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大尺度皮鞋广告,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金刚狼

 不懂广告 2020-10-20

最近,金刚狼的扮演者休·杰克曼为澳大利亚国民手工皮鞋品牌R.M.Williams合作,拍摄了一支「大尺度」广告片,令人直呼:现在卖皮鞋的打广告都这么「使劲儿」了嘛!




01
广告尺度之大,只差没打马赛克

广告片里,休·杰克曼除了脚上那双R.M.Williams皮鞋,不着丝缕,坐在皮椅上的他把脚翘在甲方爸爸的桌面上。

双方正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在休·杰克曼的代言下,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没想到狼叔如此严格地执行了甲乙双方的契约——严格遵守了只穿R.M.Williams。


于是,休·杰克曼的「坦诚相待」得连金主爸爸都语无伦次了,尴尬到只能盯着狼叔架在桌面上的鞋。(盲猜金主爸爸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广告尺度之大,只差没打上马赛克了。但不管是利用特殊的拍摄视角,还是道具椅的巧妙遮挡,这支皮鞋广告都十分鸡贼地在「性」话题的边缘疯狂试探,用这个带着点夸张感yellow的幽默创意俘获了一票叫好的拥趸。

(狼叔在电影里也不喜欢多穿点呢)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外国广告里,算是比较成功运用「性暗示」却又不招观众讨厌的一支广告了。

其实在内涵广告领域,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非杜蕾斯莫属。由于杜蕾斯产品的特殊性,杜蕾斯的品牌宣传势必有所区别,「性暗示」是它在广告中常用的手法,也是它在广告圈得以闻名的杀手锏。


杜蕾斯常常不用拍广告,一句话,一幅图,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脑补一切了。


02
中国广告的「性」红线

不过前不久,杜蕾斯因内涵广告被罚81万上了热搜,由于罚款公告与杜蕾斯蹭苹果5G热点的广告在同一天出现,大家都为这条杜蕾斯风格的文案——“5G很快,但你可以慢下来”而愤愤不平。


虽然这是一场不太美丽的误会,但跳出这件事本身,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有一条关于「性」的警戒线,却一直存在着,且不止于广告作品。由于没有影视分级制度,国外引入的影视文艺作品常常被阉割。

因此,除了避孕套品牌杜蕾斯、杰士邦,中国似乎很少能看到在广告的「性暗示」上下功夫的品牌了。

一方面,我着实痛恨那些以「性」为诱饵的拙劣的广告,另一方面我也慨叹中国广告是不是过于保守,不敢拿「性」做出脍炙人口的创意广告。

笼罩在这条红线之上的,还有国人始终无法公开谈论「性」社会氛围。可所谓食色性也,一日三餐可以摆到台面上讲,同样是生活、生命一部分的「性」却得遮遮掩掩,躲在台面之下,马赛克之后,和人们谈起就捂嘴偷笑的动作里。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不知道「性」是什么的时候。大人的眼神,他们对「性」的避讳,已经在我们尚未成熟的意识里种下了一颗性羞耻的种子。

在我们才隐隐约约知道,却又不完全知道那究竟是什么的时候,这种羞于谈性的氛围就已经告知我们——那不是什么正经的东西。

这个羞于谈「性」的社会,总要有一些勇士,即使以一支广告为武器,也要掀开那层遮羞布。

因为,只有我们能公开谈论「性」,我们才能真正将覆盖在自己身上的遮羞布拿开,真正看到众多社会问题——性侵幼儿、性暴力等背后的根源。



03
为何不交由观众去评判?

设置那条红线的人总会说,没有红线的存在,各种低俗的思想观念将如箭镞般,射中毫无抵抗能力的观众。

传播学里有个第三人效应,讲的就是当你面对媒体传播的信息的时候,尤其是具有劝服性质、或者容易令人沉迷的信息,你会觉得别人受到的影响比你更大。

打个比方就是,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男女主接吻的镜头出现,父母总会主动调台,因为他们觉得对你影响不好,但从来不会考虑到是不是对自己影响不好。


决策者总是扮演着像这对父母一样「保护者」的角色,好像只要看不见就不会发生坏事,这与掩耳盗铃有何异。

一支广告到底是低俗,亦或是创意,何不交由观众去评判?粗制滥造者自有观众自发的吐槽、在性暗示中物化女性者自会遭到抵制,这样的广告日后是没有生存的余地。


此前,杜蕾斯和喜茶的联名广告被网友吐槽抵制,文案被称下流低俗,事后官方为给观众带来不适而致歉。这不正是观众评判能力最好的证明。

于广告从业者,不被一朝蛇咬吓怕了,要是能继续探索就更好了,杜蕾斯公众号下的推送可一直都是放松娱乐的最好素材。


是的,广告不大,容不下这个社会那么多的责任担当,但广告也不小,它有足够的灵动与自由,改变这个社会细小而隐秘的不堪。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