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蓝 硅谷和斯坦贝克 那年哈佛中国评论年会开完,我在纽约长岛和曼哈顿各呆一天会友,然后登机班师,回程先到旧金山停留一下,看看两三个老友。硅谷基本在Santa Clara,因为公司的技术和员工基本出自斯坦福大学和UC Berckley。斯坦福在帕罗阿尔托Palo Alto,硅谷自然也就从这里延伸开去。扩展到太阳谷、圣克拉拉Santa Clara、库佩蒂诺Cupertino、圣何塞San Jose、阿拉米达Alameda等地。这些地方的大小,我一时还弄不清,说不定类似把西单,黄庄跟海淀,西城都给并列了。 我那俩姓王的哥们,一个住阿拉米达的纽瓦克,隔海湾和圣马特奥San Mateo大桥与旧金山国际机场遥遥相望;另外一个住库佩蒂诺;而公司在圣克拉拉,都在硅谷范围内。他们想带我看看英特尔、苹果、思科、太阳等著名公司。我只有兴趣走马观花在外面看看,没有兴趣看内部。只要我的电脑没问题,我不在乎看其心脏CPU的生产商是什么样的。同样,只要邮件收发自如,我也没必要看路由器在思科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于是他们拉我在这些知名的公司外驱车走了一圈。对GOOGLE有点兴趣,却没有看到。两天在他们的公司和住处都走了两圈,感觉这硅谷,犹如国内的园林区一样,洁净而安宁。不知情的人在这里走一圈,大概不会感觉到这里有什么重要产业,象是住宅区,其中夹杂一些低矮的办公楼而已。办公楼和住宅低矮,一个原因是美国地多,人们可以无需盖高楼。更重要原因是这里位于圣安德列斯大断层(St Andres Fault),不时会遭遇大地震,人们也不愿意盖高楼。交叉纵横的公路网旁边,于是分散着大大小小的硅谷公司。大公司少,小公司多。他们公司旁边基本也都是小公司。这不奇怪,按照企业生态,小企业数量也是最大的。苹果电脑还不就是从住宅的车库里发展起来的。 硅谷Silicon Valley,这英文两个词,衍生了好多地方的外号。近期我偶然看到国外有如下的地名诨号,硅谷,硅巷,硅林,硅山,硅峡,硅原等;还看到媒体谷,医药谷,中国的光谷等等。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地方,人家不是姓硅,就是名谷。这都是因为硅谷。 在硅谷转悠时,我猛然看到一些地名,圣克拉拉Santa Clara、洛斯加托斯Los Gatos等。猛然想起,这里难道是美国大作家约翰·斯坦贝克(Steinbeck)活动的地方?我从来没想到,到湾区看朋友,居然误打误撞到了斯坦贝克的故乡。 1990年我单位因1989年的变故而很空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约我翻译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的工作日记。通过翻译,我知道他的家乡在旧金山附近的萨利纳斯Salinas,而他常住在圣何塞的洛斯加托斯和圣克拉拉。正巧,谢尔顿第三天安排我去参观蒙特雷半岛Monterrey和卡梅尔Carmel市。那蒙特雷半岛是斯坦贝克的作品《罐头厂街》(Cannery Row)的背景地。我一路从硅谷过去,要经过萨利纳斯谷地到蒙特雷半岛。想来当初斯坦贝克肯定经常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于是这次旅行,成了我追寻斯坦贝克足迹的一个美国文化之旅。 蒙特雷三面对着北太平洋,面西北的一条滨海街,当初布满加工沙丁鱼的罐头厂。为了纪念这位文豪,美国政府用他那本书的名字,将该街正式更名为罐头厂街。当地不少的商家,则利用斯坦贝克的盛名,借用罐头厂街作为自己公司商店的名字。蒙特雷在二战期间是全球捕捞沙丁鱼最多的港口。过量捕捞导致资源急剧下降。到1970年代,捕捞量不到1936-1946年间的1/20。当初斯坦贝克和当地民众就问,“沙丁鱼到哪里去了?”70年代兴起的环保意识,将蒙特雷从沙丁鱼捕捞港,变成了沙丁鱼保护区。而当地经济结构,则从渔港转型为旅游。 17英里海边的鸟岛,满是白色的鸟粪 邻近的十七哩海滩,更是加州著名的旅游名胜地。高尔夫球场很多。全球最有名的赛事之一,就在这里举行。这个地名,给现在的深圳国企老总,原先的登山英雄王石给借了去,用在了一块滨海的大约17亩地大小的楼盘上了。 过了十七哩(Seventeen Miles),是另外一个小城卡梅尔(Carmel)。我也没曾料到,这个城市实际离旧金山不远。我知道这个小城,是因为美国西部片巨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曾在这里担任过市长。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明星,是在1979年或1980年。北京无数场的内部电影放映中,有一次我第一次看到西部片,片名是《For a Few Dollars More》。主演的正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后来知道,这是意大利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的Dollar三部曲之一,由塞尔焦·莱奥内(Sergio Leone)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成为巨星,起点就在这三部片子(A Fistful of Dollars, For a Few Dollars More,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说起演员从政,大家最熟悉的是里根当总统和施瓦岑内格当加州州长。实则,一线巨星从政最早的,就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83年他竞选当上了卡梅尔的市长。到了卡梅尔,我在一家店里问起他。一个店员说,他早就不再担任市长了,但还住在这里。与尤伯罗斯(Uberoth)一起搞了点什么事情。尤伯罗斯?这么说,那将奥运从赔钱买卖办成赚钱事情的高手,也是这里的居民。后来再查信息,发现张大千也在那里住过11年。 过萨利纳斯谷地时,第一次观察到美国的精细耕作的农业。海岸沙丘边的上百公顷土地上,覆盖着深色的地膜,草莓从地膜下探出了头。远处有自动喷灌设备在运作。此外还有不知名的蔬菜。间中的荒地当牧场。感觉美国沿海与中国沿海一样,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看来种粮在这里也不合适,更不合算。想来,斯坦贝克60来年前观察到的美国内陆移民到加州作苦工,就跟中国现在的内陆地区民工在沿海打工一样辛劳。现在机械化操作的农业,在当初是他们用辛劳和汗水维持的。 加州过去属于墨西哥。美西战争后割让给了美国,但是地名留下了拉丁系文化标记,大多是西班牙语的名字。现在,墨西哥合法及非法移民在加州人口中占比重不小。语言和路牌等有的也是用西班牙语。俺算会说点英语,也会说几句西班牙语,具有双语的方便。 2004年湾区之行,看了朋友,就近观察了硅谷,也还捎带着对部分美国文化做了个肤浅的考察,我觉得很有收获。 题图,我翻译的《斯坦贝克日记选》两个不同的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