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 | 他乡明月思故乡

 新用户78168KoG 2020-10-27

他乡明月思故乡


文字: 李方华 | 图片:网络


近来几天夜晚的月色很好,让我想起家乡的月明之夜。于是脑海中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每年的暑假都是在外婆家度过。每到假期就特别想去外婆家,那里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外婆做的美食,辣椒炒鸡蛋、酱油炒饭、各种野菜等等,以至于我多半时间都已经把外婆家当成自己的家了。

外婆家是一栋四连间的木头房子,跟前后各家各户的房子长得一模一样,门前有一口全村共用的水井,一片清水池塘,一颗年迈的老柳树,还有一片片的梯形稻田,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乡下的孩子都是散养的,在山林间、稻田里到处都有我们玩耍的身影,欢笑声此起彼伏。白天玩累了,傍晚就躺在外婆家门口的竹床上乘凉,看着夜空中那明亮的月光顺着池塘周围稀疏的垂柳泻到水面上,水中的青蛙在那一漾一漾的月光里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还有那不知名的鸟儿、虫儿也时不时地附和着。此时,觉得明月似乎更亮了,村庄似乎更美了。

那个时候时,我和表弟几个就这样懒懒地躺在门前的竹床上,吃着外公白天吊在水井里的西瓜,冰甜冰甜的。还时断时续地数着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外婆就坐在我们的身旁,轻轻地摇着蒲扇,一边给我们驱赶着蚊子,一边又给我们讲述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如“牛郎织女”、“封神演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数我们湘西人们家喻户晓、口口相传的“熊娘嘎婆”的故事,讲着讲着我们都害怕的缩成一团,不敢出声。故事虽老,却陪伴着我们整个童年,一辈子都忘不了。

在我看来,童年里正因为有了外婆的故事而增添了许多无穷的韵味。而外婆的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坚强与执着这些都是外婆留给我们后辈最好的教科书,使我们从小懂得谦卑、善良、勇敢,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自己寻找到生存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

有人说“心扉洞开,必得在清风明月里,必得在鸟鸣山涧时”。而我正是在这清风明月中,从外婆的故事中得到了人生中最初的启蒙。

 

总觉得童年里在外婆家才是我最开心、最深刻的记忆,所以从小就与外婆感情极深。记忆里,外婆她每天总是习惯在头上缠着黑布,包着头,穿着深色麻布衣,背着一个大背篓。那个背篓也不知道她用了多少年,我小时候也是在这个背篓里长大的,她背着我们去赶集、去放牛、去砍柴,走的每一步,都是对子孙们的疼爱。

那个时候,我总喜欢每天跟着她进山里放牛,有时还顺便砍点柴,砍完柴就把柴火绑成一捆,放在背篓上背回来。就这样一手拉着我,一手牵着牛,背上还背着一捆柴,那时总感觉她那不高不大的身板总有使不完的力气。

听母亲说,外婆一生善良、清贫、勤劳、俭朴。那个时代,农村物质匮乏,外婆与外公拉扯大五个子女,确实不容易。

可是岁月是残酷的,随着我慢慢的长大,自上中学后,去外婆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可是岁月终究也阻挡不了外婆慢慢的衰老,也许是年轻时的劳累,五十出头的她就满头银丝了。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身体也慢慢出现里许多的病痛,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有些病痛却是无法根治,无能为力的。

后来在千禧年的十月,母亲说外婆的病严重了,我就常去看望,陪她说话。至今还记得她坐在门口的板凳上,握着我的手笑着对我说过的话:“孙儿,嘎婆可能以后不能给你做辣椒炒鸡蛋了,男伢儿自己也要学会做饭菜,要学会自立自强”。每次看着她那瘦骨嶙峋的手,都会感到生命的力量正在离她慢慢远去,从她那疲惫又期待的目光里,我似乎也读懂了她对生命的无限眷念。她明白,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而她可能看不到孙儿们成家立业的那天了。

在她一生中最后的时光里,每天就坐在门口,淡然的晒着太阳,身上还是披着一件粗布棉衣,头戴着黑色布巾,昏昏沉沉的打着盹,直到有一天再也没醒来。

 

外婆走后,外婆家似乎就失掉了一层温情。虽然那时的我知道,人有旦夕祸福,但我还是感到一阵阵痛楚,无法抑制的冲击着我的眼眸,因为从此这个世界少了一个疼我爱我的人。

许多年后的今天,身在同样的明月下,风穿过儿时的回忆,让我想起那山、那水、那些点点滴滴,心中涌动着那难以名状的情怀。虽然,外公外婆都已去世多年,可不管时间如何流逝,都不会忘记在外婆家的那些幸福时光,更不会忘记那些淳朴而善良的人。

今夜月色很美,这明亮的月光能否照耀着故乡,然后告诉那些逝去的亲人,你们疼爱的子孙,如今都过的很好!



欢迎加入遇见李菁公众号梦想会员群

第一时间收到嘉宾免费课程信息

还有可能获得嘉宾亲笔签名书籍

与同频的人,一起追梦

扫二维码加群主,邀您进入

主编:遇见李菁

商务合作:11938763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