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玻璃也要变成电子产品了?未来可以用手机控制车窗变色

 AutoLab 2020-10-23

Lab黑科技

导读

小鹏G3差的就是大陆的这块智能调光玻璃

文/张涛

汽车从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在不断地改进,由简至繁,再由繁至更繁。如现在车机互联、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等,皆在不断开发进化中,这也就导致了车内的控制系统不断地增加,成本也就要跟着增加。

前段时间,法拉第未来FF91内饰图曝光,很多人都是对其十一块屏幕很感兴趣。比如这十一块屏幕是否为同一块芯片管理?又或者是否采用的是同一系统?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般来说,汽车一个功能就需要一个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在部分情况下甚至多个电子控制单元协同才能完成一项操作。显然,这种方式不论是在处理速度上还是控制成本上都是相当的不划算。大陆集团的系统集成方案也正是为解决此问题而诞生,也就是大陆集团所称的域控制器。
什么是域控制器?简单地说,就是把车内的各个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比如把显示屏、音响及后座娱乐系统划为一个域,这个域由一块芯片控制;自动驾驶、ESP等一些行车相关的系统再划分为一个域,由另一块芯片控制;也就是把过去几十套系统整合成几块高度集成的系统。而高度集成的单一系统对于多系统而言,一是后期拓展将较为容易,故障率会更低,二是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如大陆集团所做的这套集成车身电子平台,该平台的仪表屏、中控屏及后座显示屏等共6块屏幕只需要一块高通芯片即可,该平台优势很明显——省去了其他5块芯片的成本,并且还能够将6块屏幕的用户界面做到高度统一,用一个芯片干多个芯片的活,这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果一个芯片能控制十块甚至更多的屏幕,那也就意味着车载显示屏将更大范围地运用,甚至未来连车窗也能够成为这一套集成电子平台中的一员。说到车窗这一块,不得不提起大陆集团的智能调光玻璃。
单车玻璃用量提高已经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面对面积逐渐增大的玻璃,如何运用这块玻璃就成为了最大的难点。毕竟与其他技术相比,玻璃带给车内乘客的感受才是直观的,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智能玻璃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字眼,早在199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就曾研究出以变色酶或蛋白质添加入生产玻璃用的溶液而产生变色的智能玻璃。大陆集团的智能玻璃与其类似,只不过采用了更加先进的SPD(悬浮颗粒装置)技术,能够在一块玻璃的不同区域上做到不同程度的调光,以便分时段分区域遮光。
智能玻璃调色
如果仅仅是具有遮光的功能,现阶段的贴膜或传统遮阳板也能做到。但贴膜会影响到行车安全,比如劣质膜容易变质,易产生光畸变等使驾驶员产生头晕目眩的感觉。高温天气下,车膜中的胶也可能会融化,造成前挡玻璃视线模糊。而到了夜里,深色太阳膜将成为司机的噩梦……而传统的遮阳板,遮挡面积实在有限。
不过这些问题在智能玻璃上是不存在的,且智能玻璃还能在满足驾驶员所需光线的前提下,对后排乘客有一定的隐私保护。
智能玻璃调色
智能调光玻璃现阶段已被用在天窗上,例如奔驰S级的MAGIC SKY CONTROL天窗。该技术与大陆集团的调光玻璃在材质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区别在于,大陆集团把变压技术、逆变技术、逻辑控制技术做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控制器,而在奔驰S级所采用的的控制器上,这几部分是分开的。最主要的是,大陆集团的集成控制技术能使得成本降低。毕竟近些年来全球的车市都不太乐观,能控制成本对整车厂而言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
关于智能玻璃的其他情况,大陆集团智能玻璃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仲崇阳先生也对AutoLab透露了一些。仲崇阳先生称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只需在对应的软件上滑动,调光便可在2秒内完成。现阶段所缺少的只是一个合适的主机厂客户,如果找到适配的车型,三年之内便可落地量产。至于智能玻璃的成本,比起透明车窗+车窗贴膜的成本要低,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属性特点,会增加一套控制系统的成本。所以从根本上看,整套智能玻璃的配套方案要比目前的车玻璃更贵。
此外,仲崇阳先生称,显示触控将会是智能玻璃的未来主力发展方向之一,因为玻璃是汽车必须的一个零部件,显示触控只是在它的基础玻璃功能之上做了叠加应用,将会优于穿戴式车载娱乐系统。
不过这样也会产生一个问题,目前的法规允许吗?别的不敢说,小编认为美国第一个不答应,毕竟在这个人手一枪的国度,车窗不能贴膜,不能阻碍警察看清车内情况,是明确写入立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