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巴士經往香港仔,總發現置富花園前一片鐵皮屋的薄扶林村相當神秘,那份密集的寮屋區風情,在坐擁眾多豪宅的薄扶林道對照有趣。但如此「自成一角」,外人入村恐妨會招來異樣目光,但其實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定期會舉辦導賞活動,這次不如由街坊Jenny帶路,為大家尋訪昔日牛奶公司在此總部上的點滴痕跡,聽著趣味盎然。 近年亞洲不少老化的舊村落,經包裝後都活力四射。記者在上周走訪薄扶林村後,覺得此港島隱世小村文脈古蹟兼備,旁邊有伯大尼教堂、德格拉斯堡、太古樓印刷廠等西式建築,極具條件「文青化」而吸引外地遊客。 ▲ 這建築本是一象牙雕刻工廠,後來師父過身,其妻遂改為經營冰室,今天則是明愛的社區發展中心。(攝影︰馮柏偉) 記者參加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的導賞團,原來它在2014年已獲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列入其監察名單,村靠山依建,其鐵皮小屋和狹窄巷弄形成縱橫交錯的布局,極具風味。 ▲ 薄扶林村不少由鐵皮搭建,街路像迷宮般複雜。(攝影︰馮柏偉) 為我們帶團的街坊Jenny自幼在薄扶林村成長,對村內變遷、習俗知之甚詳,「薄扶林村自1730年已有文獻記載出現聚落,目前則約有400戶約2800人居住。村大致分為3個部份:中部為『圍仔』,是村內的中心,南部為『菜園』,村尾近置富的為『龍仔督』」。 ▲ 幾年前本港塗雅團體Smile Maker入村進行創作,令村登時活力起來。(攝影︰馮柏偉) 我們先到菜園地參觀,前面的空地,原來是街坊節慶聚會在所。「村內屋舍儕擁林立,空間匱乏,2012年這戶人家借出兩幅菜地,讓人復耕,新春時這裏會舉行盆菜宴,之前還會端午會包粽,中秋會猜燈謎,相當熱鬧。」 ▲ 菜園地可讓村民種一點瓜菜,自食其力,前邊的空地則是他們節慶聚腳所在。(攝影︰馮柏偉) 值得一提的是,薄扶林村還有舞火龍的傳統,以竹,禾草及鐵線捆紮成的龍身,中秋夜裏供村民善信上香巡村祭祀,「舞火龍出對面馬路,再到華富村的瀑布灣,將火龍浸水,謂之『龍歸滄海』。」Jenny說。 牛奶公司員工宿舍 孩童玩樂所在 行程的精髓,是一覽這裏牛奶公司的遺跡故事。1886年來自英國的文遜醫生和5名香港商人在薄扶林設立牧場,奶牛業發達的時候,牧場養牛達1,500隻,薄扶林村全村半數人口都為牛奶公司打工,但隨著牧場在上世紀80年代初結束,部分地段被改建為置富花園,如今牧場遺跡散落薄扶林道兩旁及置富花園一帶。 ▲ 參觀導賞員的朋友,在街坊福利會胡社生堂的天台留影,後邊兩幢就是前牛奶公司員工宿舍。(攝影︰馮柏偉) 當中最吸睛的是兩幢員工宿舍建築,在薄扶林村的矮屋中拔地而起。
Jenny最記得這宿舍的4樓是康樂部,因村內文娛設施不多,童年時她和一眾孩童都會在那裏玩耍,內有康樂棋,乒乓球桌等玩意,「不會因非員工子女而排擠你,讓你入去玩,英資機構都有人情味。」 ▲ 薄扶林村舊街坊Jenny展示的正是象草,「上一輩的老人家稱之為『洋草』,即西方引入之故。」(攝影︰馮柏偉) 之後我們再到一處雜草叢生,類似碉堡的舊建築,原來名為草廬,Jenny說。
▲ 薄扶林村的小路上有馬賽克圖案,都是村內的景點為主,這個是介紹草廬。 ▲ 村內的草廬約有7、8個之多,這個保存得取完整,但周圍已雜草叢生。(攝影︰馮柏偉) 村內中心 居民日常舊士多 薄扶林村面積約4公畝,但它的中心街道,舖頭最集中的就是圍仔大街,由一排兩列18間屋組成,村民稱之為「十八間」,是薄扶林村最悠久歷史的建築, 現時的大街排屋尚見原來的地基及牆壁,部份仍舊木構瓦頂。組屋商舖就是魚檔、士多、茶樓、理髮店等,以供應居民日常所需。Jenny記得逢每月3號及18號兩天,是牛奶公司發薪的日子,村外的商販都會專程到大街舖前空地擺賣日用品,相當熱鬧。 ▲ 圍仔大街是薄扶林村最多商店集中的街道,走著挺有風味。(攝影︰馮柏偉) 沿著圍仔大街走幾分鐘,就到村內另一著名地標李靈仙姐塔。仙姐靈塔供奉神祇為李靈仙姐,此信仰全港只得薄扶林村獨有。 ▲ 李靈仙姐塔,內供奉的神祇為李靈仙姐,此信仰全港只得薄扶林村獨有。(攝影︰馮柏偉) 靈塔坐落在村內最古老的兩列排屋中央以南的菜地上,今天已給村內建築物包圍。 靈塔呈六角形,高五米多,以紅磚構建,每層每面皆節以密封圓拱窗,外形簡潔直挺。 第一層塔身開一圓拱門,內裏供有李靈仙姐的靈位。 塔上有石區,記有「民國丙辰年冬靈塔聯慶堂立」,民國丙辰年即1916年,相傳這是靈塔重修的年份。 薄扶林村文化導賞團 記者︰馮柏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