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的三个有功守将,富贵留给了有准备的那个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结果论英雄,无论过程多么难看,多么卑鄙,只要是胜利者,那就是老大,成王败寇也是这个意思,比如唐朝明君李世民就是如此。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李世民确实是千古名君,这点是不可否认的,能做到他这个程度的皇帝不多,但是这不能掩盖他的皇位是夺来的事实,也不能说他抢皇位就是应该的,这点恰恰是我们忽略的,在我们的历史课本和观念里,皇位就是李世民的,只不过李渊偏心,李世民迫不得已才起来反抗的,事实却是,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而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在起义的过程中功劳确实大,但是太子的功劳也不小,所以不能说是李渊偏心,如果真的要有个结论,只能说皇家无父子兄弟吧。当然我们有个观念跟李世民美化历史也有关系。

不管怎么说,玄武门之变确确实实的发生了,也是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被立为太子,成为皇帝,玄武门之变其实也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不是李世民死,就是李建成亡,所以就要看双方的部署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都不弱,麾下都有一群能征善战的武将和出谋划策的谋士,李建成的失败关键的原因就在与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是傻子,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李建成先挑起的,李世民不过是将计就计,李建成之所以敢进玄武门,是因为他确信,玄武门至少有一部分是在自己的手中,这个就是李建成致命的地方。

这里要先说一下唐朝的城门管理制度,从有城门开始,城门上就有守将,也会有开关门制度,城门关上之后一般是不会打开的,有紧急军情的时候,都是用篮子吊上来的,而唐朝一个城门的守将有三个,分别是:城门郎、监门将军、中郎将,如果要打开城门,需要这三个官员共同协作,才能对勘合符开门,这样可以相互制约,不至于一个官员的权力过大,威胁的皇宫的安全。

当时玄武门的城门郎是常何,中郎将是吕世衡,监门将军是敬君弘,真正管理城门的是常何,所以常何的作用很大,也因为如此,李建成让魏征去拉拢常何,使常何成为了自己人,这是李建成最大的依仗,城门上有人自己就不慌了,可他没想到的是,常何被李世民策反了,这也不能完全怪常何,因为策反常何是李世民亲自出马的,自然比魏征出马要更加有诚意,再就是常何也不是个傻子,他是大智若愚。

从玄武门之变当天就可以看出来,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以后,常何就关闭了城门,切断了李建成和援兵的联系,实际上这个时候守住城门就是最大的功劳,但是敬君弘和吕世衡还想要更大的功劳,在冯立、谢叔方来挑战的时候,下城门出击,结果都被杀死,而常何坚决的执行了守住城门的任务,“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让李世民有了稳定的大后方。

所以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常何加官进爵,成为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看到这里,不免为敬君弘和吕世衡惋惜,虽然他们死后也有追封,但人都死了,作用也就没那么大了,又羡慕常何的好运气,其实这个事情还不完全是运气起主要作用,还是常何这个人是个聪明人。

常何最早参加瓦岗军,追随过李密、王世充、李建成,每一次换主公都是一步非常好的棋,这样才能笑到最后,富贵加身,不仅如此,常何还给李世民推荐了一个能臣,那就是马周,马周后来可是当上了宰相,由此可见常何也不是一般人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没有错的,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当大家在惋惜敬君弘和吕世衡的时候,可曾留意到常何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实力挣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