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伦铁艺&中国铁花

 乔茗星 2020-10-25

每次游走于上海三四十年代老洋房的楼梯、门窗之间,都会为它的铸铁艺术赞叹不已。

铁艺作品的含金量高低,除了材质、厚度重度以外主要看它的设计美学含量和手工制作智慧的凝结量的多寡,复杂的造型和富有人性化靠机器是作不出来的。每一件手工打制的铁艺作品只能是一件孤品,天下没有第二件。

上海在20世纪初是欧洲侨民聚居的城市,所以从那时起,欧洲铁艺便传到了中国并且被消化。

南京西路的地标性建筑1926年诞生之初至今,大钟的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而成的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大楼,以前每次去跑马厅都会在它的铁铸抚摸良久。这次在工业革命的老巢伯明翰,铁艺寻踪是不可或缺的。

伯明翰清一色的红砖让人感受到了强力的自然人文历史与艺术。伯明翰博物馆与美术馆的馆藏铁艺和工业历史等,对我了解世界最大最集中的现代冶金和机器制造工业的创始地得益匪浅。英国25%以上的出口产品是在伯明翰区域制造的,维多利亚时期95%的纺织品沿着伯明翰的运河出口到全世界。

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建立于1885年,收藏丰富大多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品,藏品多达50万件,部分馆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万年前。

铁艺占了整整一堵墙面看得我是忘乎所以,从皇家到民居从园林到庭院,室内楼梯至室外护栏,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装饰比比皆是。英国的铁艺整体形象庄严、肃穆,线条与构图简单明朗,像一个英俊倜傥的绅士

最早的铁制品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运用于建筑、家居、园林的装饰。小亚细亚的Hittite王国可能是铁艺的发源地。刚开始加工出的铁制品,如铁锅铁勺、菜刀剪子钉子、刀剑长矛等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铁艺,只能叫做铁器。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代代铁艺们的手中焕发出了无限生机,铁制品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艺术性以及向更有诗情画意的境地前进了一大步。

欧洲铁制品开始用于建筑领域。中世纪初期,铁艺多遵循古代罗马风格样式典雅庄重:

12-13世纪,铁艺以欧洲哥特式艺术为主流,造型华丽,色彩丰富且追求华美鲜艳。

14-16世纪,文艺复兴冲破中世纪装饰的封建性,更加重视人本意义文化艺术中心从宫殿移向民众,铁艺装饰日益精湛。

17世纪,巴洛克样式盛行,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整体造型形式,铁艺在运用直线的同时强调现行的流动变化,具有繁复的装饰色彩华丽且用金色予以搭配协调。

18世纪,洛可可样式使铁艺装饰造型极尽繁琐,绚丽多彩开始大量使用植物纹样。

19世纪,现代艺术运动的浪潮兴起,古埃及文化和玛雅文化被发掘和探索,金字塔的几何形体,无论是从外形还是结构上,与欧洲传统的巴洛克曲线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

工业化生产不能代替手工制作,铁艺制品只有手工打制的才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铁花大部分属锻件制作产品,每一造型皆由手工精雕细琢出来,构造注重美观及个性,为了保证装饰涂层与铁艺制品表面有良好的结合力,镀之前对铁艺制品表面的氧化皮、焊渣锈痕、油脂脏物水份进行尽可能的清除,否则易造成涂层起泡开裂剥落等现象。

铁艺在中国的历史比较模糊,铁匠这种职业却由来已久以实用为目的。

今天上海的顺昌路就是原打铁浜旧址。

回顾我国的铁艺史可以说:千年铸就万般器,刀枪剑戟古钱币。但严格来说,真正称得上艺术品的铁艺太少了,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铁器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宋代时期有大量铁质雕塑作品出现,风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太原晋祠铁人像、登封武夫像等。

明清时期的芜湖铁画,可以说是纯正的中国铁艺,至今异彩纷呈,成为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PS:《铁花》

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黑白对比虚实结合,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享誉四海。铁画吸取了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经过出稿、剪、砸、烧打、上漆蜡、上框和打活、钻活等工艺,造就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

铁画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黑白分明,线条刚劲挺秀结构清晰。

第二类为灯彩,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间可以点燃蜡烛,光彩照人富于情趣。

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铁画锻制过程中,铁画匠人参照设计画稿对原材料进行造型上的加工过程,包括红缎、冷锻与接火三个环节。

淬火工艺:

淬火是为了让钢铁在红缎后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防止铁画模块日久脱落。

上漆工艺:

用热烘松香柏油当漆,涂在铁画上防止锈蚀,同时增加光泽度和显出黑色。

2006铁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人轶事汤鹏:

清代《芜湖县志》铁画歌·序载:芜湖人汤鹏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画师叱之。鹏发愤,因煅铁为山水嶂,寒汀孤屿生趣宛然。

铁画一经问世名噪公卿间,士大夫阶层人士把它作为斋壁雅玩之物欣赏,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备至,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题铁画》一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风飘秀色动兰竹,雪催老杆撑松杉。华轩逼人有寒气,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桦烛晓风夜,千枝万蕊发翠岩。元明旧迹共谛视,转觉暗淡精神减。

汤天池制作的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树木等流传下来的很少,现知仅有《四季花鸟》(藏故宫博物院)、草书对联“睛帘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藏安徽省博物馆、山水《溪山烟霭》藏镇江市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