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子 ▏过年啦,老院子排班推汤圆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
过年啦,老院子排班推汤圆
//

文/莲子

据说汤圆起源于宋朝,在当时的明州即今天的宁波,兴起一种颇为新奇的食品,用湿糯米粉为皮,黑芝麻和猪油及白糖作馅,搓成球煮熟,吃起来软糯细腻香甜可口,很是令人喜欢。

这种球形食品煮在锅里时浮时沉,所以它最早的名字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方改称“元宵”,它在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北方的元宵是“摇”的,拌好的馅料晾凉后切成小方块,倒在簸箕里洒上糯米粉摇,在摇的过程中糯米粉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而南方汤圆的代表宁波汤圆的做法又与元宵完全不同,先把糯米粉加水揉成团,放几小时让它“醒”透才包馅。咱们不管做法单看寓意,民间是把元宵赋予了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美好祝愿,所以它在中国各省过春节时几乎是必备食品,是典型的中华名小吃。

“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老成都人对过年有着丰富的准备,腊八粥喝过年味逐渐浓起来:杀年猪、熏腊肉、爆米花(顺便做米花糖)、炒花生、祭灶、扫阳尘、做新衣新鞋、做汤圆心子……等等。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内容也有变化,只有两件事在从前是不变的,那就是到了过年前一、两天,提前杀鸡和推汤圆这两件事,特别是推汤圆。

成都人大年初一吃汤圆是多年的习俗,而几十年前糯米和做馅料的那些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这就使汤圆变得很珍贵。

我童年的记忆中,老院子里只有我家有一台石磨,全院子的人都轮流着借我家的磨子用,善良热情的奶奶早早地把磨子和一条推磨时专用的长凳擦洗干净等着。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就有邻居来把磨子抬到院里开始推,糯米是提前两天就泡好了的。推汤圆这事很有趣,只要有人在推,马上就有人围着看,大家说说笑笑帮着推,也好让自己的糯米早点轮到。

石磨在轻微的轰轰声中旋转着,一勺勺的糯米和着水从磨眼加进去,雪白的米浆就顺着磨缝流下来,流到磨子下面备好的一只大盆里。盆里泡着的糯米一点点少了,长凳下面的盆里米浆慢慢多起来。终于这一家的糯米推完了,旁边有人把一条洗净的布袋拿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帮着把这米浆倒进袋里再系好绳子,这就拿回家去“吊浆”了。这时排队的另一家人马上把自己的糯米移过来接着推。

我奶奶为人大度,我家的糯米往往排在最后推,推完我们自己打扫干净磨子,放回厨房的一角盖好纸板明年再用。

大年初一是娃娃们最高兴的时候,还没起床就听到院里不时响起的火炮儿(鞭炮)声、一起床就穿上新衣服、揣上大人们给的压岁钱,而最高兴的是,今天早上有汤圆吃!一年中就望着这一天呵!热腾腾的汤圆端上桌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着汤圆。

我家的汤圆心子做得好,除了放上磨细的芝麻、花生、黄豆、红糖,我奶奶还放了鸡油和大姑妈从内江寄来的冬瓜糖。

我妈妈把汤圆做得也好,不大不小不软不硬煮得火候恰当,这汤圆吃进嘴里,又甜又香细腻可口。记得我十岁那年的大年初一,我一个人吃了十二个汤圆!

现在过年早看不见用磨子推汤圆了,石磨可以放到民俗博物馆了吧?速冻汤圆在超市里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但人们对过年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依然不变。

又要到春节了,我又想起从前用手推汤圆、邻居们围着说说笑笑的那种感觉,那时的过年,真的有浓浓的年味,喜庆的氛围,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