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软件质量评价的三原则

 东北十三少 2020-10-16

软件质量评价是软件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个组织的软件质量评价进行得如何,直接影响他的软件产品质量。

这里谈谈组织在进行软件质量评价时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

原则一:要评价软件的总体质量

有些组织在进行软件质量评价的时候,只注意软件功能实现的质量(少数软件会因为用户的要求而重视性能指标的实现),却经常忽略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等质量属性。

这样引发的后果往往是维护成本高昂,用户满意度差。

特别是对于那些工期紧张的军用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如此。

实施GJB5000以来,虽然对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标准化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军用软件开发组织已经达到“已管理”的能力水平,但是对于这些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等质量属性仍然未得到重视。这可能是已经达到GJB5000A三级资质的组织在外场联试的时候还会暴露出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所幸的是,在GJB5000B修订当中,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纳入需求开发、设计和实现的实践域要求当中,这一措施有望进一步提高军软开发的质量。

所以,我们的软件质量评价应当是全方位地评价各个软件质量属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评价软件的正确性。

原则二:应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价

软件质量评价应当在整个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进行,而不能只在软件开发后期产品验收前进行。

长期以来,我们对软件质量的控制都是通过测试来进行,而测试都是在软件功能实现完成之后才开始。这样一来,即使有足够的时间让测试充分地进行,能够发现软件大部分的缺陷,也会使得测试-修复这个活动往复循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在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引入缺陷。如果我们能够在每个阶段都做好质量评价,使得这个阶段的大部分缺陷都能够清除掉,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缺陷传递到下一阶段,我们在后期进行测试的时候就不会发现那么多的缺陷,这样既减轻了测试的压力,也降低了质量成本。

有经验数据表明,早期遗留的缺陷到了后期,修复的成本将会提高10倍以上。

原则三:软件质量评价应当定量地进行

软件质量评价不能靠大家感观来定性地判断,而应当尽可能地使用测量数据来量化地反映。因为质量如果不能量化地评价,也就很难进行控制。

而要定量地进行软件质量评价,就需要制定软件质量标准,定义多个质量评价的指标(比如评审缺陷率、测试缺陷率、缺陷去除效率等),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持续地收集质量数据,使软件质量评价走上用数据说话的科学轨道上来。

这正是:

全面评价不偏颇,全程评价不放过

质量数据来衡量,牢记评价三原则

参考文献: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于波、姜艳,电子工业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