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144):否极泰来——释“来/來”(下)

 秋琰 2020-10-26

汉字探微

(144)

否极泰来——释“来/來”(下)

朱英贵

(紧接《否极泰来——释“来/來”(上)》)

三、含有“来”(來)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来”字的成语很多,“来”字在成语中的含义大致有如下七种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来”字独用,表到来、回来的意思,例如:

悲从中来——中:内心。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语见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宾来如归——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语见宋·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乘兴而来——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语见《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触处机来——指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语见《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牢牢记住了。”

方来未艾——指(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源自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飞来横祸——意外的灾祸。源自《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源自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蜂拥而来——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凤皇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同凤凰来仪”。语见《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否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源自《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又《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后来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源自《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后来之秀——秀特别优秀的◇辈中的优秀人物。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惠然肯来——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语见《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源自《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语见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语见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语见《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来者不善——善:亲善,友好。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源自《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源自《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水来土掩——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语见明·无名氏《南牢记》第二折:“也有个先来后到,反教俺无下梢。”

新来乍到——乍:刚才,起初。形容为时不久或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别扭的。”

有凤来仪——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源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语见《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源自《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源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自拔来归——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源自《新唐书·李勣传》:“自拔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其二,成语中的“来”字独用,表来临、出现的意思,例如:

饭来开口——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饭来张口”。语见唐·元稹《放言》诗:“酒熟餵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饭来张口——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语见《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那婆子道‘我的奶奶,你饭来张口,水来湿手,这等插金带银,呼奴使婢,又惹什么气?’”

计上心来——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语见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源自《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苦尽甘来——比喻幸福。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语见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语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时不再来——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语见《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时来运转——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语见《白雪遗音·马头调·麻衣神相》:“奴怎比韩氏素梅,生在烟花,时来运转,贵人提拔,才把君恩拜。”

时无再来——时机错过,不会再来。激励人要抓紧时机。语见宋·邵雍《不再吟》:“春无再至,花无再开;人无再少,时无再来。”

时至运来——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语见南朝·宋·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语见《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心血来潮——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语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

其三,成语中的“来”字独用,表得到、获得的意思,例如: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语见《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来处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语见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源自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手到拿来——指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语见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又见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又作“手到拈来”、“手到擒来”。

傥来之物——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源自《庄子·缮性》:“物之傥来,寄者也。”

倘来之物——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语见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语见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其四,成语中的“来”字独用,表本来、原来的意思,例如: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语见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又见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来历不明——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语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由来已久——由来:从发生到现在。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原来如此——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

其五,成语中的“来”字独用,表以后、未来的意思,例如:

别来无恙——恙:病。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语见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莺莺坐夫人之侧,生问曰‘别来无恙否?’莺莺不言而心会。”

归去来兮——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语见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来日方长——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语见宋·文天祥《与洪端明云岩书》:“某到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境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来者可追——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源自《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七日来复——《周易》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现常指一星期。语见《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说来话长——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

有生以来——从出生到现在。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至老爷、太太,视如珍宝。”

其六,成语中的“来”字与“往”字相呼应的,例如:

白往黑来——比喻变化极大。源自《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独往独来——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语见《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语见明·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改往修来——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语见《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源自《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古往今来——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语见《淮南子·齐俗训》:“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观往知来——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源自《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源自《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厚往薄来——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源自《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极往知来——通晓过去,预知未来。语见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源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鉴往知来——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源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今来古往——犹古往今来。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语见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礼尚往来——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语见《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南来北往——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语见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都来我这店里吃酒。”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源自《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作“攘来熙往”、“攘往熙来”。

人来客往——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日来月往——形容岁月流逝。同日往月来”。语见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源自《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送往迎来——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源自《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小往大来——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语见《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一来一往——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语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以往鉴来——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语见《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源自《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源自《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其七,成语中的“来”字与“去”字相呼应的,例如: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语见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将简帖儿掂,将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东来西去——指行人来来往往。语见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语见《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呼来喝去——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语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语见清·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语见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来去无踪——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源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来迎去送——来者迎之,去者送之。语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

来踪去迹——指人的来去行踪。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文武衙门都瞧了,来踪去迹也看了,尸也验了。”

眉来眼去——形容用眉眼传情。语见宋·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人来客去——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〇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丝来线去——比喻纠缠连挂。语见《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语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经吓得死去活来。”

一来二去——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糊涂了,倒象真的一样儿。”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