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歌德的书 (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0-10-27


歌德的书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读罢《少年维特之烦恼》那天晚上,我睡得像个孩子。世上好久没有这样的一本书,能够让我睡上这么一个快成仙似的好觉了。在熟睡中,我想我的样子显得那么心满意足,我仿佛靠在大树荫底下,用了一张露天的竹榻或吊床。我脚跟头那棵人们称之为"歌德"的大树,在大地上长得那么高大森茂,所谓根深叶繁一一他的腰围粗长,恐怕十几名游人的臂弯也抱不过来吧。


      这是完全纯正的一汪古典的清溪,它在很遥远的村子角落,把周围的大地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化作了美丽幽静的花园。阵阵微风,吹拂挂在一棵大树上的竖琴。歌德真是有一副夜莺般的好嗓子。他的声音表明了中古以来的德国文学真正走向青春和成熟的趋势。他使德语具有一副既是平民,同时又具贵族气质的俊秀面孔。看到书里面述说维特是怎样地喜欢孩子,怎样赞美着美丽典雅的夏绿蒂和他自己在乡间那种生活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他用了郊外的一汪废弃的古泉这个华丽的音乐般的意象!他的文字里有帕格里尼时代的小提琴声音,也像康德的哲学散步一样端庄、严肃而镇定。


       这样的一本薄薄小册子(七万多字),是完全地被一个夏日原野的光亮所照耀、所润透了。书中仿佛有一棵大菩提树一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德语诗人们的象征一一那个其阴凉深不可测的大树冠,乡土般的枝柯,树叶都敏感地报道着大地各处所发生的一切:季节、光阴、青年人的情事……你在歌德的每一行文字里,都能听到晴朗的浸润着充足太阳光的风声。


      我确信,正是书中的这段自然之气,使我睡得那么香甜和孩子气。因为,它出自一颗伟大心灵之手,它完全充沛、睿智、视野开阔而内心从容。歌德在对人性剖析时显示出了多么大的善心、聪慧和深情的爱啊!多么深湛的古典文化的修养……我一头睡倒在我对伟大著作的赞美上!这不光是歌德一个人的胜利,也是我们全体的胜利,我们大家共同的福祉!


       50年里一一也许还不止(我都六十多岁啦!)一一我总共大概把这本书读了三遍。第一次读,还是在1972年。那时候,我不比书中的维特小多少,可是一一(恕我直言)整整一代人都不具有读它的耶份脑筋!我后来读,仍旧没什么印象。对歌德这棵老菩提树,书中"第一人称"将信将疑……现在,我已到花甲之年,完全告别了一个人的青年时代,这本书却深深陶醉了我……这是何等馥郁的文字温泉呵。我终于读懂了它!而且颇为神奇的是在它身上,在那名德国诗人的字里行间,听到了我自己少年的时光,青年炽热的嗓音。这是送别的钟声,夹杂新的会面和欢宴的歌唱,朝我扑面吹来,并且久久回荡,萦绕在我本人消逝了的青年时代的上空……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