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美酒:“醉”美不过黎家酒

 老鄧子 2020-10-24

 “看远处云山雾绕,看近处美食满桌,喝一杯自酿糯米酒,似神仙一样快活。” 在一次传统文化调研中,在五指山南圣河畔,夕阳西下,美食满桌,热情好客的黎族姑娘,为我们倒上了自家酿造的糯米酒,夕阳、美酒、河流、还有美食相伴,忍不住小吟一首,真是快哉快哉!

独特的黎酒待客方式

在黎族的待客中,酒是必不可少的。黎族人很喜欢用酒来表达感情,消除矛盾和隔阂、沟通人际关系。其中“同心酒”和“盟誓血酒”就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老朋友相见,可以交臂搭脖共将一碗酒饮尽,以表示感情牢固加深;年轻男女饮下同心酒,就有确定终身的意义;要是朋友之间在生活当中产生猜忌或矛盾,在调解的过程当中必少不了酒,喝下了一碗具有代表意义的同心酒,旧仇新怨都可以化解。“盟誓血酒”相对“同心酒”则显得更为严肃庄重,在举行盟誓时,盟誓人都要双脚站立,在酒碗里滴入鸡血,双手捧碗,一饮而尽,以表示郑重、坚决。

王秀嫱是五指山市黎锦技艺的传承人,也是酿酒的高人。8岁的时候就学会了酿酒,她告诉我们,小时候经常看母亲酿酒,有时候还帮她干一些活,慢慢地就学会了酿酒。王秀嫱把酿酒技术传授给了女儿和儿媳,如今她们也成为了酿酒高手。每到农闲的时候,她便同自己的儿媳妇一起酿酒。如今在王秀嫱的家里还存放着两坛上等的糯米酒。

我们的调研活动,受到了整个黎家村落的热烈欢迎。晚宴时候,王秀嫱特意拿出了一坛自家酿造的糯米酒,黎话称“并酒”。在席间,王秀嫱和我们对坐。主人端起酒坛,给我们倒酒。

黎族饮酒待客有自己的方式,王秀嫱向我们讲述黎家的待客之道。在待客时,主人通常都会设杯置碗,席间宾主对坐,男客先酒后饭,女客先饭后酒。在斟酒时很庄重,一定要双手执壶将酒轻缓地斟入杯中,直至杯满。“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酒杯满满的是对客人的尊敬,表示对客人的欢迎;要是斟酒不满或是来宾中斟酒不均匀,会被看成是对宾客的不敬。

斟酒十分讲究技巧,酒倒快了,便会溢出。有经验的斟酒人能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徐徐注酒入杯碗,使酒液微微凸出杯碗口而不溢出,以示对宾客的敬重。主人在敬酒时,首先要自己饮了才敬客人,在自己饮完后,主人要夹块肉送进客人口中,以示热情好客,酒酣之际,有些地方的黎族主客开始对唱山歌,活跃气氛。

 说话间,王秀嫱自饮了一杯之后,给我们倒上了满满的一杯酒,开始向我们敬酒。虽然中间少了一个夹肉的环节,但是王秀嫱仍然十分热情。我们一行五人,王秀嫱逐一向我们敬酒,几碗酒下肚,王秀嫱仍然气定神闲,感觉若无其事。而同行的我们几个早已面色绯红,真是不得不佩服她的酒量。

黎家的这种糯米酒喝起来,感觉十分顺口。刚入喉中时,有点淡淡的甜味,不经意间我已经喝下了三大碗。这种自家酿的糯米酒看起来不烈,但是后劲十足,刚喝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但是几杯酒下肚之后,便有点hold不住。

工序繁复制佳酿

喝过了甘甜的黎家糯米酒,让我对于这种酒的酿造产生了浓厚兴趣。杨龙花是三亚市育才黎家糯米酒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黎家酿酒的高人。目前在育才镇雅亮村从事黎家糯米酒的生产和经营工作。合作社由刚成立时的5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10户人。她向我讲述了并酒的制作过程。

酿酒原料就是黎家自种的糯米。过去主要是以山栏糯稻为原料,也就是现在水田糯米。酿酒前,首先要将米浸泡6-12个小时左右,淘洗后盛入蒸锅,蒸成干饭,晾凉。再盛入酿酒竹箩内。接着就是下酒饼,按酒料数量下酒饼,把酒饼捣碎放入陶盆中,再用温水冲调,然后将酒饼水倒入酒料中,并通过酿酒箩底端桷孔排去水分,用芭蕉叶封闭箩口。酒料经过3 天左右的时间的发酵,一般都会散发出芳香扑鼻的酒味。这时,用筷子在箩架底下捅一个小孔,酣醇浓厚的酒汁便一滴一滴地流入盆子里,俗称“酒滴”,黎语“南滴”。酒酿至7天时,用陶罐盛酒汁,大坛盛酒蜜。初时,酒汁和酒蜜酒度低,封存愈久酒度愈高。黎家人还喜欢封酿,将酒滴和酒蜜里的酒糟过滤后贮存在陶瓮里,用火烤过的芭蕉叶层层封盖,系以麻绳存放。或者用粘性很强的红泥与螺灰混合把口密封住,埋在地下,若干年后,酒质醇厚,便成珍贵而又醇美的酒品。

此外,酒糟也是十分珍贵的,酒糟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黎族姑娘都喜欢吃酒糟。特别是在女孩子坐月子的时候,酒糟便会用做调养身体的补品。

酒饼是酿酒关键

酒饼的制作,是制作糯米酒的关键,酒饼是酒由糯米变成酒的重要因素。酒饼制作一般是采用多种植物,比如:扁叶刺、黑藤、甜桃叶、山桔叶等,有些地区用单味植物制作酒饼。将植物晒干、切碎后任选其中一种用水浸泡数小时,捞出杂质。用该植物的汁水浸泡早稻(山栏糯稻)1~2 天,捞出早稻舂碎,揉成团,做成的饼置放在姜叶上再用麻包覆盖其上,促使酒饼保存在一定温度下,经数日长出绒毛即发酵好,酒饼带有生姜叶的香味。

此外,黎族还有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植物的叶来制作酒饼的传统技术。如五指山地区生产淀粉含量高的红米,配上姜叶、甘蔗和香皮树的表皮(一种灌木,其树皮甘甜)等原料。把原料配齐后,用木臼舂成粉末,捏成饼块并沾上黑色的稻草灰。把酒饼搁在火灶竹架上熏干,熏的时间越久,发酵酒度越高。还有些地方用甘蔗叶、菠萝蜜叶等用来做酒饼。这种技术是以旱稻为原料,并加入各种植物制成。在制曲中加入某种植物,是因为植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并可创造发酵的特殊条件,促进酵母和根霉的繁殖。

杨龙花说,合作社成员都是在一起酿酒,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酿一次酒,每次大约蒸300斤左右糯米。蒸好的糯米,放在竹箩内,她都要亲自放酒饼,酒饼放多了或者是放少了都会影响到酒的质量,放酒饼主要是靠经验,丰富的经验,放酒饼才能恰到好处。酒饼放好了之后,就进行封坛,过一个月左右就能出酒,一斤糯米,大约能产出0.6斤的酒。

丰富多姿的黎酒风俗

黎族在按方言分为哈方言、美孚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五大方言区。哈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乐东,美孚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东方,杞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润方言区主要集中在白沙,赛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保亭。不同地区的黎族饮酒的禁忌不同,到哈方言和美孚方言黎族的家中做客,他们对客人敬酒时要夹肉送到客人口中,并把客人灌醉,表示热情好客,不存在恶意。而杞方言相对就会温和一点,碗斟满酒,以双手举酒碗敬客人。合亩制地区(五指山市地区带有父系家庭公社残余的,黎族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它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有些合亩还接受非血缘的外来户参加。)的黎族在饮酒方面的禁忌更加特别,饮酒不只是停留在饭桌上,已经延伸到了风俗习惯方面,村中或家里有人故去时,成人禁忌吃米饭,以喝酒治丧。平时喝酒席间,要点故去人的名字,同时把碗里的酒倒在地下,表示吉利。

黎族人在迎娶新娘时要“饮福酒”,离婚时也要以酒为证;迎生要给婴儿“挂红”、摆“满月酒”,逝世者要设“逝酒”;酒伴随着人生的新生、婚丧嫁娶的每一个环节。

王秀嫱回忆起当年做新娘时喝酒的情景,亲属们、送亲队还有外来宾客分两排对坐,宾客们用两支竹管轮流吸饮并酒。在席间,伴郎伴娘陪着新郎新娘向宾客逐一敬酒,敬酒时,宾客都封红包回赠。

在离婚的时候由男方邀请村寨中威望较高的长者“奥雅”主持离婚仪式。举办仪式这天,男方杀猪摆酒席邀请双方家长和众亲戚,在同意离婚和办理离婚财产处理手续完毕之后,男女双方会把“奥雅”分成两半的酒饮完,同时把撕成两半的黑布作为离婚凭证,离婚仪式就告结束。标志酒见证了一场历史。

在逝世习俗上要“用酒祭尊父,报答父母恩” 送葬后,亲戚、村人携酒到死者家中喝“孝酒”,唱悼歌。另外,牛也是黎家饮酒的一个重要动机,“牛日”(在7月或10月),黎民要饮“牛魂福酒”, “亩头”夫妇用酒盆洗“宝石”,称为牛魂“福酒”。

“三月三”是黎家黎民聚集在一起预祝“山兰”和狩猎双丰收的重大节日,这一天不能少了黎族酒。在很传统的一些黎族地区,老人们都喜欢带上腌制好的山味和酿好的山兰酒,来到村中最负众望的老人家中,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同时“三月三”也为年轻男女相识相知相恋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时机和场合,他们可以通过共同的活动来相互的表达感情。“君子好逑,美酒当先”。在机智灵敏的对歌唱调、诙谐幽默的嬉戏欢闹和婀娜俏丽的舞姿中,发现意中人,歌中唱的也是酒:“要想吃酒无肉配,要想交情没有媒”(男)。“哥要吃酒妹送肉,要想交情妹做媒”(女)。真正体现了黎家“无歌不酒,无酒不歌,以歌恣情”的风情。在这里,酒作为一种调节心理情绪的饮料,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它使人兴奋,使人胆壮,使人无遮无拦、直截了当地表达感情。

如今杨龙花经营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去年就已经出产上万斤的美酒。刚走进雅亮村,远远的就有一股清香的酒味扑鼻而来,刚酿造的三百斤糯米,已经开始发酵,看着这一坛坛等待出酒的酒缸,杨龙花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相关链接

    海南历史上的古酒

    黎族的米酒之外,琼岛历史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酒:粮食酒类有木薯酒、番薯酒、浇酒和黄酒;果酒类有荔枝酒、椰子酒、甘蔗酒、山柑酒、龙眼酒、捻子酒和石榴酒;药酒有椒酒、桂酒、菖蒲酒、桑寄生酒、七香酒、鹿骨酒和金银花酒。粗略计算18种。其中一些古酒已逐渐在历史中湮灭。

    椒酒:琼岛居民很早就会用安石榴酿酒(即椒酒),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三》卷一六九载:“琼、崖州有酒树似安石榴,其花著瓮中,即成美酒,醉人。”到清代,椒酒仍大行其道,清道光年间《琼州府志》载“饮惟椒酒”。

    桂酒:用玉桂浸制的美酒。宋杨万里《登载酒堂》诗“万里鲸波隔希吁,千年桂酒吊灵均”,述说的就是黎民以桂酒将东坡视为屈原来吊祭。至元代,虞集同题诗中仍有类似的说法:“甘辛熟桂酒,罗列杂薯芋。符黎多孙子,食饮祭先具。”

    天门冬酒:天门冬也叫百部草,其根可供药,具滋阴润肺、除火止咳之功效。以天门冬汁液为酒曲,可以制出融合天门冬药性的米酒,叫天门冬酒。天门冬酒据说是“坡仙”苏轼居儋期间的发明的。

    椰子酒:椰子酒也是年数久远的“老酒”,经今人整理发掘,其酿法大致有两种:一是椰子树生长佛焰花苞时,割断花梗,取其椰浆,集中到瓶中,汁液自酿为低度椰子酒;另一种是取成熟椰果,将椰子水和椰肉共捣取浆,浆液自动发酵成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