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博物馆藏缂丝刺绣

 娄旭在玩儿 2020-10-24

辽博豪展中 除了古代书画外

<缂丝刺绣展>更是珍贵难得

过去有句话 纸寿千年绢八百

丝织类文物比纸质更不易保存

而丝织类文物中的缂丝与刺绣

其珍贵的程度又不在书画之下

乾隆甚至将其收录<石渠宝笈>

宋元明清的珍品缂丝刺绣

正是辽博收藏中的超级强项

这批缂丝刺绣多数来自于

朱启钤先生的<存素堂丝绣录>

其中包括宋代缂丝名家朱克柔

所制<山茶><牡丹>在内的

数件稀世珍宝 观之乃大眼福

北宋 缂丝紫鸾鹊屏

原为《唐孙过庭书千字文卷》包首。包首为手卷卷起后包裹着外面的部分,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据记载唐代开始缂丝用于书画的装裱,宋代缂丝是最珍贵、最讲究的装裱材料。当时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紫鸾鹊谱花样。缂丝是单层平纹织物,因此两面纹样和色彩完全相同。

北宋 缂丝 赵佶木槿花卉图册页

采用宋徽宗赵的画稿织造,右上方织“御书”葫芦印,并有“天下一人”墨押。书画艺术到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徽宗本人擅长绘画和书法,也倡导织绣画的创作,以其绘画为蓝本制作的缂丝流传多件。花瓣与绿叶用合花线织出色阶的变化,花叶断断续续地勾勒轮廓,灵活自如,表现织者独特的创意。

宋 缂丝 朱克柔 山茶册页

宋 缂丝 朱克柔 牡丹册页

朱克柔,南宋高宗时期云间(今上海)的缂丝艺术家,以摹缂名家绘画作品极富盛名。他以高超的缂织技术,纯熟的绘画技巧完美地再现了原画的精神,画面生动逼真。

宋 缂丝 仙灵长寿图

南宋 缂丝 蟠桃春燕立轴    

南宋 缂丝 群仙拱寿图

元—明 缂丝牡丹团扇

扇面呈花瓣形,缂织枝头上的两朵牡丹。缂丝扇面源于宋代书画扇面,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良好的观赏效果。此幅丝线细,缂织工整,两面都看不到线头,是双面观赏的佳作。

元—明 缂丝 崔白三秋图轴


明 缂丝 宣德御制梅花仙禽图

明 缂丝 米芾行书白居易《太平乐》立轴

明 缂丝 迎阳介寿图卷

明 缂丝 海屋添筹图手卷

清 缂丝 释迦牟尼像立轴

清 缂丝 万年枝图折页

宋 刺绣 瑶台跨鹤图册

西王母跨鹤飞来,楼阁亭台上二人持幢相迎,周围奇山云水,松柏环绕。作品几乎囊括了南宋时期所有的刺绣针法,并大胆使用补笔手法。最华丽精彩的部分是亭台楼阁,人物只有2.5厘米高,但眉目、衣纹清晰。


宋 刺绣 海棠双鹊图册页

宋  梅竹鹦鹉图册页

工笔花鸟画稿本,梅枝横斜,竹叶掩映,一只红嘴鹦鹉伫立于枝头,转首下窥。羽毛的质感,翅膀和尾羽重叠丰厚的逼真效果,栩栩如生。这是深刻领会原作精神,熟练掌握表现技巧的艺人倾注心力完成的作品。


元-明 刺绣 金刚经册

全册56开,缎地以黑、蓝色丝线绣金刚经经文,共5996字。前后扉页彩线绣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释迦说法图、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护法神像以及韦驮天像。动物的毛发和人物的胡须偶用发绣,均惟妙惟肖。背光和腕饰、臂饰多用捻金线,增加了富丽的效果。用线色浓淡来表现笔墨的轻重,堪称文字绣品中的精绝之作。

明 顾氏七襄楼发绣人物图轴

一人长袍广抽,童子右手携琴,左手指向天上的太阳,寓意“指日高升”。上绣五言句:“瑞气自天来,新恩陟上台。日边应有诏,黄阁待君开”下绣“七襄楼”白文印,应为绣坊印章。

发绣,是用头发绣制的绣品。利用头发的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追求质朴素净,如白描画般的效果。发丝纤细顺滑,很难掌握,刺绣度极大。唐宋时期已经流行,明清时期在技法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明 顾绣弥勒佛像图轴

弥勒坐蒲团,坦腹微笑,身披百纳袈裟,左手持布袋,右手执念珠,上面刺绣董其昌题款。这件弥勒佛像在材料选择和刺绣技法上承袭古代绣佛的传统,使用当时北方流行的刺绣针法,又把南方的画绣技艺融入其中。材料多样,技法精工,不愧为明晚期的精品。

清 双面绣水仙灵芝扇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