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心理测验方法应运而生。心理测验始于欧洲,19世纪传入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科学家通过使用各种心理量表来测量心理问题,通过外在的因素来发现本质的原因。 心理测验主要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等几个方面。 症状自测量表英文名称为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又名90型症状清单,或Hospkin,s症状清单。现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自1984[1]、1986[2]年引入并建立中国常模,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 此量表包含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按照SCL-90的原设计者的规定,该量表适用于精神科或非精神科门诊的成年病人。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体会,他对于神经征及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或心理咨询门诊的受检者,都有较好的自评效果,是快速了解病人自觉症状的有力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的应用频率 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检索词为SCL-90,检索期刊时间设定在1994年-2004年,检索范围选中理工、医药卫生、教育和社会科学等七大类中,可以检索出相关文章3000余篇,分散于100余种各类杂志中。1994年至2002年间[3]检索心理健康或心理卫生论文题目显示有SCL-90的文章达226篇。该类文章出现最多的杂志分别是:《健康心理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学校卫生》、《四川精神卫生》、《中国民政医学杂志》、《中国校医》,四年间以SCL-90为题发表的论文有116篇。刊登的数量分别是44、23、12、11、10、8、7篇,占检索总数的51.3%。论文涉及军人、学生、工人、教师、医护人员、高级知识分子;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年龄从12-91岁;临床各科医护人员以此为工具,对疾病心理的研究达20余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四年发表147篇,其中独立使用SCL-90的52篇、联合使用95篇;研究组与正常组或常模组比较有66篇、前后对比37篇、其他用途23篇;其中高于常模41篇、低于常模6篇。《健康心理学》发表329篇,其中独立使用84篇、联合使用193篇;研究组与正常组或常模组比较有48篇、前后对比11篇、其他用途13篇;其中高于常模48篇、低于常模4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144篇,其中独立使用SCL-90的4篇、联合使用140篇;研究组与正常组或常模组比较有8篇、前后对比10篇、其他用途8篇;其中高于常模6篇、低于常模2篇[3]。 2症状自评量表的应用范围 症状自评量表引入中国以后,应用范围主要在学校和医院临床。 2.1在学校的应用 殷氏等[4]曾运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了2290名大学生,结论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以抑郁症状最为集中,占心理症状偏高总人数(367人)的67%以上。 牛氏等[5]采用SCL-90和EPQ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SCL-90阳性均分≥3者占20.97%。心理健康问题因年级、专业及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相关分析显示EPQ-E和EPQ-N量表分和SCL-90的部分因子呈高度相关,说明个性与心理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张氏等[6]运用元分析的方法(以样本特征为分析元素,收集大量同一问题的跨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共4141名学生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各因子分均大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以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因子分有差异的结论。认为大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常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从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分层去考虑。李氏等[7]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工、文科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内外向性格、情绪的稳定,倔强和掩饰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症状自评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的9项因子分均值都在3分以下,但却高于国内常模,其中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偏执分值稍高。EPQ与SCL-90测试结果相吻合。刘氏等[8]应用SCL-90对315名师范专科生进行测试,发现师范学生各因子均分、阳性项目、阳性均分都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常模。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等心理问题多见,其中达中等严重度的占21.90%。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心理问题不尽相同。女生有心理问题(28.35%)的多于男生(17.55%)。马氏等[9]采用SCL-90和16PF对山西省26所院校12357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16种人格因素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约10%左右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6种人格因素与各种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恃强性、怀疑性、敢为性、敏感性、世故性、实验性、兴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等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人格因素。施氏等[10]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74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检测。其中男生203人,女生171人。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除敌对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及阳性项目均数都有明显差异。李氏[11]SCL-90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者占总体人数的10.50%(135/1286)。王氏等[12]采用SCL-90调查1500名大中学生,所有因子分(除躯体化)均显著大于全国青年常模(18-29岁)。韩式[13]等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北大学8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发现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在 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偏执等方面评分较高。中度以上痛苦水平的心理障碍者的发生率为14.49%。这说明西北大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社会同龄人群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科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提示人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刘氏[14]等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探讨了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560名大学生中13.93%的人睡眠质量较差,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8.01%VS8.4%,P<0.01)。对SCL-90各因子分析发现,7.0~27.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PSQI与SCL-90各因子及其总均分皆成显著的正相关。睡眠质量差的学生SCL-90各因子平均分和现患率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唐氏[15]等采用SCL-90量表、EPQ问卷进行心理卫生状况、个性特点和社会生活事件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17.6%的学生出现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其问题种类以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为主,且大、中学生之间情况类似,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差异。另外,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家庭因素,个性特点的情绪、内外向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不容忽视的因素。胡氏[16]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500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高中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曹氏[17]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整群抽样法,对三所农业院校248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总均分为1.18±0.18,阳性均分为2.34±0.22,阳性项目数为44.3±6.3。各因子得分中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为前三位。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的症状痛苦水平达中度—重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5%、8.1%、6%。心理反应异常的检出率12.9%,以偏执、抑郁、焦虑为多。 2.2在医院临床的应用 郭立新[18]等采用SCL-90量表对1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与成人常模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质量普遍较差,尤其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等方面较为突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健康态度对心理质量作用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开展糖尿病教育、心理调节以及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质量,提高生存质量。卢宁[19]以横断面对照研究方法,采用SIMH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冠心病(CHD)、原发性高血压(PH)、糖尿病(DM)、消化性溃疡(PU)等几种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普遍不佳,且各组之间心理障碍的主要方面有差异。马氏[20]等采用配对病例对照法,应用SCL-90对糖尿病人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人各因子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糖尿病人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女性病人心理障碍高于男性),应进行心理治疗。张氏[21]等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与常人比较,分析与治疗等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病好发于一定人群,病人SCL-90结果异于常人,年龄、职业、居住地等与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类型与剂量有关。苗氏[22]等采用SCL-90对97名银屑病患者与71名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表明银屑病患者病前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郁、焦虑和恐怖情绪,并且主要受到病人人格特征、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强度以及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张氏[23]等对118例恶性肿瘤患者及对照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阳性肿瘤家族史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一定强度的负性生活事件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联系(OR=2.91,P<0.01),恶性肿瘤患者的环境问题计分和年心理紧张总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某些个性特征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病例组在SCL-90总分、平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及8项因子分(恐怖除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患者符合C型行为特点。 2.3其他 李坚[24]等使用情绪状态量表和SCL-90同时测定190名精神科病人和20名正常人,并对其中40名病人于初评后7~10天再进行重测;计算量表的总分、因子分,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情绪状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情绪状态量表与SCL-90总分及因子分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两次重测的分数之间相关性高,显示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情绪状态量表可以作为情绪测量的有效工具之一。梁氏[25]等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对249名17.71±1.46岁的技校学生进行了测查:以SCL-90常模各因子X±1.96S划界,分高分组及低分组,再从低分组中随机抽取与高分组相同的人数对EMBU各因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分组的父母表现过多地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张氏[26]等应用SCL-90调查了社会力量办学医学中专生和国家正规医学中专生共260名,发现医学中专生的SCL-90各因子均分、阳性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正常人青年组。常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情绪抑郁。社会力量办学医学中专生和国家正规医学中专生发生心理问题的类别不完全相同,社会力量办学医学中专生发生心理问题的人数高于国家正规医学中专生。刘氏[27]等观察了11名护士实习生在高温运动应激下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温运动应激可导致T3、T4、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皮质醇、IL-1明显升高。人格特质变化组应激前后T3、T4及淋巴细胞变化明显,而IL-1上升幅度小,提示机体对应激源的低反应性和异常人格特质对免疫的抑制作用。(2)T3应激时的变化值与X2、X3、Y1呈明显正相关,与X1、STAI(2)、SCL-90明显负相关;T4变化值与SCL-90、STAI(1)、STAI(2)、SDS呈明显负相关。唐宏宇[28]对44名低年级医学生期末考试前后心身症状、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考试后SCL-90总分明显升高。躯体体征显著增多;(2)考试后自发淋转、经PHA和ConA刺激的淋转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3)考试应激反应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人格、家庭期望值、考试前的SCL-90总分。姜氏[29]等以自编心理社会应急调查表对610例被视作调查,检验调查表中的条目、应激因素分和总分分别与SCL-90、SAS、SDS、身体素质和是否病人等多项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负性应激因素的绝大多数的绝大部分条目与SCL-90总分有较高正相关性(P<0.05~0.01);生活事件、消极情绪NE和消极应对NC计分以及应激总分,与大部分心身健康指标有正相关性(P<0.05~0.01)。李氏[30]等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125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使用“影响运动员心理健康因素调查表”调查引起运动员的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结果显示,约有38%的运动员存在着某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的运动员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员的心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四个方面。调查发现,运动员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小结:总结进十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可以看出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应用与大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一些疾病包括肿瘤、药物成瘾、糖尿病、哮喘等心身疾病的调查,施测人员主要为教师和一些临床医生以及部分心理工作者,被测人员为各大院校的学生,武警官兵,飞行员,铁路工作者,药物成瘾者,糖尿病,肿瘤、哮喘、偏瘫、肺结核等病人,产妇、老年人等;研究方法包括与常模对照研究,自身研究,与其他量表相关性研究。 3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标准 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 (1) 没有:自觉无该项症状 (问题) (2) 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或是影响轻微 (3) 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 (4) 偏重:自觉带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5) 严重:自觉该项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 这里指的“影响”,包括症状所致的痛苦和烦恼,也包括症状造成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轻”“中”“重”的具体定义,则应有自评者自己去体会,不必做硬性规定。在开始评定前,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其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 按SCL-90得原设计者的规定,该量表适用于精神科或非精神科门诊的成年病人。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体会,它对于神经征及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或心理咨询门诊的受检者,都有较好的自评效果,是能很快了解病人自觉症状的有力工具。 量表作者并未提出分界值,按照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31] 另外,也有人采用0,1,2,3,4五级评分标准。 4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reliability)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简单来说就是测验的可靠程度。通过信度我们可以了解结果的可信程度。 信度又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评分者信度。具体内容见相关文献。 效度(validity)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效度包括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构成概念效度三大类。 症状自评量表属于心理评定量表,由于其所依据的是评定者的主观判断,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相比,信度与效度较低。 5现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5.1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不了解SCL-90的性质,做不恰当的比较是导致结论不一或矛盾的重要原因。将正常人群与病人进行单一的对比研究,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2)没有考虑常模的时代性。机械或过分依赖常模,缺乏综合分析。(3)不报告计分方法。(4)缺乏对SCL-90常模样本和范围的全面认识;(5)常模也带有时间、地区的局限性;(6)考虑年龄常模段。(7)缺乏对SCL-90理论、用途、内容的正确理解。常模可分为准则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SCL-90作为准则参照测验,其目的主要用于衡量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严重程度,能够较好地反映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对于已经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不适合正常人群心理健康的评估研究。统计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将研究组与常模或正常组比较的占68.9%。由此可见,出现部分矛盾或让人不理解的结论,多是因为缺乏对SCL-90理论、用途的正确理解所致。[3] 5.2未来的展望 关于SCL-90对临床人群的研究,既不可全面否定,也不可以盲目轻用,一定要考虑到病人的主观性;施测时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验,保证病人答卷实事求是与问卷的有效性;要提高评定量表的信度与效度,需要控制和减少评定误差,具体应注意几个方面的误差:严格误差、宽容误差、趋中误差、逻辑误差、光环效应。在进行数据统计时不应盲目使用常模,可以做一些自身对照研究,也可以把每一个具体条目提出来,通过每个具体题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理评定量表为我国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医学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提高了临床及研究工作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临床应用工具,我们期待着心理评定量表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征宇.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0 2. 金华,吴文源.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2 3. 王金道. SCL-90量表使用的现状及检测心理健康的异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51-52 4. 殷炳江,刘春蕾. 2290名大学生EPQ及SCL-90测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增刊,116-117 5. 牛飞,张克民. SCL-90和EPQ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及其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6,17(6):421-422 6. 张智勇,罗珊红. 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7. 李舒梅,肖庭英,董明华,邱伟,李红.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SCL-90测试及其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1994,14(4):322-323 8. 刘菊芳,刘志中. 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评定,华西医学,1995,10(1):19-20 9. 马惠霞,韩向明,张克让. 大学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1995,3(2):5-7 10. 施铁如,曹德华. 大学新生SCL-90检测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增刊:121 11. 李幼辉. 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22-25 12. 王友平,张酉生,高成阁等. 大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抽查SCL-90的调查结果。健康心理学杂志,1994,2(1):35-37 13. 韩彩萍,安立仁. 对西北大学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6):557-560 14.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28 15. 唐峥华,过慧敏. 广西794名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广西预防医学,1995,1(2):98-101 16. 胡胜利.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4,26(2):153-160 17. 曹屯贻. 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4,20(5):547-550 18. 郭立新,曾艳彩. 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质量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4):168-170 19. 卢宁. 几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个性特征,中国心理学杂志,1995,9(2):60-69 20. 马建东,查彩慧,周中华.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4(4):209-210 21. 张晋碚,关念红,易欢琼等. 抑郁性神经症心理状况与治疗关系,新医学,1998,29(增1):97-98 22. 苗丹民,王慧芳,皇甫恩等. 影响银屑病患者病前心理状态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2):68-69 23. 张素馨,仇成轩,李晶等. 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4):187-189 24. 李坚,季建林. 情绪状态量表信度、效度分析,上海精神医学,1997,新9(3):156-158 25. 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朱孔香,韩邦海.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况影响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6-178 26. 张金钊,刘彩玲,刘玉侠.社会力量办学中专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1995,1(2):88-89 27. 刘亚平,朱受成,华序处. 人格特质与高温运动应急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心理科学,1996,19(1):36-39 28. 唐宏宇. 考试应激对医学生心身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极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1-4 29. 姜乾金,祝一虹,王守谦,黄丽,娄振山.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多项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5(4):200-202 30. 李可可,黄元讯,李再跃.运动员心理健康极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3):309-344 31.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