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9月2日)

 退休老刘日记 2020-10-23

  9月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有人说:每天一早,先打开微信,刷刷朋友圈。再到微博上,看看热搜信息。有时间了,再刷个抖音,成了一般市民的习惯。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交替点开,收割了大部分青年人碎片化的闲暇时光。太多人会经常发朋友圈,但已经很少发微博了。我说:这些社交媒体,它们收割的,还有年轻人的青春和三观!

  ●做梦,去了一个地方,特别神秘。这地方,有山,有水,天却阴着。山前有个洞,洞上有一道石门。有个声音说:这个洞里,有太多的书。你只要进去,看上几天,就会受用无穷!有些纳闷,什么样的书,有这样的功效?然而,要进洞,却得密码。这密码,在门上是一个图案。端相了阵,我喊:天王盖地虎!门开啦!

  ●新京报微博:8月12日,菲律宾网友曝光一段视频。长滩岛上,一名女子用海水给小孩洗屁股。不远处,另一名女子将疑似尿片的物品埋进沙滩。视频拍摄者称,女子让小孩在海水中小便。还表示,视频中的人是中国游客。当局临时关闭海滩48小时,进行清理并检测水质。我说:中国大妈,正昂首阔步,走向全世界!

  ●早上,想去乡下。起床,徐六正在厨房里忙活。她今天,不到6点就起来了。昨天把西红柿提上来,她嫌硬些,说过两天再做。不料,这就做上了。她说一个胳膊疼,使不上劲,让我帮忙,乡里她明天去,顺便给老妈买上些馍馍。也罢,帮就帮吧!做西红柿酱,其实我不太愿意。现在的西红柿,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

  ●现在做西红柿酱,比起过去,方便多了。街上有卖的瓶子和盖子,一袋28个,整买稍微便宜些。把西红柿放在开水里,烫一阵去皮,捏碎,放铁锅里熬。锅滚后,加入切碎的辣椒,放少许盐,熬上半小时左右,将消过毒的瓶子装满,加盖,拧紧,便成啦!现在的瓶子,是大口瓶,不像过去,是盐水瓶子,口小,难装!

  ●可以说,西红柿酱,是民勤人过冬必备食品。这个酱,到了冬天,可以调饭,可以做汤,可以炒菜,也可以直接拌面吃。尽管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西红柿,可太多人家,做这个,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大田地里的西红柿,味道要远比大棚里的好。徐六执意要做,也是这个原因。我的任务,主要是把西红柿捏碎!

  ●过去的西红柿酱,可不这么做。西红柿先用开水烫,去皮后捏碎,直接装瓶。那会儿,要做这个,都用盐水瓶子。到了做酱季节,找瓶子就是个事。而我们,倒容易,因为徐六她爹是医生。瓶子有大,也有小。一年做个六七十瓶,也很正常。装瓶后,盖上皮盖子,插上空心针,放锅里蒸45分钟后,端出来,拔针封盖!

  ●到后来,就不用空心针了。因为这个空心针,毕竟不好找。把西红柿去皮,捏碎后,放锅里熬。熬好了,直接装瓶。把瓶子放锅里蒸20分钟左右,取出来,直接加盖。一开始做西红柿酱,都用玻璃瓶子。后来,也有人家用塑料瓶子。不过,不利于保存,弄不好,就会坏掉。现在做西红柿酱,很少有人家用盐水瓶子了!

  ●环球时报:台湾电视名嘴黄世聪,在节目中声称大陆人吃不起榨菜,引发两岸网友群嘲。近日,大陆乌江涪陵榨菜公司安排寄送榨菜给黄世聪,也有网友表示要给他邮寄。黄世聪16日发文表示,已收到了两箱榨菜,并说如此贵重礼物到手,心情无限激动,还说希望大家别像他一样念错字。我说:这个二货,还算聪明!

  ●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在三雷新陶村原三雷中学旧址。占地面积34.82亩,为非营利性公益文化旅游及非遗体验项目。去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向社会免费开放。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纺织服饰、非遗体验、民间工艺、陶瓷器皿、红色珍藏等展馆。也有生产场景、工匠作业等体验区,还有农作物灌溉场景展示区!

  ●另外,还有游客自助餐饮区、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体验区。餐饮区,配备有大锅台、烧烤炉、馕坑、炒板等餐饮设备。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体验区,力图恢复民勤所有民间游戏和体育项目。比如秋千、跷跷板、花轿、黄包车、羊拉车、骑骆驼、拔河等。餐厅全天供应羊肉绑份子、人民公社大锅饭,以怀旧为主要特色!

  ●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我不是参与者,但我是见证者。天之然从有这个想法起,就一直跟我们交流。直到寻址、开建;再到施工、建成。他一路走来,又是考察,又是设计,又是征集、又是施工,又是筹措资金,风风雨雨,艰辛无比。这一年下来,他模样大变,就像脱了一层皮。我们都感慨,这事儿,也就他能做成!

  ●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去过几次。选址时,我去了;展室刚布置出来,我去了;后面体验区开工,我去了;建成后,自然也去了。此外,我还领着学校老师们,也去过。因为去过多次,我在朋友圈里发过照片,总有人在各个平台上问我,这个博物馆在什么地方?也因为是乡村记忆,又是私人所建,感兴趣的人格外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