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塘大讲堂丨张俊卫:河南的特色城市建设应回归历史智慧

 方塘智库 2020-10-23

文丨冯嘉(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就一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路上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在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大批量的被用于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城市自身建设特色的重要性也逐年增加。人口大量且快速的涌入对城市的生存环境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难以避免的造成各个城市建设的趋同性。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人们眼中所看到的城市区别更多的在于商圈的数量、街道的繁华程度与楼市价格的高低,而真正关于城市的记忆点正在变得模糊。

直至今日,城镇化步伐开始放缓,城市开始应对的挑战也将从城市建设变为特色城市建设,这是对城市以及城市建设者本身的发掘与回归。而对于中部省份河南省而言,如何应对这一转型,成为其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之路尤为典型,而当下所面临的转型之路也十分严峻。外出人口出现回流、打造中原城市群等问题对河南省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如何梳理中原在地资源、打造新的中原对外形象对河南省内外的发展皆有重要意义。同时,于河南省而言,人口问题与省会郑州的发展问题是两大热点,而以郑州为中心来发展中原城市群不仅仅是省市在政策上的定位问题,也是依据河南省历史与发展现状所拟定的长期发展方向。在这个时代背景与发展方向下,河南的城市该如何形成自身特色、避免城市同质化,进而来推动河南省城市发展是需要被慎重思考、对待的问题。

河南省城市未来发展转型是特色城市建设

基于此,方塘智库特邀对话河南省豫建设计院原副院长、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专家张俊卫,以其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多年经验,来探讨河南城市在形成特色城市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与缺失,思辨河南城市对于当今中国的特殊之处与其未来发展之路。在张俊卫看来,河南城市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历史与文明的独特,因此建设河南城市、形成中国城市特色要回归历史去寻找历史智慧、结合发展趋势,同时更要利用好郑州的枢纽作用,联动周遭城市的优势方面来进行联合发展。

1

河南城市可以回归到历史中去寻找自身特色

   

方塘智库“同质化”其实是全国城市间近年时常被提及的一个热点词汇,一味追求模仿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造成了大批的量产规划,您觉得河南的城市发展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张俊卫“同质化”的问题其实牵涉的是特色问题。

特色分很多维度,所以实际上,“同质化”是看哪些方面在同质。从河南来看,一方面从中原文化角度看,每个县城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是一脉相承的,导致了部分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去把握、利用地方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更为严重的景观同质化。除去被特意打造的节点建筑之外,大多数城市的景观都是类似的,尤其是一般前期规划比较滞后的多数县城。但这一点与文化区别在于,景观的过快建筑反而使得城市没有时间去沉淀、去思考其在当前阶段应该去如何建造特色建筑、形成地方特色。

而对于河南而言,更重要的是河南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没有找准自身定位,并且缺少挖掘地方特色的耐心。这一点主要是与政绩通常所要求的“立竿见影”挂钩,因此可能当下很多地方很难在设计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去深入酝酿、挖掘。因此在这个方面去追赶一线城市,河南所缺乏的就是去体验的时间。

河南城市在城市发展中要找准自身定位

方塘智库:“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有特色的文化,才有可能以卓而不群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那在您看来,挖掘河南城市的特色该在哪个方面进行着手?

张俊卫:一是古城,去寻找文化特色。如开封的古城、洛阳的遗址。

二是用好“田园城市”的元素。以前我们的城市要选址,就要研究以东南西北往外延伸的大片区域,但是现在,城市与外部的联系被割裂了,我们的规划者很少再去考虑周围的广大田园地带,反而更多的放在了基础交通的建设上。这是一个缺失,也是因为河南城市的发展还没有到急需“软要素”提升的方面。

开封古城

方塘智库:按照您所言的河南城市还尚未达到软要素提升的阶段,那城市规划的话题对于当下的河南而言,是否还为时尚早?

张俊卫:其实对于河南省而言,城市规划是一个慢慢趋近的过程。

河南现在的城市发展是偏向硬实力提升的物质积累的阶段,但是大多数城市也需要考虑软实力的提升。河南城市规划方向一定是以挖掘历史为主、打造历史名城为主。但目前,河南大多数城市仍旧是处于打造硬实力的阶段,这是它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方塘智库:发展特色城市,形成城市独特形象是当今城市规划的趋势,但在这个方面,河南省的城市一直是呈现出较为落后与守成的形象, 那在您看来,河南省的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主要在哪里?该如何去解决?

张俊卫: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其实这不仅是河南的,也基本是中国城市的当前状况。

我们的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很大程度的吸取了国际上的建筑风格,追求“低密度、高发展”的布局,这与历史上“高密度、低层次、中轴线明显”的中国城市风格迥异,从而影响了系统化的中国建筑风格理念的形成。但这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用地限制,因此现代化的中国风格其实应当更接近于中西合璧,在吻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去建设中国特色。

现代化中国城市的建筑风格应接近于中西合璧

其一是将本土因素如山、水因素用好。山是地势,而这里面的利用主要是去利用水,尤其是北方城市,需要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再去规划城市景观,这也是城市规划里的重要方向。

其二是去历史中找寻设计痕迹。所有的城市都是经过设计才形成的,我们现在的城市设计处于宏大叙事的阶段,而关于一条河、一条路的细节性设计还不能满足。现在的城市设计是设计师、政府等参与者重新设计出来的新的体系,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以往的痕迹,这就不再是城市的内在特色,城市的故事是它区别于它者的特色,去找寻其历史沿革、历史痕迹才是形成特色的要点。

2

以郑州为核心去联动周边城市

   

方塘智库: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您是否能分析一下这将给河南城市建设带来怎样的机遇呢?

张俊卫:以郑州为龙头城市的作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产业,二是联络。对于周围城市而言,更重要的就是联络功能。

郑州的重要作用不在于其要形成旅游名片等内容,而是枢纽,是集聚中心。全国各地的人通过郑州来中转到河南各个城市,同时河南的各个城市也将自身的特色往郑州去输送、去传递以吸引更多人。比如到洛阳看牡丹、到开封赏夜市,都是回到过去、历史,然后挖掘并利用自身特色的案例,这也是其余城市所应当去利用的机遇。

郑州市河南城市群发展的枢纽、聚集中心

城市是一个服务区域的存在,要去积累财富,去跟外界接触。因此要去发现、推广自身城市特色。这个特色不一定在山水风光,也有可能是城市内部所形成的城市风格,比如信阳让外人感受到的城市舒适感等。但对于这部分的利用不当是河南很多城市规划的缺失之处。

联络有可能会形成全域旅游的概念,但特色跟形成旅游是不挂钩的。地方要首先形成特色,然后再考虑是否转化为旅游。

方塘智库: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城市本身的居住质量与特色情怀,那在您看来,影响当下河南省城市规划创新方面的,主要是哪些因素呢?

张俊卫:第一个是资本的投入。设计要落地,离不开资本、现金流的投入。

第二个是政府的意志。河南省关于城市规划的导向一直都是正确的,但是落实到实处,主要是政府在起到决定作用。一个地方管理层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在影响城市的内容展现。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出现意志鲜明的领导,因此规划就显得杂乱或者不断改变。规划城市本身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政府本身对其的制约性会比较大。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方塘智库:全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新区,但在河南省,郑东新区的国家级新区仍在申报路上奔跑,那在您看来,影响郑东新区迟迟未形成国家级新区有哪些主要原因?

张俊卫:目前而言,郑东新区能否成为国家级新区这一点对河南的实质性作用可能并没有很重要,而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去带领周遭发展,这才是郑州发展的重要方向。

方塘智库:涉及城市群时,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是一个很难被回避的问题。那在您看来,以郑州为中心的发展在联通的同时是否会掠夺周遭城市的资源?该如何应对呢?

张俊卫:极化效应。城市到一定规模后去想扩散、去带领周遭,这个无法跨越。去形成联动。但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要远大于简单的“1+1”,并且在联通的同时,可以形成城市间某个方面的强强联手。

郑州发展到一个阶段,其实会对周围城市及整个河南进行反馈。在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的建设中,对于河南而言,最重要是以郑州为主,然后去联合周围城市的优势方面并且进行推动,比如说郑州的电商产业、交通职能,就能帮助其余城市去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这对整个河南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带动作用。而在交通方面,则能将整个河南省进行串联,这就是联动的作用。

河南城市发展要以郑州为主

但郑州对于周遭城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可能说包括其余城市去学习郑州所可能带来的“同质化”这一点,就需要专业的城市规划、城市引导。专业城市规划。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方塘智库:城市是人的城市,从城市设施到城市精神都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那您觉得城市特色跟人之间的关系又在哪里呢?

张俊卫:任何一个城市的建设最终都要回归到对内部的建设。但是现在的城市规划主流还停留在物质规划阶段,文化阶段很少,可能只有北上广等一些地区在慢慢步入对文化回归的需求,也有部分对文化建设的倾向,但河南还没有达到这个建筑水平。当前仍然是以政府意志下的建设为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