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力了,依然失败,说明自己就是笨吗?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有个家长告诉我,上初中的孩子马上要考试了,但是,家长有一个担心。

担心孩子考不好?

不完全是。

因为孩子最近很努力,如果一旦这次考不好,家长担心孩子会承受不住这个打击。

我明白家长的意思:努力了,但是考不好,很容易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足够聪明。

那种自己被失败否定的滋味,谁都有些承受不了,何况是个孩子。

那么,作为家长,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孩子的挫败感吗?或者,如何去做,才能让孩子在一旦考试失败后,可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不至于被失败打击得一蹶不振。

马云曾经召开过这样的会议,主题是“阿里巴巴是怎么倒闭的?”

阿里巴巴当然没有倒闭,但是,马云居安思危,用这种方式来让大家思考,我们应该在工作中警惕哪些危险,从而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提前谋划,预防可能到来的风险。

那么,作为家长,是否也可以和孩子提前进行“失败后如何应对”这方面的交流呢?

可以确定类似的主题,比如:

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是什么?

努力了,但是没有考好的根源分析。

如何在一次失败的考试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没考好,就说明自己很笨吗?
……

注意,是在考试之前,家长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话题和孩子探讨。当然,考前没探讨,考后也可以。

怎么探讨?以下是我的分析。

考试成绩本来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遵循“努力学习——成绩提升”这样的线性关系。

成绩进退,除去努力的原因之外,还有题目本身的难易,试题是否适合自己,自身考试状态,复习方向及重点与考试内容的契合度等等。

所以,既然成绩是多种因素的结果,那么考试失败后,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努力这一方面找原因。

如果你在想:我努力了,还是没考好,说明我很笨。这不仅不符合以上我们分析的逻辑,与事实也不相符。

为什么说与事实不符呢?

很多努力之后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以为努力了,成绩很快就能提高,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

有一句话,我在很多文章中都看到过类似说法,我非常认同,在这里送给大家。

当我们在努力的时候,很容易高估短期内的改变,却低估长期坚持带来的改变。

当我们不能以“肉眼可见的”方式进步时,当并非立竿见影时,很容易就否定自己的努力。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变化是悄悄发生的,在你坚持努力时,在你和所有人都不易察觉的层面上,变化一刻也不停歇,只是这种变化如此微小,让你觉得似乎劳而无功。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而是心态出了问题,我们太急于看到成果,太操之过急了。

比如,我们每天都锻炼身体,不见得我们的身体就马上强壮起来;我们开始减肥,但是体重计上短期内依然是令人失望的数字。

让孩子在考试之前明白了这些道理,他可能就会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而不是带着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去应考。

有些孩子急于想证明自己努力是有效的,其实也是在想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是足够聪明的。

这种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心态,最大的问题是,一旦遇到挫折或者障碍,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否定自我的陷阱里。

一旦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挫败,整个人就会沮丧消沉,如同主帅被挑于马下的军队,很快就会溃不成军。

当然,我们确实需要考虑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相信,我们的能力可以在努力之后发生改变,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失败,并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和幸福。

其实,这就是我特别推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要想让孩子能够勇于面对挑战,学会胜不骄败不馁,最根本的就是学会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此不再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看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这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