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语录”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磨刀老人

支锅匠喜子

闲话秧草儿

父亲又流泪了

我们将渐渐地看到生命最完整的模样

弯刀子

穷锅膛,富水缸

母亲“语录”

江都  练农

母亲的伟大,毋庸置疑。母亲的教诲,润物无声。母亲总是将自己生活和处世的经验提炼成最简洁、最易记的民间语言。对母亲的“语录”,小时候听来并没有什么感觉,似乎是耳边风。上中学时,有点感觉了,但却嫌烦,甚至逆反。当自己有了家庭和孩子,才真正感觉到母亲的话确实是有道理,悔恨自己醒悟太迟,接下来不但是自己终身受用,而且还将其转化为记忆下一代的资本。

我的母亲出生在苏北农村的一个小康之家,由于当时的封建传统,从未进过私塾。结婚后,她上要侍奉公婆,下要哺育儿女,每天除了起早带晚做家务活,还抽空到田里帮助干农活。母亲的“语录”也就随着岁月的演变而逐步出炉了。下面略举几则,与诸君共享:

“药人的不吃,枉法的不做。”母亲没有文化,只能说些简短的土话。这里“药人的”是指有毒的能毒死人的东西,“枉法的”是指违法行为。这句话易懂易记,似乎也是母亲说得最多的口头禅,也就理所当然成了我平生做人的准则和座右铭。如今,这准则和座右铭,也顺理成章地传到我孙子手上了。

“早起三光,晏起三慌。”这句话言简意明,无须解释。母亲主要是用来教育和提醒我们,从小必须养成勤的习惯。所谓“三光”,就是起早了要将室内室外打扫得光光亮亮,把家务小事早点做完,然后才好集中精力去干大事情。如果起晚了就来不及做事,就会慌里慌张。

“不要以为人不知,举头三迟有神灵。”这句话与人们常说的“人在干、天在看”是一个意思。母亲以此来教育我们做人做事要有自我约束的习惯,要凭自己的良心。我为了让孩子们易懂易记,将其转化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八个字,要求他们不管做什么事,要随时随地对照执行。

“文昌化解。”母亲的个性比较刚烈,父亲怕她遇事过于较真而想不开,就写了这四个字贴在家中,并手把手地教母亲学。母亲虽不能全懂,但也记住了“化解”这两个字,也会用这两个字来教育我们,要我们学会自我化解,把事情想开一点,把眼光看长远一点。母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要不然她绝不可能活到90几岁。

母亲的“语录”较多,其他还有什么“桑树从小约,到老直笔笔”,“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等等。但愿我的孩子们也能牢记,加以对照,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一心向善,更好地做人做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