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初中生读书会

 成都书语 2020-10-17

2018.1.31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约翰·伯恩

带读老师: 栀茑  

参加者:    木芽读书会9位初中生,发言以“木芽”代称                

记录整理: 流沙

小编这次有幸担任栀茑老师的助手,听了这场读书会。我若说这些00后让我目瞪口呆,各位看官可能会不信,所以我尽可能记录了同学们聊书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细读这篇“聊天记录”。

傍晚六点,少年们陆续达到,他们的到来让闹中取静的面包店二楼显得格外温馨,给准时到达的同学一个大大的赞!

栀茑老师带来了几本延伸阅读的书籍——《月亮知道》《汉娜的手提箱》《楼上的房间》《宝贝.别哭》,等待的时候,一起静读。

(各自做自我介绍:略)

什么是历史?

栀茑:你们看完这本书以后,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木芽们用了一些关键词来表述:悲伤,压迫感,虐待,气愤,悲哀,惋惜,战争影响了两个孩子的生命。

栀茑:大家都说了一下关键词,讨论之前,我想问问,你们觉得什么是历史?

木芽:我曾经在川博看到一句话“历史就是一个神秘的黑箱子,我们只能去了解它,不能去揭开它,因为你不能再亲临这些事。”就好像书上最后一句话——“当然这些事都发生在很久以前,这些事不会再重演,不会在现代的年代重演。”

木芽:历史本身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我们只能了解记录下来的事,很多历史被淡忘,没法了解到。历史是万物在时间流逝中一个历程。

木芽:我觉得历史就是有年代的事情。

木芽:史书史记都是人写的,人是最不稳定的载体,商夏时代的记录发现,离当时越近的事件,记录越真实,时代越远,记录越容易加入自己的想象。

栀茑:刚刚你说的很好,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历史的认同?什么是认同?

木芽:认同 = 赞同。

木芽:认为是对的,发生过的事。

栀茑: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意见和另一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认同。就像我刚刚说这盆花是假的,你们都认同。还是回到历史认同来。

木芽:跟着时间的流走,对历史事件慢慢的认可。

栀茑:你们觉得历史认同和回忆之间有关系吗?

木芽:有关系,它们都是真实的。

木芽:不一定,万一你回忆起小时候做的梦呢?

木芽:我认为应该把历史和历史事件分开,历史是建立在历史事件之上的,但历史本身更真实。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比如二战,我们就要把它放到整个历史当中,去多角度的看待。其实对于历史认同就是,它们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对它有所思考,在多次思考之后,再对它下结论,产生认同感。

木芽:历史就是一个个历史事件组成的,单一看待一个历史事件和纵观整个历史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隋炀帝是个暴君,他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在当时看来他是个暴君,但从后来来看他却是做了一件好事。

木芽:把单个历史事件串起来看,就像连环画那样,它就是一个变化。

栀茑:历史就像一个长串一样,把历史事件串起来,它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是你们想法,对吗?

木芽:还有就是历史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后来发生的事,也能会改变人们对之前的历史事件的看法,就像刚刚提到的隋炀帝一样,看到大运河带来的好处,你会对隋炀帝有所改观。

木芽:我认为历史是统观全局的,远古至今,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不断去反思前面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去评价它,这些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栀茑:我们大家都谈到了历史和历史认同,大家都说得特别好,历史是由很多个历史事件组成的,它是变化着的,它的变化有些同学说是铺垫,有些说是巧合。

栀茑:我们一提到德国,你们会想到什么?

木芽:纳粹,希特勒,战败国,重工业。

栀茑:还有足球对吧,还有机械制造业,它是一个先进的国家,但是刚刚一提到德国,大家先想到的上面这些标签,这就是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给历史事件贴的一个标签。

栀茑:刚刚提到的历史认同,是和我们今天的书有关联的。关于德国人在二战以后,他们自己对战争是怎样反省的。桌上的这些书,《楼上的房间》讲的是人们如何帮助犹太人躲藏的,

《汉娜的手提箱》集中营里的真实事件,《宝贝别哭》胜利国的联军并没有惩罚普通的德国民众,真正的惩罚是德国人对德国人的。

栀茑:德国二战题材的书和电影是非常之多的,我们一说到德国就会想到纳粹,好像纳粹就是德国的标志,但纳粹只是一小部分极端的德国人,发动战争的是希特勒。所以我一开始帮大家梳理概念,以便我们可以从更大的历史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

栀茑: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对战争的反省,这段历史德国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年是它作为战败国的第一阶段。每个民族都有民族自尊,就像你俩打架,输的一方自尊受到损伤,德国在战败后,历史出现了断裂,所以第一代对于这段历史采取的是视而不见,提出了遵从歌德,转移视线,避重就轻。1968年的这一代是接纳和吸收的一代,开始反省,就像两个好朋友能相互接纳对方的缺点,但是观点比较混乱,这个阶段的历史认同是比较模糊的。1989年开始第三个阶段,历史认同更开放了,历史被承认,历史回到了历史线上。

栀茑:1989年之后,德国在承认自己问题之后,他们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顺便提一下日本,日本采取否认自己的罪行,所以日本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都不和睦,摩擦不断。

进入书的讨论

栀茑:我们现在回到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疑问1:布鲁诺和希姆尔到底死了吗?

木芽的解答:他的父亲应该已经想到了,书上173页,关于父亲的那段描述“......他感觉自己的腿快不听使唤了——好像它们再也不能支撑他的身体——然后他坐倒在地上,几乎就是那一年间布鲁诺每天下午都坐着的地方......”

木芽:刚才我们说到了“历史”这个关键词,书上116页,布鲁诺觉得历史很枯燥,“枯燥?父亲说,我的儿子说历史枯燥?...... 也许我们可以安全的待在柏林家餐桌边,但是我们选择坐在这里改写历史。” 对于一个身处高位的雄心勃勃的成年男人来说,改写历史意味着什么?其实对希特勒来说也是一样的,希特勒妄想征服世界,屠杀犹太人是他顺便做的一件事。他明明可以选择不去做背负骂名的人,安稳的度过一生,但他愿意去改写历史。

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对于人类社会也是适用的,希特勒认为德国人血统是世界上最至高无上最纯正的(血统),但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卑劣的(血统),他认为把犹太人赶尽杀绝可以帮助社会进入更好的状态,他认为他在做一件对历史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愿意用其一生去推动整个历史的发展。犹太人没有自己的领土,许多人在国外经商,头脑聪明,容易赚钱,引来许多的讨厌,希特勒自然而然的就这样认为犹太人是最卑劣的。所以他选择了消灭这个种族。

栀茑:回到刚才的疑问,认为布鲁诺和希姆尔死了的同学请举一下手。

栀茑:最后作者留下了悬念,让读者无尽的遐想。

栀茑:如果说透布鲁诺死了,我们会很难过,但是这样不写透,让我们悲痛的更深,对吗?

木芽:我注意到这一章的标题叫最后的故事。

栀茑: 故事的最后168页“希姆尔张嘴想回答,但正在这时候......”其实作者在描绘集中营的场景了,一开始布鲁诺想去帮希姆尔找爸爸,然后布鲁诺想回家了,希姆尔刚想回答的时候,他看到了很多的士兵,这次的士兵比以往都多,包围了营地里的一个区域,而布鲁诺和希姆尔正好也在这个区域里。作者并没有描写部队怎样怎样,而是通过他俩的对话——“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希姆尔说,他们会让人们列队前进......”

木芽:163页, “列队前进?我不能列队前进,我得回家吃饭。今晚做了牛肉。”“我想不会,希姆尔说,那些列队前进过的人后来就再也没露过面了。但是我想应该不会很长。”

栀茑:作者通过两人的对话,把场景描绘出来了,作者并没说他们是如何死的。

木芽:前面说过有烟囱。

(还有一段是讨论黑屋子惊人的温暖,顺着这温暖谈到了尸体需要焚化炉来处理。)

栀茑:169页,布鲁诺踏上死亡之路是不知不觉的。

突然想起了什么的木芽:我说一下,口才特别好的希特勒,通过演讲带动所有的士兵去恨犹太人,所以死亡的犹太人不仅仅是因为毒气,还有被士兵殴打致死的和失踪的。

栀茑:但大部分还是集中处理,你看布鲁诺和希姆尔。

栀茑:到了最后布鲁诺邀请希姆尔到他柏林的家做客,介绍他最好的朋友给希姆尔认识,他们叫什么来着?大家还记得布鲁诺刚到“一起出去”的时候还清楚的记得他三个好朋友的名字,但是到最后,布鲁诺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他中毒了吗?

木芽:不是,他前面就忘记了一个了,他交到了新朋友,他的心在他的新朋友这里。

木芽:他最后的时间是和新朋友一起度过的,所以现在的朋友成为了他最好的朋友。

栀茑:刚开始他很孤独,他怀念以前的朋友,后来他找到了新朋友,就逐渐的淡忘了。作者并没有说他找到了新朋友,他快乐了,可能忘记之前的朋友了,作者一点也没提。

栀茑:你们注意到他们住的地方名字很有意思?

木芽“一起出去”(英文:Auschwits奥斯维辛,位于波兰的集中营,音同Outwith)

整本书以布鲁诺的角度来写的,包括元首他听成“炎首”,很多事请他都不明白,他太小了,我们通过他的双眼看到那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去理解发生了什么。

木芽:炎首象征着希特勒的狂怒狂暴,一起出去——出去就是逃离这个地方,迎接新的黎明。

栀茑:你们解答了我的疑问(若有所思)。

疑问2:为什么希特勒会选择屠杀犹太人?

木芽的解答:曾听过一段关于希特勒夫人与犹太人之间的不愉快事件。大概就是犹太人在一桩交易中没让希特勒的夫人如意。

芽:希特勒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在当时的“反犹”大趋势下,他利用了这个“反犹”的倾向。有嫉妒,有野心。

疑问3:明明爸爸升官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为什么奶奶会怒气冲冲的离开?

木芽的解答:奶奶是英国人,有爱尔兰血统,奶奶非常反感二战。结合一战来看,英德是敌对的。她希望儿子远离这些。

木芽:奶奶知道儿子不仅仅是升官,而是在迫害犹太人!72页“这身军装代表着什么?”奶奶知道战争对民众的影响。

木芽:奶奶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不愿意参与。

疑问4:爷爷为什么却很高兴呢?

木芽的解答:爷爷和奶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奶奶代表在自我反省的人群,自我认同;爷爷血统不同,他代表着另一种观点的人群

栀茑:你们的疑问可以在书里找到的。

木芽:73页 “您不觉得莱弗穿这身军装很帅气吗?”布鲁诺的母亲说道,“我穿马戏团指挥的戏服帅气吗?”布鲁诺问。其实这是作者在隐喻希特勒的军官,就像戏台上的演员一样,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意味这什么,他们接受命令,他们想去改写历史,却不知道这样的改写会有什么影响,盲目服从。从这里看出,这些官兵的家庭是反对,亲情有了裂痕?(带出下一个问题,既然战争会带来那么多负面影响,那他们为什么还是想去改变历史?

栀茑:你刚刚那个问题,已经在你的回答中找到了,“穿上新军装,好像让你变得很特别,你甚至都不关心着意味着什么?这身军装代表着什么?”“这就是你们这些士兵感兴趣的东西,穿着帅气的军装,干着各种暴行,我为你感到羞耻......”

栀茑:我们前面说道了历史认同的三个阶段,爷爷和奶奶分别代表了两个阶段。奶奶是在自我反省的,她知道自己儿子的行为是不对的,和爷爷的观点矛盾。一本书里的人物设置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作者让各种矛盾都体现在了这个家庭里面。

疑问5:既然战争会带来那么多负面影响,为什么所谓的“爱国者”仍然疯狂地想改写历史?

栀茑: 问题在书里有影子。父亲和炎首吃饭的时候,炎首很看重父亲,任命他为集中营司令官。

木芽:战争可以给司令官带来利益,不用自己去打仗,就特别狂妄。

栀茑:有战争,就有伤害,哪怕是战胜国,都不是赢家。理解吗?英美苏联这些都是战胜国,但是他们的伤亡代价有多大?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木芽:和平,远离战争。

木芽的梦想:世界和平!

栀茑:这个问题很大,你们还可以去关注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里有些作者是犹太人,犹太人在述说着这段历史,怕人们忘了。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德国的普通人也是受害者。这个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契机,通过今天读一本书,我们回去读更多的书,去了解关于二战的其他方面,军事政治等方面的。

栀茑:还是要提示一下,我们在提到二战德国的时候,还是会说“德国人”,其实你们是想说“纳粹”。

栀茑:书中的爸爸是个狂热的“爱国者”,那妈妈呢?妈妈知道他们到“一起出去”是干什么吗?

木芽:一个迷恋“爱国者”的人。刚刚开始她不知道,后来渐渐知道了。

栀茑:姐姐呢?

木芽:姐姐迷恋中尉,她和布鲁诺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不知情的。姐姐说,我们一定是来度假的。她觉得父亲是最伟大的人,感觉好像被洗脑了。她和布鲁诺喜欢不同的人,她喜欢中尉,布鲁诺非常讨厌中尉。布鲁诺和姐姐虽然都和战争无关,但是仍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栀茑:后面布鲁诺想寻求姐姐的支持,姐姐支持他了吗?

木芽:姐姐后来醒悟了。一开始为了讨父亲欢心,姐姐格蕾特尔故意去喜欢地理。但当格蕾特尔和母亲回到柏林,她独自一人在房里哭172页,“不是因为她把娃娃都扔了,也不是因为她把地图留在了一起出去,而是因为她太想念布鲁诺了。” 从完全对立,到为弟弟伤心,虽然她和布鲁诺一直矛盾不断,但真正的分别之后,还是感觉到了彼此的重要!姐姐的心是柔软的。

栀茑: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这件事情慢慢地转变。

木芽:当父亲听到布鲁诺说:“那边有成百上千个孩子” 时,父亲很紧张,父亲是心虚的。既然父亲做的是爱国者的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所以我觉得父亲自己也觉得所做的事不太对,父亲有意识的让格蕾特尔和布鲁诺远离这些。最后一个章节,“父亲已经不再在乎他们对自己做什么了......” 父亲从一开始的反面人物,到了后来变成了悲情人物。

栀茑:刚刚你提出的问题,你自己也在解答它了。

木芽:从某中意义上说,是他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孩子。在战争中,当你伤害别人的时候,你自己也会失去很多东西。

栀茑:战争是一把双刃剑。

木芽:前面提到的奶奶那样生气,其实也试图在保护她的儿子。

栀茑:“几个月以后,又有一些士兵来到一起出去,把父亲带着,父亲不再在乎他们如何对待自己......” 为什么他会心灰意冷?

木芽:父亲已经失去了他最珍贵的东西,真正失去了他就会意识到其实这些东西对他多么的重要,而且奶奶也去世了。

栀茑:他对自己的信念也动摇了,所以“他不再在乎怎么对自己。”

木芽:这就像是父亲的救赎。

栀茑:我们在最前面说到,德国人对自己的历史认同,社会认同,这里虽然没说透,但父亲内心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是错误的!

木芽:德国人已经直面了他们犯过的错误,而且为此道歉,我觉得这是他们伟大的地方——为自己做过的错事负责。

木芽:这让我联想到日本不承认自己对中国侵略,回避,教材上也没有。和德国相比,他们没勇气去承认错误。

栀茑:战争的罪行就像肿瘤,想要治愈只能切除,忽视它的存在,只能越长越大,到最后会消耗生命。

木芽:《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条纹衣服对犹太人意味这什么?希特勒给犹太人贴上的标志。第一次在31页出现了条纹衣服,

栀茑:希姆尔我们还没说到。因为长虱子,剃头后的布鲁诺和希姆尔很像了。希姆尔你们怎么看?

木芽:不管是犹太小孩还是德国小孩,他们都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们的心智,看待事情的角度都很相似。造就了这样跨国界跨越生死的战争中的友谊。我觉得描写希姆尔,是为了说明两个种族之间是相连的,没什么很大的不一样。希特勒挑起的这场战争,

栀茑:布鲁诺看到是一个小小的希姆尔,但他就是铁丝网后面众多的犹太人的代表。作者并没有说布鲁诺看到了某一人的面容,但是希姆尔就是所有人的遭遇。在布鲁诺眼中,他们就是一群一群穿条纹衣服的人。

栀茑:这本书我个人的感觉,他没有多么特别的技巧,很平实地在叙述,这种简单的写作方法是最难的。建议大家多阅读,想要提高写作方法,就到一本本书里去找答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要去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

栀茑:今天的讨论就结束了,特别谢谢大家,今天我听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多阅读!

End

记录及编辑:流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