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遐想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六月精阳,不稼不穑;七月流火,八月其获。

节令使然,农历六月,骄阳似火,炙烤大地,农家便有“六月六,挂锄钩”的说法,田间劳作的人们开始歇伏。

记忆中阳历六一开始放麦假,那时总盼望着早点放假回家。割麦时,家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地里一派繁忙:有弯腰割麦的,有捆麦的,有装车的。遇到变天,家家更是繁忙,抢收抢盖。割麦时,无形中还会出现小赛事:有的快速割一阵,便直起腰,用手捶打几下,然后再弯腰割,如此反复;有的不紧不慢,一直弯腰割个不停,刚开始许是会落后,可不知不觉便跑到了前头。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俗语:不怕慢,就怕站。天热的时候,人们的脸会红,但不觉得烤。那时路是土路,每个村庄都围在树荫里,热很了可以在大树下乘凉。大人在地里劳作,小孩儿则可以享受树荫的美好。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一个麦季可以持续半个月,大人忙于收割,刚开始会累得腰酸背痛,三两天之后逐渐适应。小孩则送茶、送饭,或是搂麦,捡麦,保证颗粒归仓。放暑假差不多在七月半。那时我们像阿Q一样,读书便读书,搂麦便搂麦,日子简单无二。

渐渐地,村子里的路慢慢地都成了水泥路,树木因盖房的需要,也变得越来越少,低矮的瓦房几乎要淡出人们的视线。

生活的节奏也在加快,麦季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前,大型机械的使用,往日麦季繁忙的景象已难以再现,三五天的光景,地里就没了麦子,更别提搂麦,捡麦了,随之而来的是匆匆返乡收麦又急忙回厂的农民工。有思维前卫点的,干脆把土地转交给别家租种,已不在看中收成。家里的孩子更是得到解放,地都不用去,更别说体验生活,更有甚者,有的小孩连哪块地是自家的都不大清楚,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了农村的主力军。

家家户户的房子盖得铜墙铁壁,院墙如没盖的保险箱,要是谁家门口还是土地面,似乎不正常,后盖的楼房台阶总是最高。网线扯到了家,谁家的网好,还能看到围一圈燕子娃儿。

每逢周五、周六两天,超市的东西品种似乎更全,叫卖声也更加热烈。孩子的零食很是诱惑人,毫不吝啬的家长纵容着孩子,吃啥买啥。

我们小时候眼馋的枣、苹果、梨……,早已不是现在孩子的最爱,那时过生日才可以吃的鸡蛋,现在要哄着、劝着才勉强吃点儿。辣条、鸡柳、干吃面、可乐、奶茶……,新品种满柜满架,鼓鼓囊囊的袋子,一手两三包的填充着孩子的胃。

最痛心的是前年,一个考上二高的帅气男孩,接到通知时,正高烧不退,住院治疗,十来天的光景,生命成殇,而家中的条几上,各种各样的零食却还在哪儿排兵布阵,等着小主人的检阅。

怀念小时候的雨,印象中夏天老爱下雨,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便会暴雨如注。犹记得雨下大下多了,水泻平地,东南西北各自流,满院满村,满坑满堰,满沟满河。

下雨天在家门口还可以逮鱼,顺着坑嘴,沿着水沟,鱼儿俶俶溜溜进入你的视线。

雨停了,小孩子们会水鸭子般不进家,跑进水里捉鱼,或者挖块泥,制作各类玩具,像泥手枪,小泥人……雷雨天过后,我们还会到树林里挖蝉蛹。一群小伙伴光着脚丫踩在泥里,松松软软,偶有泥浆透过脚趾,脚便陷入泥里,痒痒的。如今灰色的水泥路,早找不回儿时的记忆。

四月二十日,谷雨节的一场小雨之后,至今再无有效降雨。

今年六一前,麦子就已收完。麦子收割后,人们都在等雨。天一直持续高温,来往的人们走在水泥路上,似被热气包围着。尽管采取了防护措施,但地下的热气依然炙烤着脸,走在太阳底下,跳着,跑着,真想逃也似的跑开。树下亦无凉爽可言,柳条像病了似的耷拉着脑袋,叶子绺着一动不动。有的田地也被这热撕开了口,张着嘴巴等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倾盆。人们蛰伏在家里,头顶的电扇呼呼作响,头上的汗总算少点,有的地方空调已派上用场。

大风起兮尘飞扬,电闪雷鸣丝丝凉。昨晚九点多,天突变。大风从天而降,撕扯着玻璃窗,哗哗作响。风席卷着沙石袭击着慌乱的人们,尘土迷乱着双眼,沙土灌进嘴里冲击着牙齿,一股风冲进嘴里让人出不来气,风拽住身子往后退。

忽然北边,远处天空道道闪电掠过,雷声不大,听起来辽远。借着闪电看天空,乌云并没压顶,渴望的雨也许还在路上。屋外比较凉爽,屋内有点闷,老张家楼上的空调早就呜呜响。可心急的老张每隔几分钟都要出来,抬头望望,然后摇摇头,叹着气,偶尔小声嘟囔一句:这鬼天气。

今早四点多天微亮,老张醒来,望向窗外,昨晚的雨并没有想象中的如期而至。早饭时电扇就又派上用场,八点多时,太阳开始烘烤大地,8点28分县气象局发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今天白天大部分乡镇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局地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请做好降温防暑工作。我翻开手机天气预报,果然气温:25℃~40℃。唉,这了不得的天气……   

                                   20190604

后记 :    终于在5号,借助人工降雨,终于彻底痛快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作者:李青梅,女,社旗县苗店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