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片||林韵

 河南文苑 2020-10-24

碎片

林韵

我和儿子,走在干涸的河床上。原本宽阔湍急的河流,只剩下枯瘦、静默的一弯流水,水很清澈,明净的淡绿,像玉石般晶莹。

波光很细碎,不断地冒出来,像轻柔的诉说,密密地包裹住你的眼光和心灵,又守住了只属于它的一份神秘。

只有河床,一个多月以前还藏在水底的河床,裸露在我们面前,像年迈的母亲往上挽着她的衣袖,露出布满皱纹和筋络的苍老的手臂。我和儿子,就在这样的手臂上行走。我们低着头,数着手臂上的皱纹——水位进退的痕迹,注视着手臂上的瘢痕。碎玻璃瓶,塑料盒子,破塑料布,烂鞋底,朽烂的布头等等垃圾,都是人扎植进这手臂上的。

我们在两条水线之间的区域,发现了大量陶片和瓷片。儿子在电视中看过考古发掘,他很兴奋,认为这也算是历史遗迹,不遗余力地从泥沙和卵石中,将这些陶瓷片拨弄出来。

以我的浅陋,根本无法断定这些陶瓷的年代。

陶片不多,大多数是瓦片和陶罐,大的不过巴掌,小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有的上有酱黄色的釉,有的具有黑灰相间的花纹。

瓷片多些,全是青花瓷,应该是老百姓吃饭用的碗碟碎片和贮存东西用的坛子碎片。挖出来的大块瓷片,都是碗底和坛底。我想找到底部有款的瓷片,挖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只找到两片有一个文字的碗底,那字用青花料写在碗的底部,像“李”字,又像“黄”字。碗的内里是青花的团花图案,圆形的蓝紫色的花纹正好占满碗底,釉水下面,着色很浓,可以看出画花纹时蘸颜料的厚薄,有的颜料凝结在某一点,就像要破釉流出。

我知道这些东西是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但我还是喜欢它们。喜欢白瓷的细腻光洁,喜欢青花的浓郁热烈,更喜欢这些碎片中流露出的平民意味。

我托着一只残破的碗底,就像当年碗的主人托它在手心喝粥吃饭,我手心的温度、我手心的掌纹和当年碗的主人的温度和掌纹重叠在一起。他啜的是他的日子,我端的是看起来空空如也,其实漫长丰富沉重的历史!我如何能够托得住?

做碗的人、画碗的人、运碗的人、端碗的人、摔碗的人……直到此刻的我,拿着破碗底看一番、想一番、感慨一番,重新把它放回河床上,等着水淹过来,它又沉睡在河底。

我的生命是短暂的,它的等待是漫长的。我没有权力把它带回家,让它躺在我的书柜里,点缀我的生活。其实是我的生命在点缀它!我永远不会知道,有多少人的生命曾经走过它身边。

装过饭、盛过血、舀过水、掬过泪。

炊烟、油盐、牙齿、口舌、肚腹。

你生活中一只碗应该在的地方,它都在。它注视着你。我不由得对所有的碗都心生敬意。

我在河床上行走,就如走在了时光深处。只要我的眼前有一汪流水,看到了水流冲刷的痕迹,我就像走进了真实流淌的时光深处,我听到了声音,看到了形状,那是可以触摸的。我知道他在走,在消失,我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挡,总有一天将被他裹携而去。

就这样我和儿子在河边慢慢地走,河边除了我们母子俩,没有任何其他的人,周围空寂极了。水位下降,河中心露出褐黄色的沙洲,一只长腿的水鸟,在沙洲上踽踽而行,没有同伴,很孤独。冬天的河风凛烈,吹动了它长长的尾羽,刮到了我和儿子的脸上,很痛。


个人简介:

林韵。原名:谢玲玲。祖籍湖南湘潭,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诗歌、散文写作近三十年。作品散见于《散文》、《青年文摘》、《湖南文学》等各大报刊。认为写作是心灵的歌唱,是内心真善美的表达,是一个人用真面目爱这个世界的方式。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354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