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佛家的“芥子纳须弥”?一种圆融无碍的修持境界!

 传统文化管窥 2020-10-16

芥子,即芥菜的种子,佛家以之比喻极为微小。

须弥,即须弥山,为佛家宇宙论中一小世界的中心,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最庞大的事物,故后来用以比喻极为巨大。

佛经中常有“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的说法。

前者不难理解,以须弥之大纳芥子之小,自然不成问题;而后者就不好理解了,极小的芥子怎能容纳极大的须弥山呢?岂不是有违常识吗?

唐宝历年间,江州刺史李渤就向临济宗的智常禅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对佛经中的“芥子纳须弥”说,感到实在难以理喻,怀疑是瞎说的。(“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不?”)

智常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他。因李渤号称“李万卷”,便借此发挥,反问道:“大家都说你读书破万卷,真是这样吗?”

李渤倒也不谦虚,回答说是。

禅师又问:“我看你的脑袋也就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

遭此一问,李渤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是禅林中非常著名的一则故事。对此,当代佛学大师星云法师曾阐释说:

“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纳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

须弥纳于芥子之中,须弥不减,芥子不增,法住法位,圆融无碍。这种不可思议事情的发生,源于佛教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

佛家尤其是大乘空宗对世界的看法,持“本无假有”论。即认为世间的一切就本质而言,都是因缘离合的假象,缘聚则起,缘离则灭,如幻如梦,刹那无常。

正如《金刚经》中那四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让我们以“本无假有”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若能悟道解脱,便能进入毫无挂碍、万法圆融的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中,时间、空间以及事物的质碍性,都可以被超越;大小、长短、多少、同异等,也可以互摄互化——

所谓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一念即无量劫,无量劫即一念;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以及——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日本著名佛学家池田大作曾说:

“我认为时间、空间是人造的概念,是人的生命活动中设立的框子。如果没有这种生命活动,那就不可能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存在,并要生命本身纳入这个框子,这种规定本身可能是本末倒置的一种想法。

把人“纳入”时空之中,则人为物役,不得解脱;反之,若“超越”了时空,人即能获得大解脱、大自由。达此修持境界——

“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星辰,江河淮济,一切含灵,从一毛孔入一毛孔,毛孔不小,世界不大,其中众生不觉不知。”

“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古代高僧大德的这些“神奇”说法,并不亚于“芥子纳须弥”!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