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假为真

 江北大汉 2020-10-2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它的大意是,把假的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这样的做法无疑非常荒唐可笑,然而这样的事儿在北宋年间还真至少发生过一次。
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李世衡学士喜欢收藏书籍,有一副晋人的字帖,放在他儿子李绪那儿。长安的石从事(从事为官职)曾经从他那儿借去,偷着描摹了一本,并把它献给了潞国公文彦博,文公误以为是真迹。有一天潞国公招待客人,拿出了收藏的书画给大家看,而李学士当时也在场。李世衡一看到这幅字帖,吃惊地说:“这字帖是我家的东西,怎么会突然跑到这儿来了呢?”于是急忙让从人回家取来进行辨验,这下才知道,潞国公所收藏的乃是描摹本。随后,李世衡便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潞国公。然而,让人十分意外的是,在座的宾客竟然簇拥向前,都说潞国公收藏的才是真本,而认为李学士收藏的是描摹本。
李世衡手中的晋代字帖毫无疑问是真的,否则,以他朝廷普通文职官员的身份,怎么敢在丞相潞国公面前造次——声称其收藏的字帖有假?不过,石从事为什么要拿赝品献给潞国公,以及潞国公在李世衡指出其所收藏的字帖乃是赝品之后,到底有没有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石从事涮了一把,我以为才是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
晋代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一时期,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出现了诸如王羲之、王献之等很多书法大家。加之北宋与晋代已经拉开了相当的时间距离,而那个年代的文物收藏技术与今天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能够拥有一副晋代字帖自然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儿。因此,那位石从事为什么要把这副临摹的字帖献给潞国公也就不难理解了:毫无疑问,他应该是试图通过献上这样的稀世珍品来赢得潞国公的欢心——潞国公文彦博可不仅是政治家,而且也是书法家,所以,他对晋代书法作品的兴趣毋庸置疑。当然,另一个问题也因此产生了:既然潞国公也是书法家,那么,他本该能够看出临摹本与真迹之间的差异的,但是,在李世衡让人从家里把真迹拿过来让他过目之后,他似乎并没有就此表态。没有表态又是因为什么呢?难道说是真的没有看出真假?
居于高位者有人捧着、吹着,是很正常的事儿。也因此,把潞国公的临摹本硬说成是真迹,并不奇怪——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作为丞相的潞国公比普通官员李世衡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真迹,因此,潞国公拥有真迹应该更合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也知道,如果潞国公手头的晋代字帖真的是临摹本,那对潞国公来说,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儿。所以,即便是为了维护潞国公的形象,也必须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是一种需要,而与客观与真实无关。对于潞国公来说,众人的心思他还不懂?何况自家的面子真的也很重要。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件事的结果其实早就没有悬念了!如果说有悬念,那也是这样的事儿有悬念:丞相的字帖为赝品,大家可以异口同声地说是真迹;假如丞相为国家为社稷所作出的某些重大抉择也出现了问题,那么,他手下的那些当官的,会不会予以指出呢?如果不能指出与纠正,那么,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曹雪芹有没有看到过沈括的讲述的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样的事儿在中国历史上绝没少发生过。而他在《红楼梦》中留下的“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副对联,就应该建立在他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对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与认识的基础之上。

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