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TLS经典ABCDE顺序遭受挑战,大多数病人无需立即建立确定性气道

 急诊医学资讯 2020-10-21

加拿大St. Michael’s医院急诊科Andrew Petrosoniak等在2018年Emerg Med Clin N Am第一期中发表综述文章,首次就ATLS中的ABCDE顺序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新的创伤复苏流程(相关阅读:ATLS精品课件|创伤急诊评估与处理)

Petrosoniak认为,严重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复苏严格按照ATLS的ABCDE顺序是存在问题的,特别是ATLS过分强调确保确定性气道而低估了休克识别与插管前复苏的重要性。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位63岁女性行人被汽车撞伤,现场GCS评分13分。送来急诊后按照ATLS进行评估,其生命体征为:呼吸26次/分,SPO2=90%(纯氧),心率105次/分,BP103/80mmHg,体温36℃。气道通畅,右侧胸廓起伏减弱,FAST提示右上腹游离液体,骨盆稳定,外周神经查体正常。既往无服药史,无药物过敏史。经过ABCDE评估后,创伤小组确定了应该优先处理的问题:1.根据所预计的患者病情进展,需要进行气管插管;2.放胸管;3.输血;4.横断面成像。根据ATLS休克分级,此病人计入II级休克(估计失血量750-1500ml),于是要了两单位红细胞,并输注1L晶体液。

为了进行气管插管,首先实施快速序贯诱导(120mg(2mg/kg)氯胺酮+120mg(2mg/kg)司可林)。插管后5min,病人立即出现严重低血压,53/30mmHg。评估怀疑张力性气胸,于是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快速穿刺放气,并且在输血前再给了1L晶体液。此时MTP予以激活,注射氨甲环酸。胸管放置后患者血压改善,升至75/40mmHg,然而30min内仍持续低血压,直到输了3单位红细胞后才好转。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送CT检查,而在此过程中收缩压又再次下降至70mmHg以下而需要继续输血。CT发现右侧硬膜下血肿,右侧气胸,三级肝撕裂伤。

Petrosoniak表示,凭他们的经验,大多数创伤病人并不是立即需要建立确定性气道,如在到达急诊室的10min之内,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却是以造成循环不稳定的危险干预(插管诱导药物)为代价,几乎所有的诱导药物都可以造成休克,尤其是病人本身存在休克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