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品三国】彼此推让,中国人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曾仕强 2020-10-21

  微信号:良心学堂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曹操撤军之后,陶谦设宴答谢刘备、孔融等人,席间再次提出请刘备领徐州牧。刘备说自己若领徐州将成为不义之人,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相劝,刘备依然决意不从。

关于彼此推让的行为,中国人往往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一般而言,第一次有礼相送,不一定是出于真心,可能只是为了表示客气。在不清楚是真是假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婉言谢绝,不予接受。但第二次、第三次对方还是坚持要给,其真心实意的成分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当陶谦再让徐州的时候,刘备也慢慢被感动了,敬佩陶谦明大义、识大体,为了黎民百姓,宁愿把徐州让出来,实属难得。

但刘备为什么还是不肯接受徐州呢?那是因为在前次相让时,刘备决意不受,现在突然变卦,别人会认为他第一次的推让是矫揉造作,一旦传出去,他的仁义之名还有谁会相信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是个很会做广告的人,他随时随地在替自己打形象牌。这也难怪,刘备一无势力,二没地盘,唯一可以耕耘的就是自己的形象。所以他在这方面很用心,表现得也恰如其分。

最后为保徐州,刘备同意驻军小沛。不久,陶谦身染重病,弥留之际再次召见刘备前来,三让徐州。

中国人讲:死者为大。刘备看到陶谦已是行将就木,自然不忍再度拒绝。所以他没有当即表示要或者不要,而是说先把后事料理好再说。刘备的做法很正确,这个时候如果再推三阻四,或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都是不真诚的,反而会让旁人觉得是在表现自己。

可见,刘备本性仁义,内心坦荡,所以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做到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1、关于良心网

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易经的智慧,探究道德经的玄妙。学习中国式管理理念,实践中国式管理方法。这里是国内唯一经曾仕强教授授权的易经、道德经服务交流平台和中国式管理智慧学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园!

2、历史消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