。
1933年3月2日至1945年8月16日是日本占领时期。图是自西向东拍摄的,日军炫耀赫赫武功的“大石碑”清晰可见,远处的红山隐隐约约。
现在的三道街与新华路交叉口,与老照片大致相同的方位拍摄。
1945年8月16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赤峰,第二天用重型坦克撞倒了“大石碑”。为了感谢斯大林和苏联红军1946年在“大石碑”原址修建了一座牌坊。此图拍摄于1955年,作者张琳。
这是与上图相同角度拍摄的,左边是新华商城,右边第一根灯杆的位置,就是当年牌坊的位置。

此图是文革时期的牌坊,赤峰的“红思”与“中联”争斗不止。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三道街因拓宽马路,牌坊被拆掉了。
自西向东拍摄的牌坊照片,作者不详。此时的百货大楼已盖起来了,那时的人和车是很少的。
与老照片同角度拍摄的百货大楼。老百货大楼依旧在,只是外装修不一样了。两根灯杆之间就是牌坊的位置。
牌坊和远处的望火楼清晰可见。地下是排放污水的阳沟,实际应该叫“阴沟”才对,可当地人都称之为“阳沟”。记得小时候马路两侧都是“阳沟”,排放的污水时间长了里面会有很多“大头沉”(蚊子生长早期在水中的形态)和鱼食。养鱼的人经常到这里捞鱼食,我也没少捞过。一到夏天就麻烦了,成片的蚊子叮的人受不了,大家就拿干麻黄(制药厂提炼麻黄素后产生的麻黄草废渣,居民买来引火用)加上“六六粉”点燃熏蚊子。那时很少有用蚊帐的,蚊子多了只能挺着,被咬的浑身痛痒难忍,特别是手脚最难受了。后来,建了下水管道,“阳沟”被填平,蚊子也就略微少一些。


三道街之百货大楼

建国以后,赤峰最早最著名的商场就是赤峰百货大楼了。百货大楼至今仍在,它周围的建筑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的新老赤峰系列着重介绍的是赤峰已经消失的建筑,现存的建筑只是顺便介绍一下。因为百货大楼过去太有名了,所以本节只能围绕它来介绍了。

这是一张从网上搜到的老照片。观察这辆公共汽车,就能感觉到年代的久远。这样的公共汽车我只在小时候见过,那应该是40年前的事了。

百货大楼也叫百货商场,始建于1956年,照片拍摄于1959年。记得小时候经常到这里来玩,顺着楼梯的水泥扶手往下滑着玩,经常受到管理员的轰撵。它的东侧临街还有一个大门,东门外马路边是一个红色机井,专供救火车上水的。再往东就是邮局的大房子了。
现在的百货大楼早已被满身的广告所包裹。
这张照片是我从报纸上翻拍的,周围环境比较清晰。百货大楼向南依次是五金商店、四道街口、土产商店、汉族肉食商店、供销门市,过了五道街口还有个回民肉食门市。过年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土产商店了,没有钱就趴在柜台边看人家买鞭炮,攒点钱就都买鞭炮了。最常买的是浏阳鞭炮,100响的小鞭2角钱,回家后放在小棚里冻上,等到过年才舍得拿出来燃放。肉食门市常常是门庭若市,有后门的人专挑肥肉买,普通人就只能买瘦肉了。那时哪用什么“瘦肉精”,瘦肉多了就赔了!
过去的五金商店现在变成了乌兰哈达商场,土产商店和供销门市变成了同济大厦。回民肉食门市就是现在的华兴楼。
这张照片应该是八十年代,远处的同济大厦正在建设之中,华兴楼早已建成了。

三道街之新华路十字路口

赤峰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步行街了,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八十年代初最繁华的地方当属西横街及新华路十字路口。

这是解放前三中街路北老百货大楼的对面,照片作者不详。

这是现在的三中街路北,让人不得不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
这是西横街与三道街十字路口东北角,过去是服装厂,后来是服装试销门市。照片右边的红砖楼是赤峰制鞋厂,制鞋厂的东边就是制帽厂了。我家过去就夹在这两个厂子之间,所以对这里很熟悉。
这是现在的西横街与三道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早已“物非人亦非”了。
这是西横街与三道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过去是“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它的西面依次是寄卖店、三门诊、七粮店。
“妇女儿童商店”拆除后,建起了北方商场。照片右边是著名的西横街,当时是赤峰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照片左边是“新华副食商店”与“北方商场”。
北方商场现在已经改为“百老汇”了,可人们仍叫它“北方商场”。
这是十字路口西南角的“新华副食商场”,过去是赤峰最繁华的副食商场,商场的南边是菜市。记得小时候买菜时售货员用钢叉卖菜,韭菜、菠菜便宜时2分钱一叉子,买菜的人2分钱就能买一大抱,回家吃一两天。商店里面是一大溜柜台,烟酒茶糖酱油醋、水果点心都很齐全,虽然花色品种不如现在多,可食品是非常环保安全的,没那么多的添加剂。
现在这里是新华商城,几乎全部经营服装了,没有一丝“副食”的影子。
俯瞰新华路,当时“同济大厦”还没建呢。
现在的新华路步行街是赤峰最繁华的商业街。

三道街之望火楼

望火楼位于三西街路南,原伪满警察署门前,即后来的新华五金商店门前,也就是三西街消防队对面。

望火楼建于1933年(也有说1940年的),是用角钢建的铁塔,顶上有一个圆形瞭望台,是当时赤峰城最高建筑。有火警时可以看到失火位置并拉响汽笛报警。也有人说这是日本人建的防空瞭望塔,防备苏联红军空袭时用的。该塔大约是七十年代拆除的,我小时候经常看见。

砖楼前就是过去望火楼的位置,即三西街路南西屯税务所门前,也就是原三道街消防队对过。
这是三西街路北的消防队原址,消防队现在已经搬迁了,这张照片是我2009年3月拍摄的。
原来的消防队现在早已成了品牌服装商店了,只是这个2层小楼仍在。

三道街之向秀丽商店

向秀丽商店位于三道街与火花路十字路口的西北角。这张照片应该是八十年代左右的照片。这个商店名称改动过多次,最早叫人民商场,后来叫向秀丽商店,后来又叫人民商场。
这是在“向秀丽商店”原址建的三层楼,现在是药店了。

三道街之赤峰一小

赤峰一小位于三中街东段路南,过去临街的房子是一排青砖房子。这排房子中间是门洞,进了门穿过门洞,东西两侧是老师办公室,周围就是教室了。

赤峰一小是我的母校。我从1973年—1977年在这里上小学2-5年级(一年级读的是抗大小学,地点是二中街路北),所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了。摄影:马纪兰

这是与上图相同角度与位置拍摄的照片。

这是校内临街的教师办公室,左侧的西厢房是教室。我在四五年级时就在这间西厢房学习,我们四年一班班主任曲老师是位女教师,五年级班主任姓徐(也可能姓许)是男老师。我还记得三年级时工宣队进学校满墙都是大字报的情景,那是贫下中农上讲台的时代,课程基本停止了。学校进门后对面是一幅大型语录牌,旁边是两颗高大的杨树。下边是操场,操场很低,低于高台1米左右。学校开会的时候语录牌前就是主席台。我们五年级的时候进行义务劳动把整个操场都填平了,工程量很大。记得那时的“少先队员”叫做“红小兵”,学习“老三篇”、忆苦思甜、唱革命现代京剧、背诵毛主席最高指示是我们的课程。摄影:马纪兰
一小改造前的情景。马纪兰拍摄
这是平房拆除后建的教学楼,由于汶川地震的原因这座楼已经在2010年拆除了,现在又建起了新的抗震教学楼。马纪兰拍摄
这是现在的一小门口,在原来门口的位置向东移了近百米。
过去的一小门口在“派乐汉堡”的位置。

三道街之昭乌达路十字路口

这是当年路口西北角赤峰著名的”向阳土产商店“,经营土产、日杂,过年的时候在这里买鞭炮。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昭乌达路北段刚刚拆迁开通,路还没有修好。

这是在向阳土产商店原址上建的新楼。
路口的西南角,这是昭乌达路北段刚刚拆迁还未开通时的照片。过去的昭乌达路从火车站向北到白马就结束了,再往北全是平房民居了。1988年昭乌达路北通工程启动拆迁,1989年进行建设,此段路向北开通直到昭乌达桥。照片拍摄时间大约是1989年上半年。
现在的西南角仍然是赤峰三小和一片空地,西边是居民住宅楼。
这是昭乌达路北段刚刚开通时的路口东南角,大片的古旧民居正在拆除。
现在的路口东南角是高大的银行办公楼了。
拆迁时的路口东北角。
现在是湘临天下大酒店了。

三道街之粮市十字路口

说到三道街与粮市十字路口,不得不说说粮市。粮市指的是现在的火花路从三道街到四道街这一段。过去这里是店铺林立,买卖兴隆,直到现在依旧如此。

这是一张从网上搜到的粮市副食商店的旧照,位于三道街与火花路十字路口西南角。这个地方老赤峰人都很熟悉,我1979年至1986年在四中读书,每天都要从这里路过,印象颇深。

这是同角度拍摄的粮市副食商店拆掉以后在原址建设的商住混合楼。
这是1933年赤峰沦陷后,一批日本贫民和孤儿漂洋过海到了赤峰在当时的电报电话局供职期间拍摄的粮市照片。照片上可以看到粮市两侧摆摊销售农副土特产品的场景,有卖炕席日杂小吃的,有拉洋车的。
现在的粮市繁华依旧。
粮市现在仍然是赤峰最繁华的商业路段之一。
照片从十字路口向东拍摄,左数第二间房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书店。小学时课间或放学后常到这里逛逛,买些小人书或领袖照片等等。再往东的路南是八中了。马纪兰拍摄

这是三道街与火花路十字路口东北角,左边的路是东横街。
现在的东北角是商住混合楼。
路口的东南角。照片右边是火花路,往南有粮市土产、二食堂等商业店铺。
路口东南角现在是商业办公楼。
现在的三道街火花路以东。

三东街之永巨门诊与造纸厂

三东街指的是火花路到清河路这一段,这一节我们顺着三东街向东走。

这是我翻拍的永巨门诊的照片(作者不详),位于现在三道街中医院处,这里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富商杨子彬的深宅大院。院落占地面积很大,有三进四合院房屋多间,大门里正厅前有牌坊一座,后门在二东街路南。1933年日寇侵入赤峰,伪满宣抚班、特务机关和宪兵队曾居住于此。宣抚班、特务机关、宪兵队搬走后,这里的外院成了伪满赤峰县公医院。1946年国民党93军入城后住在这里,解放后这里是赤峰市委办公地点。赤峰市委1974年从这里搬至六道街后这里就是永巨门诊,再往后中医院从二中街中段路北(西横街东50米)搬至此地,直至现在。

现在的中医院。
这是造纸厂桥的老照片,拍摄于1959年。远处的红山清晰可见。
这是现在的造纸厂桥,远处的红山已被现在的建筑遮掩。
赤峰造纸厂初期的老照片。后来在厂区西南建起了礼堂,叫做造纸厂电影院。电影院南临三东街马路,紧邻造纸厂桥,过去没少在这里看电影,只是没有电影院的照片。
造纸厂原址现在是商住混合区了。

三道街之赤峰二毛

赤峰第二毛纺织厂于八十年代初建厂,当时是亚洲规模最大毛纺联合企业。在赤峰城内有一家一个“二毛人”的说法。全市6个工人中就有一人吃二毛这碗饭,它是赤峰城市经济的一根大梁。由于种种原因自1995年开始连年亏损。1999年,赤峰市政府与中国华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华源集团整体接收原赤峰二毛的全部有效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转移和改造,组建了赤峰华源毛业有限公司。大多数工人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

这是在网上搜到的二毛精纺职工宿舍楼的照片,位于植物园北边的十字路口东北角,现已被拆除。

这是我翻拍的照片,从照片的云层以及厂区周围的环境看,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拍摄时间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这是在二毛精纺职工宿舍楼原址上建的商住混合楼,应该是2009-2010年建的。现在这里是商品房开发区了。
照片左边是二毛旧职工住宅楼,东边的商品房开发区在高速向东向北推进着。
这是我在2009年4月拍摄的,当时二毛精纺职工宿舍楼刚刚被拆除,还没有开工建设。
这栋楼现在也被拆除,2009年拍摄。
二毛厂区一角,2009年拍摄。
这是2011年拍摄的,座座高楼平地起,发展的速度让老百姓越来越追不上了!
全角度拍一了张。

三道街拾零

这是马纪兰老师在1998年拍摄的三道街西屯路北,也就是红山区法院的东边,当时正在进行马路建设。照片中插旗的2层小楼是西屯派出所,该建筑现已拆除。

这是2012年拍摄的,西屯派出所的小楼已不在了。
 这是三道街一小西侧的红山区幼儿园,马纪兰拍摄。
现在的红山区幼儿园。
三道街一小对面,照片中的公交车是1路公交,赤峰人称为“大一路”。摄影:马纪兰

现在的赤峰一小对面。
这是1986年马纪兰老师拍摄的赤峰三小学生为迎接“卫生城”检查大搞卫生的情景,当时的校舍很破旧。
这是现在的赤峰三小。

【作者简介】李世杰,网名捉光凑影,红山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年来致力于赤峰地区文史研究,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赤峰地区老照片,搜集范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直到现在。自2011年始,在《草原摄影网》《新浪博客》上陆续发表《赤峰记忆》老照片系列共105集,许多老照片首现赤峰地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