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融入生命的记忆 刘克勤 当兵前,“八一”这一天,让我知道了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觉得军人的职业最神圣、最崇高。参军后,“八一”这一天就成了生命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刚入伍那几年,最盼望的是过“八一”节,因为到了这一天,部队毫不例外地都要集会、会餐还要举办晚会,是个快乐、热闹而又神圣的日子,那种喜庆、欢悦的气氛胜过春节。后来,随着当兵的年头越来越长,“八一”这一天就变成了一种动力,努力学习,好好工作,为了部队建设,也为了自己成长。 回想起在部队度过的23个“八一”节,其中有两个“八一”是铭心刻骨,无法忘怀的。 1996年,我所在的部队正在广东梅县地区承担铺设国防光缆任务。7月份正是粤东山区最热的季节,光缆铺设也进入了施工的白热化状态。团里发出了“大干30天,确保电缆对接”的倡议,崇山峻岭上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的大干高潮。我所在的连队担负着全团最艰难的施工任务。10公里的任务区域全部分布在人迹罕至的乱石山岗上,一锹下去,双手虎口被震得发麻不说,乱石上只能留下几个白点。尽管施工难度大,我们依然每天两班倒战斗在工地。后来随着山势越来越陡峭、沟渠越来越难挖、施工进度越来越慢,为了不拖全营乃至全团的工期后腿,我和连长商议,只有吃住在山上。酷热的帐篷是房,烫人的石堆是床,最后那几天,官兵们创下了一个星期没有回帐篷的纪录。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只有那一道道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而标准又高的工序。等到最后一根光缆铺设完成,走下山回到宿营地后,我才看到日历上写着:1996年8月1日。 第二个记忆深刻的“八一”是在抗洪大堤上度过的。1998年入夏以后,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洪灾纷纷告急。为赶在长江第四次洪峰到来之前投入抗洪救灾,我所在部队奉命于7月31日下午3时从驻地广东汕头军用机场紧急登机,5时抵达武昌机场,当晚7时30分,部队准时抵达长江边的黄石市。 当时,我在团政治处任宣传股长,按照应急预案,我作为政工干部代表,配属到第一梯队,跟随副团长所率的步兵一营行动。当晚,部队进驻位于市郊一个叫西塞山的中学校园,刚安顿下来,突然接到团前线指挥部命令:全营紧急开拔至离驻地不远的百丈园堤段待命。随着紧急集合的哨声响起,部队齐装满圆10分钟登车完毕,15分钟后到达指定位置。 作者在抗洪前线深入战士中采访的情景(居中坐者为作者) 凌晨5时,东方天际渐渐露出了一丝鱼肚白,第四次洪峰顺利通过黄石堤段,大堤有惊无险。一夜未眠的副团长从各连巡查后回到帐篷,见我愣在一旁冥思苦想的样子,笑着调侃道:“我的大秀才,昨夜大堤无恙,这新闻可不好写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副团长一句笑言,撞击出我灵感的火花。我一拍脑门,双手抱拳回敬道:“感谢首长提醒,还真有了!”在副团长不无惊愕的目视下,我扯过一张小马扎坐下,随即将笔记本电脑展开于双膝上,十指并用,不到半个小时,就将一篇题为《大堤昨夜无新闻》的500多字现场见闻初稿敲打出来。内容以时间为经线,将部队从接到命令登车出发至现场展开行动的每个细节串联,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处处展示着抗洪官兵训练有素、行动有序、战斗有力的精神风貌。待我敲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放大字体,请副团长浏览审阅。他默读后在我肩上重重一拍:“好小子,真有你的。快发!” 作者参加军演照片 刚给军、师前线指挥部《抗洪快讯》和当地《黄石日报》分别发完电讯,简易行军桌上的步话机铃声骤然响起,话筒里传来的是团前线指挥部值班员的紧急呼叫:黄石市内陆花山湖出现较大管涌群,令一营速派200名官兵紧急救援。值班参谋迅速拿来一幅放大比例的黄石周边地形图,副团长在图上一阵比划,确定好最佳开进路线后,随即下达了“一连、二连登车抢险,三连留守原地巡查”的指令。说完,他拉着我钻进了那台早已发动了引擎的越野指挥车。 不到5分钟,两个连队官兵齐刷刷地列队登车完毕。20分钟后,当部队赶到现场时,只见当地近百名男女老少的群众一齐跪在湖堤边磕头,用最古老的礼节表达着他们对亲人解放军的信赖和期待。身披救生服的官兵们一见这阵势,纷纷跳下车将群众扶起,二话没说立即投入抢险战斗。按照分工,打桩的打桩,扛沙袋的扛沙袋,抬石头的抬石头。汗水浸着眼眶生疼顾不得擦,鞋子跑丢了就光脚板跑,累得实在不行了,就换另一班人马接着干……历经5个多小时的轮番激战,管涌群堵住了,险情排除了,花湖堤坝上又筑起了一道新的子堤。正当抢险部队准备移师回防时,当地区委、区政府领导带着慰问团赶赴现场慰问。官兵们这才想起,自己用抗洪的第一个胜利迎来了1998年“八一”节。 是啊,作为战争与和平之间一个特殊的使者,人民军队从1927年前的8月1日诞生那天起,就把神圣使命记在心上,就把对人民的忠诚扛在肩头,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他们是克敌制胜的铮铮铁军;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他们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关键时刻,他们是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 作者本人 我将23年的青春与梦想,献给了军营。人生经历正如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样,走过了“父辈们一生也没有走完的路”。如今,在我告别军旅、走进市场监管行列、迎来又一个“八一”之际,我为自己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而自豪。尽管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我常在心里告诫自己:脱下军装还是兵,离开军营莫忘本。不管前方的路如何迷茫难行,不管人生的际遇如何变幻莫测,“八一”这个神圣而光荣的日子,将永远融入我生命的记忆。 作者简介:刘克勤,湖南邵东人,省作协会员。军旅淬火23年后转入地方,现供职市级某行政部门。业余码字30多年,见绪各类刊物文稿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3部。钟情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读者些许思考。现炒现卖,原汁原味,自娱自乐. 本刊顾问:龙国武 主编、审稿:陆秀,唐建伟,陈校刚。 责任编辑:唐花阶,刘云雨,刘云洲。 副主编:李云娥,刘慧球,杨国安,李婷,廖大秋,易小群,唐运亮,刘明,刘金群,刘云湘,刘青龙,刘肆梁,陈晓蓉,银红梅,果实,粟蒋,刘长军 总编,执行编辑: 唐白甫 |
|
来自: 唐白甫grpj8q5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