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追剧,然而电视剧《潜伏》却是个例外。我竟一连看了好几遍。 最后一集的剧情特别感人,印象深刻。每次重看,都会忍不住泪水打湿了眼眶。时值解放战争正在摧枯拉朽展开,国民党要员纷纷急着逃往台湾,崭新的政权即将诞生,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余则成已经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潜伏任务,本该顺理成章逃离虎穴,回归正常人的生活,然而他却并没有急着回。大战在即,组织上迫不得已,以一位普通母亲写给儿子书信的形式,用明码呼叫这个代号为“深海”的潜伏人员,希望其能够听到,并快快回家。这种做法,不到万不得已,组织上是决不会采用的。电文如下:电文非常感人,余则成非常幸运地听到了母亲的召唤,也知道了回家的方式,人非草木,这一刻他一定是被深深感动了。然而作为我党成功打入敌人核心部门的高级潜伏人员,他还有太多太多的工作没有完成,台湾尚未解放,党的事业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余则成凭着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依靠崇高信仰的力量,在这一刻,毅然决然选择离开家人,继续潜伏虎穴与敌斗争。到台湾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余则成的选择,也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的选择。剧情的最后,余则成在临行前和翠萍意外重逢,当翠萍想要跑过去奔向丈夫的怀抱时,余则成则轻轻地摇了摇头,暗示她不要靠近。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只能四目相望。然后余则成学着老母鸡的样子,俯下身子,张开双臂,一边咕咕咕地叫着,一边在翠萍面前转圈圈。这是余则成临行前向组织传递的最后一份情报。聪明的翠萍很快明白了他的暗示,在她家鸡窝里找到了那份宝贵的情报。 所有的艺术创作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余则成的原型人物是吴石将军,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潜伏人员,官至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代号“密使一号”。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前夕的渡江战役,我党获得的极为宝贵的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图,就是他提供的。赴台后,他更是向我党提供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绝密情报。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组织共向台湾派出各类潜伏人员达1500余人,50年代初由于叛徒出卖,先后有1100余名潜伏人员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杀害,这其中就包括吴石将军。1973年,为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由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由于这批在台牺牲的烈士工作性质特殊,且大多数人是隐姓埋名工作在台湾各地,有的甚至是秘密遇害,由于信息的极度不畅,再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一直以来,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事迹并不为人们所知,甚至包括他们的亲人们也知之甚少,成了真正的无名英雄。2013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纪念这些在隐蔽战线上为党和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革命烈士们,在北京西山森林公园建成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西山森林公园在北京市西五环之外,沿闵庄路一直西行,穿过五环,可以直达公园门口。2019年秋天的一天,怀着对“余则成”们的深深敬意,我再次来到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瞻仰无名烈士纪念碑。 进入公园沿山路上行,在西北方向约一公里距离处,就是无名烈士纪念广场。 一进入广场,迎面墙上镌刻着一首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这首诗是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亲为在台工作的高度机密的“密使一号”吴石将军所题写的。当时的吴石将军还未暴露,毛泽东主席是在我党再次获得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并且得知这是由一名高级别潜伏人员所提供,欣喜之余,特地创作的一首诗。 沿两侧台阶拾级而上,是一个巨幅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5组浮雕,反映地下隐蔽战线的战斗场景。纪念碑前矗立着陈宝仓、朱枫、吴石、聂曦四位英雄的雕像,他们都是在1950年初同期被捕并遭国民党杀害的。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十分感人。纪念碑背面,镌刻着《无名英雄纪念碑铭》。时至今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台牺牲的1100余名无名烈士中,已有846位英雄的姓名和事迹陆续被发现并得以解密。在纪念碑两侧的花岗岩墙壁上,以阴文镌刻着这846位英烈的名字,若隐若现,暗合隐蔽战线的斗争特质。墙上还有不少留白,是为了日后发现新的英烈名字可以增补上去。 846位无名英雄中有一名烈士叫刘光典,是电视剧余则成的另一原型人物,他的事迹同样十分感人。然而直到2011年,刘光典烈士的事迹才得以首次曝光并进入公众视野。我曾在广场两侧的花岗岩墙壁上遍寻烈士的英名,终于在陈宝仓等四位英雄雕像右侧的墙壁上,找到了“刘光典”三个字。由于是在花岗岩上刻的阴文,字体并未上色,因此找寻起来并不容易。我用手轻轻抚摸烈士的英名,静静追思刘光典烈士新近才披露出的感人事迹。在1949年全国面临解放之际,刘光典本可以凭个人能力才识留在大陆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接受党组织派遣,先后两次秘密潜入台湾,执行特别任务。1950年3月,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台湾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刘光典匿居山间,掘地为穴,过着类似原始生活长达四年之久,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59年2月,刘光典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执行死刑,英勇就义。据相关图文资料显示,刘光典烈士牺牲后仍双目怒睁,死不瞑目。2019年4月,国内第一部经审批公开发行的反映在台隐蔽战线人员生活的作品——《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刘光典烈士之子刘玉平撰写,烈士之子历经二十年风雨找寻路,多次到台湾相关部门寻求证据,一步一步还原历史真相,揭秘“余则成”们入台后的真正结局。该书由《潜伏》作者龙一作序,披露了刘光典烈士大量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从余则成到吴石,再到刘光典,无一不在呈现信仰的伟大力量,他们都为党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头大患。烈士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余则成”们则一天不能瞑目。值此全国上下正在热情迎接祖国七十华诞的日子里,我们尤其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先烈们。期盼台湾可以早日回归祖国怀抱,期盼李灯灰、蔡蝇蚊之流可以早日得到历史的正义审判,期盼伟大的“余则成”们可以安息,更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能够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