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渔:从影视、音乐到艺术,这个“水墨人”吸引了40w 粉丝

 Yuiizhang 2020-10-24

回顾整个美术长河,各个派系画得好的画师何其多,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得不过寥寥,而在如今这样一个传播飞速的年代,你再冲浪问问时下有哪些优秀的年轻画师?

张渔绝对榜上有名。

有人称“她一出手,就让水墨中国风惊艳3亿人”,还有人说她是2000万票房的保证,更有人亲切地称呼她为“水墨女神”。‍‍

这两年水墨画、插画、手绘在国内是个大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电影海报、电视剧中频繁得到运用,而张渔在很早以前就在这方面很有造诣,近年来上映的不少电影都请她做美术顾问、设计海报、绘制片头等等。

十年“一剑”, 丹青如渔

《流浪地球》《画壁》《知否》……背后的水墨艺术家

她的那些作品中不少是当时大火过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比如《画壁》、《白蛇缘起》、《四大名捕》、《鬼吹灯》、《大唐玄奘》,甚至还有近两年刷爆朋友圈的《流浪地球》、《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像她这样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颇丰成就的人,实属不多。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拥有精湛画技的张渔,到底有何来头?

· 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创作的作品,图为剧中主人公:明兰。

十年“一剑”, 丹青如渔

今年在成都新书签售会上,我们见到了张渔。成都是张渔的故乡,当主持人问到她回家的感受时,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同于她的画带给我们的磅礴、霸气,她显得更亲切温柔,甚至还有些古灵精怪。

当天最期待的环节就是张渔的“现场作画”,在几十分钟内,她一边回答现场粉丝的提问,一边创作,从裁纸到起笔再到作品的完成,张渔在我们的面前只能用一个“稳”字来形容,如此得心应手,也来自这十年的千锤百炼。

· 张渔。

而这一本新书,也正是她对自己十年的一个小总结。 

出书对于张渔来说其实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她认为自己要有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去想到出书,不然自己也不会贸然做这样的事情。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相当于人生的总结。

· 正在创作的张渔。

截止到那时,张渔的画作已经大概有了上千张,有商业的也有自己随心画的,作品堆在一起有点儿过于杂乱而不好分类。

后来她就想着既然都是中国画、水墨画,那索性就拿国画颜色来作分类吧。于是画册以传统画中常见的五色做归类,以玄黑、月白、朱砂、青碧、赤金。

· 《丹青如渔》,张渔十年作品集结新书。这五色不仅是传统画中最具代表的颜色,还能暗合天地之间的元素,五行五色来分门别类地加以呈现,金木水火土、五个颜色一轻一重相间,这样颇有节奏的安排带给大家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里面每一幅画都是张渔精心挑选出来,有些甚至是代表了某段时间的情绪和回忆,这些都是对她来说十分有意义的作品。

书名取为《丹青如渔》,丹青是中国画的统称,也是因为丹青这两个矿物颜色可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张渔想要表达自己会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矢志不渝地画下去的态度。

张渔觉得在这十年期间自己过得既平淡又丰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坚持画画,画画于她而言可以修正自我,也是一辈子的事。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通过水墨巧妙晕染出形象。

“画画是一辈子的事”

张渔出生在成都,高中时,她就已在尝试各种画风和材质进行绘画。

在高中毕业的暑假,偶然做了一半电影的片头动画。之后大学期间,在机缘巧合下半只脚踏入了电影圈,也做过不少作品,但大多都是在做一些美术设计和造型,后来跟着陈嘉上导演做《画壁》的美术设计,从片头、美术、设计到后期的特效都有参与。

· 张渔的作品。

自从跟组以后,张渔也因此接触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也是在这段时间她开始接触到水墨画。

还未接触到水墨画之前,她尝试过很多画法,最后才发现水墨画是非常适合表达自己的一个媒介,她喜欢水墨带给人一种点到为止的感觉。她认为,在水墨画中,你可以很快速地去表达当时的想法和感觉,而不是像那些画好了草图,再去一笔一笔勾勒地画。张渔不喜欢这种被限制的感觉,那样看上去只是在制作只是在装饰,谈不上真正的创作。

水墨画从第一笔落笔开始,从一个眼神或是大致的轮廓就已经把整张画的气场特色都确定,之后的每一笔都是在发散,可能画着画着就是另外一个画面,在一种看似失控的状态中去控制,这一种需要“临场发挥“的未知感是张渔喜欢水墨画的最大原因之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张渔的水墨世界。

她用“不仙不佛不妖魔”来形容自己的画,其实也是自己的一种画画的状态,当一幅画完成时,它就和创作者没有关系了,剩下的就交给观众去体验。

其实这一句话也代表的是每个观者的角度,你认为它带点仙气也好、带点宗教气息也好,甚至是带点妖魔气也好,你看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 张渔的水墨作品,轻抹淡扫见神韵。

2013年张渔开始接触岩彩,她对岩彩的材料很着迷,不同于水墨画在宣纸上由一滴墨带来的渲染意境,岩彩是偏厚重的质感,但是岩彩很难运用到生宣纸上,一般张渔都会用来给某幅画做点睛之笔,可以称作是水墨画的写意与岩彩的工笔结合,呈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同样,把岩彩运用进水墨画中,就像是在电影中运用插画和水墨画,可以带给人一种点睛的效果。张渔认为,目前像插画和水墨画在电影、电视剧中运用的现状是一个非常好的的状态,虽然说水墨画只是一种绘画种类、一种工具、材质。但相对传统、保守的国画与流行素材、国潮相结合,无疑是一场艺术之间的交相辉映。

· 《树》和《悟空》。

对张渔来说,《画壁》的片头是最让她深刻的回忆。

2010年,大学还未毕业时她在整部剧负责美术设计和后期特效。在这个过程中,陈嘉上导演发现了她的绘画天分,在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导演提出了他的想法,想要在剧中玩一点新的,在片头中试着用单纯的绘画作品来表达一些情感。于是张渔开始梳理剧情,在对内容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在片头运用自己的理解,为对应情节作补充,表达出轮回的概念。

· 为电影《画壁》创作的片头。

对她而言,这部剧最触动的一点,也是最想通过片头给大家传达的一点感受就是,“当你求不得时,要学会放下,不要过于执着,舍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片头被称为当年年度最古典唯美片头,也是出自张渔之手,给人“水墨丹青入画,兰花恬淡而生” 的诗意。

· 为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创作的片头作品。

张渔在片头中用水墨绘制人物,用兰花来代指女主“明兰”。在这一场唯美、浓郁的中国水墨画风的片头中,小草从最开始的随风飘荡到最后拥有了土壤,再扎根成长,把女主人公明兰小时候弱小、依附他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从少女时期慢慢成长起来开始独当一面,开始有勇气寻找自我和爱情的经历都描绘出来。

能够将这个温婉、古典的片头展示在众人面前,这个前期沟通过程需要十分充沛。在创作期间的不同阶段,张渔与导演、制片人、主创人员、宣发团队不断沟通,梳理情节和故事。“只有沟通得越详细,创作才能越顺利,最后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抓住整部剧的精髓,才能更打动人。”

· 为电影《流浪地球》创作的作品。 

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也正是抓住了精髓才让人觉得在不可思议中又有一份恰到好处的表达。提起《流浪地球》,这一部硬核科幻片,很难有人会将它与含蓄的中国画放到一起。

导演找到张渔时,也只是说想尝试一下,来点不一样的感觉,也没有给张渔提出具体希望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只是跟她讲了拍整部戏时的工作状态和过程,这让张渔觉得十分有意思。也正是在这样“自由”的创作状态中,张渔抓住了整部剧“团圆”、“家”等核心理念和情感表达。

· 为电影《流浪地球》创作的作品。

在海报中,张渔运用碗、汤圆等元素从微观到宏观,以小见大地表达出电影所要传达对“家”的理解。网上有人分析到,整个海报从第一部分开始,在海报底部将太阳系比作中国传统的碗,八大行星作为碗中的一员,当“流浪地球计划”开始,地球便开始脱离“碗”的桎梏,逃离太阳系。

目光上移,在海报的第二部分,地球进入逃逸时代,墙上的⻔幅画展现中国古人对星空宇宙的想象记载,或者说是前太阳时代对星空宇宙的记录,张渔结合中国传统道家卦阵形式进行演绎。最后剩下的部分则是展现了电影的重要剧情与“流浪地球计划”的结尾,奔向新的“太阳”。张渔运用水墨画,将一场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示在我们眼前。

· 为张艺兴专辑《莲》创作的设计。

不仅如此,张艺兴的最新专辑也邀请了张渔做设计。谈起这一次的合作,张渔说,除了信任,当时张艺兴的真诚打动了她。

这张专辑以莲花为主,将古典和现代两种元素进行结合。在听了专辑里的所有歌后,张渔给出了两个创作想法,一个是提炼出略厚重、魔性、野的感觉,还有一面是温润的特点,再将两者与mv中的主要元素进行结合,用黑红两个颜色着墨呈现出两个盛开的黑红双莲暗合“莲生双面“的音乐概念,只用极简的水墨风就传达出简洁、大方、深远的意义。

画画始终都是在画自己

在张渔的粉丝圈中,除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爱好者,还有来自音乐、纹身领域的人,她的作品打破了年龄、职业的圈层。

张渔认为,水墨画在一些传统的观念里能传达的信息其实是有限的,大多都比较直观,一看水墨画大家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一定是和古装片、魔幻片有关,而她希望在自己手下的水墨画能够更现代地表达出来。

· 《红月》。

她特别期待将水墨画运用到一些现代绘画当中,加入更当代的创作思路,尝试将其与更多类型题材放在一起,比如一些有趣、幽默的喜剧片,或者悬疑片。

对于张渔来说,无论是做片头还是海报,其实都是一种二度创作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将那些情感点、最重要的东西抓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将它具象化。

· 为电视剧《有翡》创作的作品。

· 张渔其他充满想象力的创作。

生活中的张渔也是一个十分随性的人。除了做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画一些商业稿以外,她平时也随性地画画。

对于她而言,画画是工作也是一种忙里偷闲的消遣放松的方式。画画时的她可以很豪放,将巨大的宣纸在地上铺开,光着脚提着笔也能作画,也可以十分耐心地伏案桌前,用笔一点点地勾勒出人物的眼神和举动。

·左:《坠入》;右:《山海》。 

现在的她通过自己不断地积累和练习,让自己越来越稳,但她也在寻找小时候那种爆发式的激情,找回那个状态,来更加丰富自己的作品,画了这么多作品,张渔其实觉得只是在画自己,每一幅画都代表了当时当刻那个自己的状态和情绪。

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成长,不可隔离一同进退。我们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张渔最喜欢就是通过她笔下的一笔一划。

· 张渔的作品,人、境、景融为一体。

在她手下,水墨也正在颠覆着我们的传统、刻板的印象,它也可以有更加现代、更加灵动的表达方式和崭新的魅力。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希希

撰稿  |  高颖

校对  |  Eva

摄影  |  均由张渔提供

设计  |  小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