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京东“备胎”,赴美上市!

 零售圈 2020-10-21

零售人自己的圈子

零售老板及职业经理人学习内参

百货丨超市丨便利丨生鲜丨护肤丨Mall

休闲丨家电丨医药丨服饰丨珠宝丨Shop

快消丨地产丨餐饮丨电商丨快递丨Store

快消

零售

品牌

商业

营销


京东的战车达达集团

2020.5.14

by: 零售圈

京东零售“备胎”,即时零售与配送“战车”,达达集团要上市了!

5月13日凌晨,达达集团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F-1招股文件,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代码为“DADA”,募集资金1亿美元。

如果达达集团成功上市,将成为第一个以众包即时配送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疫情期间以即时配送和到家业务为主的达达业绩亮眼,但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显示,众包及时配送要想盈利并非易事,过去三年公司连续亏损14亿、19亿和17亿。

投行高盛、美银证券和Jefferies为达达集团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主承销商。


01

京东的“战车”与“备胎

即时配送和到家业务第一股

达达集团是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成立于2014年。2016年4月,达达和京东到家宣布合并。

2016年,达达获得京东和沃尔玛集团投资的2.5亿美元。

2018年8月9日,达达集团宣布完成最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沃尔玛和京东分别追投。

除了京东和沃尔玛,红杉资本、DST等顶级基金也是其重要股东,近年来先后累计融资约13亿美元。达达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在首次公开募股前,京东持有该公司415,144,47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51.4%,为其第一大股东。

达达集团业务主要分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业务。达达快送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物流公司、连锁商家、SME商家及个人提供的最后一公里和同城配送服务。京东到家的收入是平台向商家收取的佣金及配送服务、向品牌提供在线营销广告服务等。

达达快送“主外”,京东到家“主内”的业务关系正在形成其独有的“联营”-“自营”模式。一方面,依靠京东、沃尔玛的自身业务很难实现盈利,弥补巨大的骑手团队的成本压力,一方面依靠业务众包模式揽活,扩大影响力,弥补业绩亏损。

作为京东零售业务前进的“战车”,达达承担了京东“自营”竞争和“配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角色之一。


02

背靠京东、沃尔玛、红杉、DST

亮眼业务增长与长期业绩亏损的不平衡

1
收入猛增,亏损收窄

招股书显示,达达集团收入近三年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的净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9.22亿元和31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的净收入为11.00亿元,同比增长109.13%。

在净利润方面,达达集团仍处于亏损中,但亏损幅度已经开始收窄。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16.70亿元。达达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的表现而言,净亏损同比减少17.21%。

达达集团的亏损来自于运营所需成本的持续增加,近三年,公司在运营及支持方面的成本分别为15.93亿元、20.44亿元、28.46亿元,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支付给骑手交付订单的报酬和奖励占据大头,每年达达集团为此支付的开支比例高达90%以上。达达集团在2017年至2019年的骑手支付成本分别为15.267亿元、19.183亿元和26.791亿元,与公司净亏损额相当;同期对骑手的奖励分别为1.274亿元、2.237亿元和1.922亿元,骑手奖励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为8.0%、10.9%和6.8%。

2017-2020年达达业绩情况表

单位:亿元

年份收入亏损

成本

骑手

成本

201712.1814.4915.9315.267
201819.2218.7820.4419.183
201931.0016.7028.4626.791

2020

11.002.70//

备注:2020年为第一季度数据

制表:零售圈  信息来源:招股说明书

2
高度依赖京东、沃尔玛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个月期间,京东带来的收入在达达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是56.7%、49.1%、50.5%和37.8%。沃尔玛带来的收入占比为4.6%、13.0%和14.9%。

2017-2020年达达收入来源

京东-沃尔玛占比

年份

收入来源

(京东)

收入来源

(沃尔玛)

收入来源

(沃尔玛+京东)

201756.7%4.6%4.6%
201849.1%13.0%13.0%
201950.5%14.9%14.9%
202037.8%//

备注:2020年为第一季度数据

制表:零售圈  信息来源:招股说明书

3
京东、红杉、沃尔玛、DST四大护身符

IPO前,京东旗下向日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达达集团的持股比例达51.4%,红杉中国旗下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11.4%,Azure Holdings持股10.8%。达达创始人蒯佳祺持股8.9%,联合创始人及CTO杨骏持股1.9%。

在股东结构层面,IPO后,京东将持股达达集团47.4%,红杉资本持股10.5%,沃尔玛持股9.9%,DST持股为8.7%。达达集团CEO蒯佳祺持股8.3%,达达集团CTO杨骏持股1.7%。

在董事会中,京东集团拥有三个席位,京东零售CEO徐雷、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以及即将出任京东集团CFO一职的许冉均为达达集团的董事。

2017-2020年达达股东情况

主要股东IPO前IPO后
京东51.4%47.4%
红杉11.4%10.5%

Azure Holdings 

沃尔码

10.8%9.9%
DST9.4%8.7%
CEO蒯佳祺8.9%8.3%
CTO杨骏1.9%1.7%

制表:零售圈  信息来源:招股说明书

根据招股说明书,从收入、亏损、收入占比、股权架构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达达的发展经历与京东上市经历惊人的相似。虽然持续亏损,但业绩不断向好,特别是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线下到家业务极端爆发,带来到家业务收入的告诉增长。2020年一季度收入达到了2017年全年的收入水平,按照此增长规模,今年超40亿奔50亿的目标有望实现,但持续规模化的发展是否能带来规模效应下的亏损收窄,或许是达达也在考虑的重点问题。

作为物流服务平台,如何在规模化发展下摊销骑手成本,或许不仅仅是达达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


03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

从店到家再到餐桌还有多远

零售行业在10年前就在探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最早“便利店”承担这个角色,到最后的“前置仓”、“快递收货店”、“社区物业”,最后一公里的路走了很长的时间。最后一公里的网点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消费场景的链接。

随着“外卖”模式的到来,零售商逐渐将“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甚至“到家服务”的出现。

目前不管是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还是7-Elven、便利蜂、罗森,都想将触角伸向消费者的家里和餐桌上。不管是“半小时送达”还是“到家服务”,核心都在解决消费者的“消费效率”和商家的“配送效率”。这种消费效率和配送效率带来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的变化,正符合目前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新零售对于业务模式转变的方向。

2019年5月,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2019年6月,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正式升级成“蜂鸟即配”品牌方也宣布,官方数据显示,蜂鸟配送在一年可调用的运力达到300万,配送时间小于30分钟。 

按《2019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行业规模预计为1312.6亿元,2020年将达到1700.8亿元。不论是美团,还是阿里收饿了么后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或是盒马的线下触角。对于达达来说,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达达抢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或许在持续输血的情况下,快速规模化带来的成本摊销有着重要意义。

达达上市,您看好吗?

欢迎留言

文丨商仲永  编辑丨Elle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