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柳巷老街夜市,热闹、亲民而又寻常的山西第一

 _冯晓晖_ 2020-10-23

本文为饮食文化游记《寻味中国》第113篇,中国老街夜市系列的第4篇,您可关注作者阅读相关文章。

常言道:“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论起古代文物建筑的存留,秦晋将别的省份远远甩在后面,其中宋元之前的古建,全中国加起来也只有山西的三分之一,太原晋祠之华丽精致,保存之完好,年代序列之完整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除了几十里外的晋祠,堂堂的省会太原,主城区里竟然找不到多少像样的古迹。不奇怪,越是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当拆房子砸墙越是麻溜,偏僻贫穷之地,才可能有漏网之鱼。据说,太原市内保存最好的连片古建筑在府东街北面,昔日的阎锡山督军府,那地方咱们老百姓也进不去,我曾路过几次,都是缩着脖子溜边走。又据说,前两年搬了,以后是什么样子只有天晓得。

太原老城最热闹的地方与前面提到的地方一路之隔,名为柳巷,柳巷是条街道,也是个接近方形的商业街区的代称。衙门坐北朝南,对面是商业、宗教、祭祀、文化等功能区与居民区,是传统的城镇布局,显然这柳巷历史有足够长,它的繁荣与萧疏折射的是太原,乃至整个山西。

商业街入口不远是那座精巧秀气的唱经楼,虽然是重修的,也颇有古意。这是国内唯一幸存的用来宣布乡试成绩的专用建筑,能够被大声唱名的仅为五经头名,相当于现在全省高考语数外等单科第一,是为“五魁”,划拳的“五魁首”就是这么来的。

划完拳左拐就可以进柳巷了。柳巷不是花街柳巷的意思,因为以前这条巷子种植了很多柳树。自清末起,柳巷成为山西省的商业中心,至今依然是太原最繁华的地方。现在的柳巷,如同很多城市的老商业中心一样难以改造,房屋新旧杂陈,也找不到什么有历史的老房子,但它的人气依然旺盛。

这种市中心的老街区,并不是游客喜欢惠顾的地方,来的多是本市本省人,逛逛街市,买几件衣服、用品,顺便来点吃喝。太原的市政管理并不严格,老鼠街口麦当劳、肯德基两相对峙,街巷里满是小吃摊,乌泱泱地挤满了人,摩肩擦踵。

我大概扫了一眼,各地的寻常小吃居多,什么烤鱿鱼、羊肉串、长沙臭豆腐、正新鸡排、日本寿司、铁板牛肚、芝麻面筋一类,看起来都没胃口。在星巴克歇歇脚后,决定还是找家老字号。

于是寻到了六味斋。六味斋算是太原最有名的老字号了,号称创于乾隆年间。位于柳巷南路的那家六味斋,仿古的三层楼,倒也是气派,一楼还有不少本地人排队买外卖,看着就让人放心。

走上二楼去寻个地方坐下,拿起菜单才明白有些不对。六味斋其实是做酱肉的,相当于熟食店,严格地说算不上饭店,但为了迎合游客,也提供各色山西小吃。既来之则安之吧,点份套餐,有荞麦碗托、莜面栲栳栳、酱肉、一根面之类,大多以前也在别地尝过。端上来都是小碟子小碗,也算不上精细。早知这样,还不如找家专做单一小吃的店铺。

离开六味斋,接着在附近逛游,遇到有家卖辣油碗秃(碗托)的,吃过的碗碟堆积如山,门口站着几位太原美女,不顾形象捧着碗满嘴红油吃得甚是爽利,也就跟着买一碗,这可比刚才六味斋的碗托强多去了(见《寻味中国 80 山西碗托》)。

接着闲逛,主要任务当然是蹲在各家时装店门口,等着媳妇、女儿在里面挑衣服。除了陈醋,太原没有什么值得带的本地特产,柳巷本就是不是针对游客的,因此也没几家所谓的特产店。

混到了九十点钟,沿着帽儿巷食品街回宾馆。还想找点夜宵,却也寻不到合适的本地小吃。山西是面食王国,口味偏中庸,并不适合担任夜宵的角色,夜宵要的是口味变化和刺激,价格更要低廉,这就好比无论北京烤鸭如何,总不见有人大晚上的在北京街头拎着只烤鸭大快朵颐。于是就来几根烤串,便宜,肉块也大,进嘴就觉得不像是羊肉,怎么办呢?便宜呀。

离开柳巷商区,在马路旁遇到位爆玉米花的老人,这种老式的烧明火的爆米花机已不常见,未成想还能在太原市中心的大街旁遇到。

逛柳巷,和平日陪家人逛街也没啥区别,看看热闹,开开心,不用把自己当游客,人家也没把你当游客,这样挺好。

评价:

观赏游憩价值:★

传统文化存留:★☆

商业市场规模:★★★★★

特色饮食服务:★★☆

消费者舒适度:★★★★

整体综合评价:★★☆

点评:太原柳巷是山西省最大的商业街区,如同很多城市的老商业街一样,人气旺盛,价格服务平民化,但旅游及文化价值不足。柳巷的夜市很繁荣,本地特色不足,这也是山西的饮食风格所决定的。

后记:

下一篇,大同老街夜市,敬请期待。

原创图文,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