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京采华章之萧太后河

 国学美育馆 2020-10-22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我说京彩】有奖征文活动

       关于萧太后河,包括《辽史》在内的正史中都没有记载,只是在少数明清人的笔记中略有提及。因此,关于萧太后河的来历,民间就有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有个神话色彩较为浓厚的传说,当年萧太后率大军征讨北宋,路过今北京城郊野的时候,手下众将士口渴难耐,萧太后勒马扬鞭一指,前面随即出现了一条清澈甘洌的河,众将士欢呼雀跃,痛饮解渴,此河遂被称为萧太后河。另一说,传说当年萧太后率军征战北宋时,驻扎京城附近时因一度面临缺水的境地,于是就派人四处寻水,最终找到了一条无名的河流,河水清澈甘洌,萧太后喝后十分高兴,就问起这条河的名字,得知这是条无名河时,便当即下旨以她的名号来命名这条河,自此便有了萧太后河。

    “萧太后河”与萧太后无关

      据史书记载,萧太后河的开凿时间应该是在太平九年(1029年),距离萧太后去世已经整整20年。而这条河的真正作用也非用于军队的水源补给,而是用于对辽南京城(今北京西城区一带)的粮食物资供应,所以萧太后河的准确名称应该叫萧太后运粮河。

  萧太后运粮河全长约30公里,起点在辽南京城的东门--迎春门(在原宣武区西南部半步桥东大、小川淀胡同及平渊里一带),出迎春门后接大川淀和小川淀之水,然后蜿蜒向南流入位于原宣武区的陶然亭湖,在此与湖水汇流后东流进入位于原崇文区的龙潭湖,出龙潭湖过左安门至位于今朝阳区的十里河村,这一段的距离恰好约10里,十里河由此得名。过十里河村后,河水继续向东南流,过老君堂村、西直河、水牛坊、马家湾、大鲁店后,进入位于今通州区的胡家垡(古称胡家筏)、台湖、田府、大高力庄至张家湾,在此与北运河相接,这一段的距离约为50里。当年辽国的粮船就是由北运河与萧太后运粮河交叉点的码头(位置在今萧太后河口以南、张家湾镇村东边古运河西岸)进入运粮河,然后转运至辽南京城。因河道择洼地开凿,真正做到了“旱时有水行船,雨时能吞水保岸”。

萧太后河并非只运粮食,还是当时最重要的旅游线路。

     北京十里河,京城的黄金地,位于北京东南,被誉为流金的“河”,白天车水马龙,夜晚流光溢彩,然而几人知道, 1000年前这里却有一条真真正正“流金”的河,一条关系着北京城经济命脉的河,它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河。金人刘晞颜在《创建宝坻县碑》中提及运粮河所说“河渠运漕通于海峤,篙师舟子鼓辑扬风,懋迁有无……虽千里之远,旬日而至”,这是萧太后运粮河漕运繁忙的真实写照。

南宋人徐梦莘在其《三朝北盟会编》中提到辽南京城时说:“陆海百货,萃于其中……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 作为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条运河,萧太后运粮河就像一条大动脉,把各种物资给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里,有效保证了辽南京城的需求。

除了是承担辽南京城物资运输的经济命脉外,运粮河在当时还是最重要的一条旅游线路。定期前往南京城“休闲度假”的辽国帝王及后妃们在迎春门乘船,沿萧太后运粮河东下,欣赏沿途如同江南水乡般的美丽风景。

元代开通惠河后,萧太后河以饮水灌溉、抗旱排涝为主,最终在元代开通惠河后,彻底终结了自己作为京城水路交通大动脉的历史使命。

此后的萧太后运粮河变成了一条服务于两岸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的普通河流,在饮水灌溉、抗旱排涝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萧太后河旁边的口子村老人们讲,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萧太后河里的水真的就像传说中那样的清澈甘洌,两岸人民都从河中取水直接饮用,还用河水种植水稻,80年代 ,孩子们还可以在水中游泳嬉戏,俨然一派江南水乡的图景。然而,通惠河的修建,使萧太后河成为“无源之水”,近些年来更是沦为了“臭水河”,多处成为垃圾场和污水、废水排放地,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河水发出阵阵的腥臭,昔日的风采完全消失。

     经政府大力环保整顿改造翻修,臭水沟才又重新还原了萧太后河原本的清秀。

如今的萧太后已是另一番景致如下组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