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10月22日)

 县城日记 2020-10-22

1、去雅布赖,还是十多年前,走的是从临河市到金昌市的便道,出临河不久就进入阿拉善境内,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远处是黑黑的石山,没有人烟。间或会看见一两个羊圈,用石头垒成。到达雅布赖盐场时已中午2点多,5月的天气,有点凉意。司机说让我们到盐场看看,一片片白茫茫的世界, 路是用盐铺的,感觉空气中都有了咸味,路两边也有树木,矮小,由于车子没有停下来,看不清是什么树,我想应该是杨树吧,其它树生命力不会有这么强。盐湖很大,看不到边,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司机是临河市的司机,经常跑这条路,从金昌运货,他说河西走廊、阿拉善、河套平原吃的盐都是雅布赖盐湖的。

2、后来,肖成年有一篇写雅布赖的文章,和肖成年先生聊过一些雅布赖的情况,他写的是雅布赖一个叫九棵树的地方。雅布赖,由蒙语“雅巴赖”演变而来,意为“走”,又因境内的雅布赖山而得名了雅布赖盐湖、雅布赖镇等。正好有朋友在雅布赖工作,聊起雅布赖情况,我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影响,他说雅布赖镇现在有4000多人,最大资源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旅游资源和盐湖的矿产资源,雅布赖山横贯全镇,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他还给我看了他手机上雅布赖境内草原和牧场的照片,空阔,静远。

3、城北新区新建了室外足球场,高大上。但足球普及程度远没有篮球和乒乓球那么高,可能由于刚建好,人不多,几个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在球场玩。这两年,足球进校园,学生每人一个足球,但有些学校没有足球场,普及难度大,有了这个足球场,孩子们有了玩的地方,对普及足球有一定有帮助。

4、说到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我认为与活动设施关系不是太大,关键是氛围的营造和倡导。小时候,小学的篮球场就是一个土场子,村上有篮球场也是一个土场子,但玩的人特别多,学校没有足球场,我们就在刚收割后在麦子地里踢足球,乒乓球台也是简易的水泥台子,拍子是自己用木板做的,球技好的人相当多。现在设施设备都特别好,不论学校还是乡村,但玩的人很少。当然,这与现在人的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让体育设施动起来,全民健康,人人运动。

5、过去,乡村的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大点的村都有礼堂,有秦腔剧团、社火队、狮子队,每年从腊月开始就排练、演出。我们村上就有一个礼堂和秦腔班子,小时候,我对看戏和看社火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看电影和看耍狮子,和伙伴到五六里外村上看,同一个片子三四边地热剩饭看还看不厌,故事情节都可以背下来。现在乡村能跳起社火、耍起狮子的为数不多,并且都不是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活动都是文化部门组织专业演出团队送演出,群众只是看看,不参与,不热心。这也与娱乐方式的变化有关,但如何让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活动走上舞台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让几个人的狂欢变成一群人的狂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