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石铺地-记物理老师贾保成 五、工厂八年半,回乡一路险01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作者:王书义 

五、工厂八年半,回乡一路险

    1.际遇陡变  适者生存

在玻璃厂劳动的右派身上大多有书生气,保成没这些坏毛病,天性使然,跟工人师傅相处非常融洽,他们不怕跟他“划不清界限”。保成接触最多的有两群人:一是退火炉师傅,其中李凤章、张凤奎一直与保成保持着联系,直到不久前他俩去世。至今保成和他们的遗孀和后代还有往来。二是乒乓球友。右派身份本不适宜代表厂子外出赛球,由于工人坚持,领导也就不管了。厂乒乓球队每次外出打球,保成都参加,在宣武区乒乓球比赛中,保成进入前八名,是当年玻璃厂的最好成绩。
保成被分到退火组。住同一房间的师兄张凤奎领着保成在车间转了一圈,让保成熟悉环境。化玻璃的大炉分为池炉和圆炉(坩埚炉),每个炉前有若干个“小班儿”生产玻璃产品。产品成型后必须送进退火炉,不然放凉就炸裂了。退火炉是一间有炉子(长约1米,宽0.5米)的拱顶小房子,预热到400多度,用叉子把产品从炉门小洞放进去,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慢慢冷却,产品放凉后就不炸裂。这个加热玻璃成品的工序叫退火。退火的技术难点是控制温度。炉温过高产品被烧软,就会变形报废,温度过低或冷却过快,产品出炉后仍易碎裂。退火是否合格,用偏光镜检查。
退火组组长是七级工徐宝江,还有李、何、王、贾等几位师傅。保成做“下手”,拉煤、打扫炉子、清理炉灰炉渣、摆放炉条、装上木柴和块煤,为次日点火预热炉子做好准备,然后关闭炉门,抹泥密封。总之是技术含量最低、最脏、最累的活,每天下班擤出的鼻涕都是黑的,必须洗澡换衣服,才能上街活动或上床睡觉。
退火组每个师傅干活习惯不同,料理火的方式不一样,保成用心观察,没过多久,就掌握了各个师傅的不同习惯。轮到保成烧炉子,他总是提前上班点火,把炉子烧到可以接活儿的温度,按照各个师傅不同的手法把炉子料理好,他们接手后不需要再折腾,觉得很顺手。都说自己的技术被保成摸透了。
开始时没有温度表,掌握炉温(4000C以上)全靠眼睛看和伸手试,就是快速把手抻进炉子约10—20厘米,立即拔出来,温度不同,指尖感觉不同。保成也很快掌握了。徐师傅说:“老贾,你可以顶班了。”
厂里试制一种新产品玻璃砖,厚度约5厘米。四厂从来没有生产过如此厚的产品,试生产时成型很快过关了,而退火质量总过不了关,用偏光镜检查,一个合格的也没有。师傅们没有文化,只会用当学徒时学来的本事干活,遇到这种超厚产品,仍然用习惯的退火方式,完全不适用。徐师傅说:“交给老贾干!”
保成分析,玻璃砖太厚,加热时间短,整体温度达不到要求,冷却太快,表层冷却,内部温度还很高,两层都降到常温产生极大的内应力,一凉就随时可能炸裂,所以失败。保成把铁炉门和铁后窗都改用耐火砖砌,产品进炉温度达到后再多烧一段时间,然后加足煤,并用耐火砖把炉门和通气孔全部密封,大大放慢降温速度。三天后开炉,玻璃砖退火质量一下子过了关。领导和师傅们都很高兴。
厂里一度用煤紧张,降低煤耗,特别是少用块煤成了大事。保成分析,退火炉内放产品的炉床过低,热空气向上走,炉床过低,当然费火、费煤。就提出升高炉床高度的建议,被厂里采纳,节煤效果十分显著。
退火炉点火预热历来都是用大块煤。有一阵大块煤供应不上,厂里很着急。保成提议烧(预热)炉子用吹风机,火旺了,煤粉泥遇火烧结成块,炉子就好料理了。于是,解决了块煤不足的问题。
退火不合格的产品回炉退火叫退二次火。要把不合格产品码在退火炉里,点火预热到退火需要的温度,等热透后保温再冷却。这难度显然远大于正常退火,因为加热过急,冷的产品容易开裂,炉温低了无效,炉温高了产品会软化变形。这类缠手活,徐师傅总是交给保成。也替保成承担责任,说:“大胆一点,出问题算我的。”
当一部分产品比较稳定后,厂里想改用“池炉”连续生产,旧的退火炉断续工作不能与之配套,须改为履带式循环退火炉。师傅们没见过,也不会看工程图纸,厂里抽调保成参加履带式循环退火炉的安装调试。技术革新需要查看资料,专门在北京图书馆为保成办了借书证,这种场合,保成成了技术员。有时,如搞模具酸洗去锈,保成工作岗位就从退火炉改在化验室。
当时三十岁以上的工人大都是文盲,厂里办夜校,每周两个晚上上课。保成一直是夜校文化教员。
在玻璃厂,师傅们和保成,是领导和被领导,是改造和被改造,是师徒,又是师生,是工友,是球友,是朋友,是玩伴儿,是.......。退火炉,是大熔炉。

敬请期待后续:

五、工厂八年半,回乡一路险

  2. 挂着牌子看球赛

  3. 红卫兵押送回乡


作者简介:王书义老师,社旗一高退休教师。现居郑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