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投资省心省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结论,可是同样投资指数基金,甚至投一样的指数基金,有的人赚得多,有的人还亏了。 问题出在哪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盘点一下指数基金投资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唯估值论 不少投资者在做投资之前喜欢看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等等,有时候感觉贵了、不能买,有时候又想“占个小便宜”。这么做,有对的地方,但是也有误区。 因为估值是过去式,而投资更多看的是未来、预期。当下A股市场呈现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的局面,行业景气度高、业绩确定性强的资产会更受青睐,溢价抬升。 很多热门板块如消费、医药、科技等的估值都处于高位,然而今年这些高估值板块一路水涨船高,而有些“便宜”的低估板块却仍在地板上摩擦。 来源:Choice数据,20140418-20201020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证传媒指数估值在2015年牛市达到最高点120.58倍,其后持续走弱,在2017年市盈率跌到历史最低30%分位(上图红圈处),当时“捡便宜、价值投资”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之后传媒继续下跌,捡便宜的结果大概率是被套。 因此投资切忌片面地、一味地买估值低的。估值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但如果没有辩证的分析,那无异于刻舟求剑。 误区二:一跌就卖,一涨就买 不少投资者配置基金都是处于情绪化配置的状态,行情上涨时肆意放大自身的风险偏好,最终呈现“倒金字塔式”加仓;下跌时总是急剧缩小自身的风险偏好,最终错过最佳布局时机。 上涨积累风险,下跌蕴藏机会,无原则的情绪化配置通常导致的结果是高位进、低位出,正好踏反了节奏。 误区三:持有多只跟踪相同指数的基金 有的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的时候很纠结,比如很想投沪深300,但是跟踪沪深300的基金有很多,兴全沪深300、嘉实沪深300、富国沪深300看起来似乎都不错,不知道选哪个就索性都买了。 这种做法看似分散投资,其实还是集中在同一个指数上,鸡蛋还是在同一个篮子里,不利于分散风险。 组合投资的大原则是投资相关性低的指数,重点在不同指数而不是不同基金。 误区四:定投就选沪深300 沪深300指数因为覆盖沪深两市300只优质蓝筹股而被市场广泛认可,毫无疑问,这是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指数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数。 虽然国内指数基金品种不如国外多,但依然有不少指数基金产品可以选择,沪深300指数是首选,但不是基金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宽基指数产品,除了沪深300,还有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标准普尔、恒生指数、H股指数等。 行业指数产品更是包罗万象,如中证新能源、全指医药、全指消费、中证科技等。 策略指数是一类非主流指数,不以市值加权,而是以不同的策略加权,比如红利指数、基本面指数。 因此,指数基金涉及产品有很多,能满足大家投资的各种需求,不用只盯着沪深300,在选择指数时尽量组合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地域的指数。 相关优选基金: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C、华宝沪深300指数增强A、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