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了医学上的“废用性萎缩”的帖子。 同仁留言,提到了"用进废退”的概念。 接着又有人反驳说用进废退这个观点已经被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推翻了?! ...... 那就先说说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是如何来的。 有一位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他在其《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拉马克学说”)。 他有两个主要法则:一是用进废退;一是获得性遗传。 他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他的主要观点是: “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 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 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 拉马克学说的缺陷是: 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推论。 说到生物进化,当然最容易想到的还是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 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最大的区别是: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进化不是按照生物的意愿,而是大自然的挑选。 ...... 有一个很有名的长颈鹿做比喻: 长颈鹿为什么会有一个长长的颈? 按拉马克学说,长颈鹿的祖先是矮的,因为要吃高的树叶,就拼命"长'脖子,结果脖子长了,遗传给下一代; 而用达尔文的观点,就是长颈鹿有的高,有的矮。高的活下来,基因得以遗传给下一代,就越来越高;而矮的,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基因很难遗传,所以最后消失。 其实,两种观点都有其局限性。 按拉马克观点的话,虽然身体改变了,但基因没有改变,长再高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如何解释?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呢? 那就只能有一个前提,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都有,只是后来适者生存下来了?? ...... 当然,随着后来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关于生物进化,应该有了更多的解释的可能。 自然界中,不只是环境在选择物种,同时,物种本身也在适应环境。比如: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等等。... 所以,更可能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着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