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tjboyue 2020-10-19

中国汉语里面有一个词叫“成全”,意思大家都明白,但在英语词汇里却找不到一个对应的词汇来作为翻译,甚至是在整个西方语系里也找不到。那么,为什么在西方语系会找不到这个词呢?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再进一步来说,“成全”这个词,里面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成全:更高境界的“利己主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成全”的定义:“成全本意为圆满无缺,现多用来指帮助人使其实现某种愿望。”这是汉语词典里的普遍定义,但我想这个定义可能还不太完整。

要使这个定义更加完整,后面应该还要再加上一句:“通常在帮人实现愿望的同时,自己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或物质损失。”这样可能会更符合我们对“成全”一词的理解。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对于“成全”一词,西方不仅没有对应的词汇翻译,甚至在向西方人解释时,他们是充满疑惑的,因为“成全”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应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利他主义”,这在西方来说是无法理解中国人这种心态的。

在西方人眼里,大家一贯遵循的是“利己主义”,即他们认为人是自私的,所以才有了由“利己主义”推动的市场经济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当然,这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是没错的,但从处世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人这种“成全”行为的境界可能要更高一些!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其实,成全别人即是成全自己!因为在成全别人之后,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就相当于投资,你在帮助别人实现愿望或帮助别人成功时,遭受的精神或物质损失是成本,别人实现愿望或成功后给予你的精神或物质回报是收益。

所以,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成全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利己主义”,是中国人独特的处世哲学与智慧。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中国人的“成全哲学”

其实,只要大家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在中国文化中,小到个人情感,大到国家治理,都是充满“成全哲学”的。

一、两性关系的“成全哲学”:

对于两性关系来说,分合状态是常见的。如果一人变了心,另一人还是牢牢抓住不肯放手,结果会怎么样?最终只会是两败俱伤。

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成全,放手让另一半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样一来,你不仅会被另一半感激,也是给予自己一个再去寻找幸福的机会。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二、企业经营的“成全哲学”: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阿里巴巴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更多中小企业与个人取得成功。”这也是一种“成全哲学”,以替别人完成愿望为己任。

“成全小我,成就大我!”所以他的企业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三、国家治理的“成全哲学”:

春秋时期,鲁国因为闹饥荒导致国家用度不足,鲁哀公向孔子的弟子有若请教对策,有若则建议鲁哀公减少田税。鲁哀公非常疑惑:“按原有比例抽税尚且不够用,怎么还要减轻赋税呢?”有若则回答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国家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国家又怎么会够呢?”

有若所说的不也是一种“成全哲学”吗?成全百姓少收税,先让利于百姓,百姓富起来则国家自然也会富起来。

西方无法翻译的“成全”一词,其实藏着中国人极高的处世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