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三:《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河异域,风月同天。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7

无衣是《诗》的第133首。这是一首战歌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将士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通过这首秦人军中战歌秦人尚武可见一斑

无衣》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第二,认为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这种情况有点象1950年的抗美援朝当时也有一首很雄壮的军歌名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任炮一师265连指导员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其词曲与此诗异时同效

第三,认为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曲。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今陕西西安沣东新区,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很可能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1、袍:长袍,即今之斗篷。2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3于:语助词。兴师:起兵。4修:整治。5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6泽:通,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7偕作:一起行动。8裳:下衣,此指战裙。9甲兵:铠甲与兵器。10行:往。

无衣》全诗风格矫健爽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谁说衣穿?与你长袍。

君王去交战,修整那戈矛,与你同目标。

谁说衣穿?与你内衣。

君王去交战,修整那矛戟,与你在一起。

谁说衣穿?与你战裙。

君王去交战,修整甲兵,与你共前进。

无衣这首诗本寂然无名但却因去冬今春横扫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名噪天下日本人在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包装上醒目地印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对中国人的情谊同时日本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深厚功底也令中国人汗颜抗疫大战日本人用的是古代中国战歌而中国人已经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丢得七七八八了山河异域风月同天美好的东西是相通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日本得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现象不值得中国人深思?!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