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清小河水 浓浓故乡情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清清小河水 浓浓故乡情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每次回去都是行色匆匆。前些天回家,小住了几天,特意到村边小河转了转。河水已断流,失去了往日那流水潺潺的模样,只剩下两岸树木葱茏,小草碧绿。沿着河岸边走边看,一种亲切、说不出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打开记忆的卷章,再一次把思绪拉到很远,回忆年少时欢乐的时光,走进记忆中那熟悉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叫堰河,它发源于下洼乡,全长50多公里,途经郝寨、兴隆内的几十个村庄而后汇入唐河。河床时宽时窄,最宽的有7-8米,最窄有3-4米。河边长满了芦苇、簸箕柳。河堤上,既有很宽的植被,还有许多高大的树木,如杨树,榆树,柳树等。河床曲曲弯弯、蜿蜒在村子的东边。村庄傍水而居,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河水的滋润下,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悠然的田园生活。

河上有一座东西向五孔明代石桥,中间桥墩上雕刻有二条石龙,龙头朝北,雕刻精细,形象逼真,全桥为青石铺设而成。桥东面浅水处,有一块长约2米,宽50公分的石条,一年四季这里都有妇女们在这石条上洗衣服,淘粮食。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沙子、鹅卵石,都清晰可见,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春天,风细柳斜斜。河边绿绿的植被上开满了各色各样的小花,有蒲公英黄色的小花,还有一种叫刺芥牙的草本植物,叶子边缘有锯齿状,扎手,开花为紫红色,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花,红的,白的,粉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从星星点点,一直开到五彩绚烂。

三月三,茅芽尖。于是,每年的三月三到的时候,茅芽就露出了尖尖的芽,我们成群的小孩子就结伴去河岸边抽茅芽,然后坐在河埂上,比比看谁抽的多,剥了皮来吃里面的白白的绒,那种软软的柔腻甘甜的味道,让我至今都在回味想念。

夏天,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河边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特别是一放暑假,大家便三三两两相约到河边割草,干半天热了,要么到河里洗个澡,要么就在河边的树荫下结伙打牌娱乐,眼看饭点已到,竟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待到听到大人的一声长叫“吃饭了——”,这才慌忙地拿起镰刀和割下的一筐草各回各家。

秋天,树叶黄了,小花小草也都开始干枯了,一片片落叶飞舞到平静的水面,顺着河水流淌,静静地……每到节假日,孩子们一起就在河边扫树叶,捉蚂蚱,在河里逮鱼虾。那时的天非常蓝,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有时还会看到天空中大雁掠过,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好不惬意!

最让人高兴的是河面上不知啥时间来了放鹰人,鱼翁划着扁舟,用篙子使劲拍打水面,鱼鹰不时地扎进水中,等它们重新回到水面,嘴里衔着挣扎的鱼儿……每当这时,小伙伴们总是忘记了自己的任务,一路小跑,跟随小船顺流而下,跑来跑去看热闹,一直追到南小庄。

冬天到了,河岸边树上的树叶已经凋零,花草也枯萎了,河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下雪的时候,许多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温暖的手套来河边玩雪。堆雪人,打雪仗,嬉戏打闹,别提有多么热闹了。尽管在隆冬的季节,还能看到男人们到河上跳水喂牲畜,妇女们到河边洗衣裳。

几十年已过,河床两岸由于不断的开采,造成植被破坏,现在河水已经干枯。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河水一直在哗哗流淌,流过春秋冬夏,留在几代人的记忆里……

小河虽然已经断流,但河上的石桥还静静地躺在小河上,它象小河的守护神一样,镌刻着光阴的故事,细数着小河昔日的荣光。1994年兴隆李汉章明代石桥已被社旗县人民政府列为社旗县文物保护单位。石桥至今坚固耐用,依然是两岸交通往来的重要途径。

人这一生,走过许多地方,最惦记的永远是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它象涓涓的小河水一样,永远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倦鸟归林,落叶归根,家乡总是静静地等待着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唯心安处是故乡,无论走到那座城,都忘不了老家的模样。难忘故乡的小河。

 作者简介:

张运玲,社旗县兴隆乡李汉章村人,已退休,现居南阳。闲暇的时候,喜欢将日常中的点点滴滴,留于记忆的空间,用笔去反映生活,用心去感悟人生,记录美好,分享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