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味 | 美丽的大学,别样的思绪。

 书韵闲话 2020-10-20

西门外的林荫道

东边是桉,西边是槐。时光借深秋之手将黄与绿色彩分明。

干净的街道,通向何方。接踵摩肩的过客恰如匆匆消逝的乡里乡亲,有几人会去思考故乡的未来。村级马路的尽头伸进繁华的街市。

我们是蚁群,朝着一个方面爬去,用尽全身的力量与毕生的时光,最后在最向往的目的地老去。

没有人知道我来过,在这条街,在这个世上。数不清的路沿石,数不清的日子。

密密麻麻的树只有三棵,如同昨天,今天,明天。我就这样沿着排列整齐的树木走下去,走过了少年,青年,在快到中年的时候来到了北师大。

经过西门,还经过小西门。学校的其他三条路上一定还可以找到不同方向的大门。打开很多门,让你我去追求知识与理想,这是人生最常态的设计。

谁都知道京城的雾霾,就像谁都知道人生的坎坷。很多时候,万物如此相似,相似到我们有时候自己不认识自己。

树木需要阳光的时候,我们需要林荫。我们需要阳光的时候,树木开始落叶。

北师大西门外的林荫道与众不同的聪慧,让阳光撒进我的腹腔,我的心灵。

我明白,是林荫道把你我带进学堂,对面是正襟危坐的师长,露出春风化雨般的笑容。

京师学堂的书吧

 

用拥抱的姿势,从湘江之滨出发,握住京师学堂的手。不为一本书,为一份情。

远处是清王朝宫殿的朱墙黄瓦。

鸟是忠诚的守护,用有别于人类的冷漠每天念叨京师大学堂院内的训导。

墙角的绿篱习惯阅读,在闪亮的绿里绽放知识的沉稳与自豪。

没有酒,一杯茶比酒更般配思考时的心态。一本书是一片令人爱慕的茶叶,漫不经心地用时光烧煮。每一个日子都是浓俨剔透的茶,宁静而笃定。

思绪慢跑,如同一只生花妙笔,自由地在天空,大地书写。一颗精致的石头,一抹五彩的云霞,足够人类品读一个夜晚。

楼上是作家莫言的办公室,一个美好的向往。

没有人,只有一叠厚实的书籍,像一座山。他占山为王,我在这边,那么谁会在山的另一边。

在一楼的书吧里,在山的中央,不看书,看想看的人,想不该想的事。

莫非我就是苦等了五百年的孙悟空,为年少的鲁莽、率真。那谁是我的观音,谁是我的唐僧,指一条前行的康庄大道,不一定成仙,但可以得道。

书吧之外,弯过残败的秋天,是否可以找到天空的空,看见蓝天的蓝。

新乐群的学子

新乐群食堂里外,挤进世界各地学子的身影。不同的肤色,一样的脸色。

匆匆,太匆匆,匆忙被深深烙印在肥沃的大地。地底下不乏充足的粮食与灿烂的文化。

香港的星光大道,上海的黄埔外滩,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汇聚财富与繁荣的焦点,莫非也是匆忙的极限。那刻我想起稻田旁边的父亲,悠闲地躺在摇椅,吟咏唐诗宋词的芳华。

围绕饭菜,发生各种交易。思绪比大脑的交易更加复杂,我在钵盆碗筷交响的背后独自神伤。我承认我是中文系的自作多情者,抑或哲学系的疯子。

为了吃饭,太匆忙。吃饭,一定要学会从容。

四年一瞬。没有谁会否认学习重要,也没有谁会否认吃饭不重要。

学习四年,我们就成了人才。吃了几千年,我们还是我们。谁都会想怎样好好地学习,谁也不会想怎样好好地吃饭。

嘈杂与宁静,以人的肉体为界限。每一颗心都有自己的所属,属于自己的世界与自己的文明。

顺着食堂的路径,一直往前,是否可以抵达京师大学堂古老而庄严的大门。看梧桐窸窣的落叶,点拨睿智的学子。

新乐群会给每一个人无穷的智慧,学会吃饭,蕴藏不再匆忙的儒雅。

四季楼前的喜鹊

 

在四季楼周边游走,从早到晚,等待我的只有教室与宿舍。我的幸福在哪里。

喜鹊不断地叫,朝着我,我的喜事应该在故乡浏阳。

弯曲的浏阳河,流进湘江。湘江北去,莫非真是家乡顺着流水把喜讯带来了京城。

学生进步?获奖?发表文章?学生结婚?生子?获取专利?……我没有想起亲人,我也没有情人。老师的宿命是学生一生的幸福。

摇头晃脑的喜鹊,或许正是在模仿先生诵读经典的自得?

喜鹊与鲜花结伴,绕过北方的深秋,团团围住四季楼。

知识无需赞誉来传播,真理面前,一切都是画蛇添足。四季楼的存在就是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就是知识的永恒。

羁旅,游学,京城无处不在的现代气息,竟然无法洗涤我头脑深处古代诗歌的痕迹。在喜鹊声中,习惯把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关联,最终读懂教育。

粉笔,黑板,孩童用心画出了喜鹊黑白相间的羽毛。如同白色闪电划破夜的黑暗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在喜鹊远去的背影里,想象白鸽,想象蜡烛,想象讲台上老师两鬓的白发。

某教室窗外的落叶

 

京城的秋色里,有皇家宫殿高贵的烟火味,风吹响了上课的铃。

在急促的铃声里穿越,五十颗智慧的心灵,碰撞在一个叫做京师大学堂的地方。相互激励,唤醒,鼓舞。因为同一种事业,教育;因为同一种情感,爱心;因为同一种状态,专注。

木铎金声,一次相遇,一生相许。京城深秋的蓝天开始吟唱,还有伴奏的白云。

窗外的阳光等待了很久,忘记了时光的消逝。一棵不知道姓名的树,没有人知道站立了多长,金黄的树叶,有黄金的质地,那是知识的力量。

落叶飘飞在一只粉红色的书包,路过的女孩没有一点知觉。悄悄带走整个季节的秘密,还有窗户内渴望知识的眼神。 

作者苏启平,男,197712月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诗歌班,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四期中青年作家班。在《星星》《诗潮》《散文诗》《山东文学》《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诗文多篇。获全国教师文学奖等全国大奖。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诗文集。著有散文诗集《阁楼上的樵歌》《回不去的故乡》《浏阳河畔的乡愁》。这一组散文诗是作者2016年10月参加北师大湖南高中未来教育家班学习时所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