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别站在你的位置上偷懒!

 君诚小窝 2020-10-20

 家庭是生命场的中心,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根”。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初的世界,也是他的第一任老师。

但现在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幼儿园,而自己却成了“甩手大掌柜”,忽视了他们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支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01

家长缺位对孩子的影响

前一阵子,小编应邀给幼师们做讲座。在交流家园问题时,最让幼师头疼的是家长不配合,在家园一致教育孩子上严重缺位。

当幼儿园向家长开放活动或者召开家长会时,幼师会遇到:

“抱歉啊,老师,我今天老同学聚会,不能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活动了。”

“不好意思,老师,我有个领导要招待,今天的家长会我得缺席了...”

当幼儿园需要家长准备孩子活动材料或其他物品时,幼师会遇到:

“哎呀,老师,我昨天太忙了,忘记给娃准备材料了,你看能不能帮娃……”

或许家长真的工作太繁忙、真的有事走不开……以致无暇去幼儿园。但有的家长实际上是可以抽身前去的,甚至宁肯无聊地看电视、逛购物网站……也不愿去幼儿园。

家长不知道的是,由于你的缺席,你错失了感知孩子在园情况、转化教育观念、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机会,而且还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有一次,我去参加儿子班级的教学开放活动。在教师上课期间,我悄悄地溜回了单位。接儿子时,儿子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中途怎么走了,我找不到你,很不舒服……”

再后来,每次去参加儿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儿子都反复叮嘱我,不许我提前开溜,活动开始后儿子不时地偷看我,生怕我再次溜之大吉。

想想也是,当我开溜后,儿子就没有了我的陪伴,而其他小朋友却有爸爸或妈妈陪伴着一起参加活动。这就给儿子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心理落差,会让他产生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幼儿园对家长开放活动或者组织家长会,旨在与家长互动和对话,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中规定:“家长要和学校、社区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孩子的发展需要家园共育,家长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说:

幼师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你却带着孩子闯红灯;

幼师告诉孩子要讲诚信、说话算数,你哄骗孩子的诺言却不肯兑现;

幼师告诉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在家不遵守你也听之任之……

如此矛盾的两种行为,同时施加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教育若能成功,则真是见了神了。

亲爱的家长,请记住: 

“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02

幼儿园究竟在教孩子什么

有的家长说,幼儿园把很多教育的问题都推给了家长,那么幼儿园到底在教孩子什么呢?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每名幼儿的实际出发,通过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来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习惯、行为、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与品质等,为幼儿将来的发展筑基。
1

健康: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在中班健康活动“养成卫生好习惯”中,教师让幼儿听音乐《猪小弟》后问:“为什么小猪开始没有朋友和它游戏?”“后来为什么又有朋友和它做游戏了?”并组织幼儿讨论洗澡与不洗澡的利弊。接下来,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即兴表演洗澡的过程,体验洗澡的乐趣,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洗澡的好习惯。

幼儿园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使幼儿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达到良好的状态。

一是身心状况方面的三大目标:

目标1是使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要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要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要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等等。

目标2是使幼儿情绪安定愉快。幼儿园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化解消极情绪。

目标3是使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要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要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是动作发展方面的三大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幼儿园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要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等等。

目标2是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等。

      目标3是使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要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如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三是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的三大目标:

目标1是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幼儿园要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目标2是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目标3是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要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2

  语言:幼儿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中,教师准备了《谁咬了我的大饼》PPT课件、饼干若干,并初步让幼儿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牙齿印。教师先让幼儿观察大饼,然后让幼儿观察画面,学习对话;运用对话, 大胆讲述并根据“牙印”,猜测情节发展等,从而让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学会表达与交流。

幼儿园要教会幼儿使用语言这一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使幼儿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增强理解、表达、交往以及学习等的能力。

一是倾听与表达方面的三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幼儿园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要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要在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目标2是让幼儿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要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当幼儿说不清楚时教师会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目标3是让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注意语言文明,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

二是阅读与书写方面的三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要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

目标2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幼儿园教师要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要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要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目标3是让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儿园要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要让幼儿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3

 社会:为幼儿社会性发展与人格健全奠基


在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合作真快乐”中,教师组织了“踩报纸游戏”。幼儿每4个好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每一组有一张报纸,听到老师说“开始”,幼儿就赶快把报纸对折,然后4个人一起站在报纸上,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幼儿说说刚才是怎么和朋友合作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幼儿园让幼儿在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合作与交往、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四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愿意与人交往。幼儿园教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要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目标2是让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要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要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目标3是让幼儿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幼儿园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目标4是要让幼儿关心尊重他人。幼儿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要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要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二是社会适应方面的三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幼儿园教师要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幼儿园要尝试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幼儿园要让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目标2是让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师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要教育幼儿诚实守信。

目标3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幼儿园教师要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老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幼儿园是温暖的;要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

科学: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中,教师向幼儿介绍了实验材料和记录表,让幼儿用手中的磁铁吸小筐子里棉球、回形针、羽毛、硬币等物品。幼儿能吸起来,在记录表上画一个“对号”,不能吸起来的,则画一个“错号”。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逐渐探究出了磁铁只能吸住铁制的东西。然后,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利用彩纸、剪刀、回形针制作小猫和老鼠,在小猫和老鼠身体底下别上回形针,用磁铁操作,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幼儿园让幼儿通过科学学习来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从而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一是科学探究方面的三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幼儿园教师要经常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目标2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要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目标3是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幼儿园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要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二是数学认知方面的三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要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要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目标2是让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要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要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目标3是让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幼儿园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要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5

 艺术: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色彩宝宝”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红、黄、蓝、绿等7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以及体验组合变幻的乐趣。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色彩宝宝抱一抱”游戏,让幼儿尝试不同色彩宝宝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神奇变化,如红色宝宝和绿色宝宝“拥抱”后变成了棕色;红色宝宝和蓝色宝宝“拥抱”后变成了紫色……
幼儿园让幼儿通过艺术领域的学习,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是感受与欣赏方面的两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幼儿园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目标2是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幼儿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

二是表现和创造方面的两个目标:

目标1是让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幼儿园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目标2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幼儿园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幼儿园并不是什么都不教,而是教了孩子很多很多。如果孩子能够学会幼儿园教的上述内容,那么孩子必将受益终身,不仅能“成人”,更能“成才”和“成功”。

03

家长应支持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支持幼儿园和教师就是支持孩子,能让孩子身心发展更健康,能使孩子各项能力都得到有效发展。

建议家长做到这几点:了解并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家与园和谐融洽的关系;关注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成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与活动中;参与幼儿园的管理,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向幼儿园学习,获得更多科学的育儿方法;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任何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并完成幼儿园分配的任务……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再好的幼儿园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也枉然。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家长请积极支持、配合、参与幼儿园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