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去南山上,围炉自煮茶

 山东阿滢 2020-10-21

 
   
人过中年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总是一刻不停地跑着,转着,身心俱疲,总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停下来,休息一下。癸巳初夏,得暇,与友人驱车前往一座寺院,想去寺院里好好地静静心。寺院的住持是一位有思想的朋友,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进入他的禅房,他正与一位湖北建筑商谈寺院工程的建设,寺院正在开工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学交流中心,尽管手续完备,但还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制造了许多的麻烦,听了住持的介绍,寻求清静之心不免忿忿不平。住持陪我们用过斋饭,安排我们住下,就外出了。寺里香客云集,游人如织,吵杂之声不绝于耳,直到日落西山,才慢慢静了下来。我和友人坐在树干枯空,却仍枝繁叶茂的柿树下品茗聊天。心想,寺院人来人往,僧人们如何得以清修?又想,寺院若无香客,又如何弘扬佛法呢?或许是我等俗人无法理解的。

翌日回家,见案上有一册友人寄来的《终南山——隐士之地》,看到封面上那白云飘渺、若隐若现的山林,就喜欢上了这书,长途跋涉的疲惫也随着那飘渺的白云瞬间消失了,捧起书本就读了起来。


      终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终南山主峰在西安市长安区,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是僧、道、隐士归隐之地,他们或住岩洞,或修茅屋,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或念经持咒,打坐参禅,或修炼身心,积累道功。

终南山岩洞林立,且每个山洞都有洞主,据说,“岩洞大约可以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者是幽秘绝险之地,一般洞口朝东,隐秘于悬崖峭壁之上,普通人无力到达。洞前或有瀑布山泉或有猛兽,洞内没有人为透光通道,但是自生光华,甚至洞内也有日月之象。洞室内自生灵草、醴泉,或有天然石床石凳,冬夏如一,没有寒暑往来。中品洞室也是天然而成,洞室内或有山泉或无山泉。洞门隐蔽,洞内或通达异域,或洞内有洞。洞外一般有自然平台,供隐居者种药或种菜。洞口附近定然有晏坐磐石,晒经平台,或左右奇石林立,类似护法。 下品山洞冬暖夏凉,能够满足住山隐居者遮风避雨,不被狂风暴雨、山洪泥流侵害,而能安顿身心。终南山不少山洞都属于后天山洞,大多是隐居者借助天然巨石开凿而成的。”(张剑峰《白云出岫——岩穴之士与终南山岩穴地理》)

终南山除了山洞之外,还有许多修行者搭建的茅屋,这些简陋的茅屋,或依山崖,或傍山泉,或临古树,或坐高坡。修行者过着清贫的生活,“一瓢水,一钵粥,一榻绳床,一坐蒲团,一卷经书,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已经很富足了。除此之外,皆为奢侈之物。”(南山如济《山居煮茶——南山亭茶谭》)

    南山如济先生

终南山每一位隐修者都有一些奇异的故事,虚云禅师是中国近代禅宗的代表人物,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十三岁的虚云禅师再次到终南山隐修,大雪封山,寒风刺骨,虚云禅师关闭柴扉,点灶煮芋,之后,结跏趺坐等待芋头煮熟以充饥,不觉入定而去,山中相邻茅屋之人久不见虚云禅师,便结伴前来贺年,但见茅屋外虎迹遍地,而无人迹,众人大惊,冲进茅屋,却见禅师仍在入定之中,众人唤醒禅师,问他,吃饭了吗?他说:“还没有,正在煮芋头,估计已经煮熟了。”打开锅盖,芋头已冻若冰石,禅师才知自己入定二十余日。

来果老和尚亦为中国近代禅宗大德,与虚云禅师同为佛门龙象。当年,他曾在终南山韩湘洞禅修,该洞有数十里之深,据说,唐代曾有两千余人在此避难。一日,来果和尚在洞中静坐,突觉冷风飒飒,睁眼一看,是一巨蟒,蟒眼不时睁闭,闭眼时,眼皮如瓢大。来果和尚想,自己孤身一人,怕也无益。遂对蟒说:“你我同住一处,必须护我,万不可破我道念,我当为你皈依。”蟒将眼一翻,眼珠如脸盆大小,随机闭眼,似乎愿意皈依,来果和尚大胆上前,以手按蟒头,为说皈依,说完,大雨倾盆,来果和尚进洞静坐,蟒亦随其后,后来,蟒无踪迹。

隐修者在终南山内采果充饥,煮雪烹茶,何等的洒脱,本虚禅师曾在诗中赞道:“终南风韵话僧家,衣袂飘然似云霞。清风作仗行遍处,一兜明月满袈裟。”

韩国法顶禅师说:“大自然是现代文明唯一的解毒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人们的操守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在各种压力之下,人们开始向往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沉寂的终南山成为现代隐士的聚集之所,在这里读书、禅修,在这里自给自足,过着淡泊、空无、清贫的生活。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生活,对有些人来说,即使生活在终南山的茅屋里,他的心也不一定静的下来,归隐田园只是一种梦想,生活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总要面对。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道场无处不在,举手投足都是修行,真正的道场在自己的心上,就像南山如济所说,“世界本来清静,没有泥泞,没有无污淖,也没有秽恶,只是我们的自心还没有拭净而已。”

我想,我还会去寺院的,或许有一天还会去终南山的洞穴或茅屋住段时日,到那儿不是逃避,而是要静静地思考,让自己保持清醒,不去做不切实际的梦。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八日于幸福里秋缘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