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振富| 和孙子谈忠孝「原创」

 醉歌文苑 2020-10-20


和孙子谈忠孝




和孙子谈忠孝

“爷爷,好香呀!”

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年日报>,孙子强文惊动了我。把冒着热气腾腾的盘子放到了我的桌上,“你闻闻,串鼻子串眼的。”
           

我醒过神来一看,“啊,什么了肉呀?”
          

 “烤鸭!妈妈孝敬你的。”
           

“不年不节,太铺张——”
            

“趁热快吃吧!”老三媳妇从里间走了出来,喜笑颜开地说,“上午,店里一家办喜事,宴席丰盛的很,好多盘子就没动筷子;收折席子时,老板让我们服务员享用之后,各行方便。我就拣些带回来了,剩的还够咱再吃一顿哩……”老三媳妇说罢,转身回里间同婆母同吃去了。
          

 

老三媳妇在蝴蝶泉大酒店打工几年了,不时“打包”带回来点“残羹冷炙”的。
          

“来,爷爷,请你先吃!”孙子把筷子递给了我。
          

“好孙子,到底上四年级了,知书识礼了。”我又认真的说:“不管在什么宴席上,大人往往先请长辈或贵宾们动动筷子之后,小孩子们才能动筷子,这就是有家教识礼节!”孙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我和孙子同吃着,倏地脑子里飞出了“宴怀物归”古代朝中“打抱”的故事来,借题发挥的讲给了孙子听……
          

唐朝的时候,年终,皇帝要宴请满朝文武百官,宴罢,有不少大臣将剩下的美物,用手帕包裹着藏在怀里,一跪一拜辞别皇帝时,有的不慎将怀中的食物掉在了地上。皇帝很惊讶的问情由,大臣们都说,带回去让父母子女们尝尝御宴。皇帝一听,大臣们都有敬老爱幼之心,就动情地竖起了大拇指说:忠孝双全呀!尔后下令:今后设宴,要为大臣们另备一份,带给父母;余下食物,打包带给子女……
       

  

孙子吃着听着,痴迷入了神,仰着脸笑眯眯地,歪着头问我:“妈妈今天作的,也算是‘忠孝双全’吗?”
         

“你妈妈年年被评为优质服务员,受到领导嘉奖,从大的方面讲,这就叫为国尽了忠;你妈妈敬老爱幼,从家庭方面讲,这就是尽了孝!”
         

“啊!我要以妈妈为榜样,好好学,考上大学,报效祖国,做个忠孝双全的好公民!”
     

“好孙子!”我放下筷子,抚摸着孙子的额头,笑着夸奖道,“爷爷预祝你,要奋发努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开你最美好的理想之花!”

作者简介:郑振富——笔名杨梅   (“杨门”学校谐音),1936年正月初三生于河南温县郑杨门村,中共党员,中文大专,教师退休。曾任某两报特约记者、《焦作日报·山阳城之友》,诗文见诸十数家报刊,有诗受奖入集数种(曾荣获“中华颂”二等奖、“和谐颂”一等奖、中华诗词华表优秀奖等)。现为洛阳诗词研究会、河洛诗词学会、洛阳老年诗词学会、河洛民风研究会会员,世界周易学会洛阳分会讲师。拙著《郑振富诗词选》一部,诗文选待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